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2-1152/TD。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5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964
  • 国内刊号:32-1152/TD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73
  • 创刊时间:195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
  • 综合影响因子:2.33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弹性拉拔中锚杆轴力和剪力分布力学计算

摘要:通过构建平面和三维力学模型,推导了弹性状态下沿杆长方向轴力和黏结剪应力的分布函数,提出了锚杆剪应力衰减系数的概念,并给出了力学算式;对比分析了围岩为砂岩和煤体时,水泥锚固和树脂锚固两种情况下,锚杆轴力和剪力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软岩锚固中轴力和剪力为全长分布型,硬岩0.8-1.0m左右即衰减为拉拔力的5%,黏结剪应力的主要作用范围为0-0.5m,在0.4-0.5m处衰减为0.06MPa左右.
344-348

浅埋综采面高速推进对周期来压特征的影响

摘要:以活鸡兔井为工程背景,通过实测和理论分析就浅埋综采面高速推进对周期来压特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推进情况下(推进速度一般大于10m/d),工作面周期来压持续长度显著增加,而周期来压步距、支架载荷和动载系数的变化相对较小.推进速度差异引起周期来压特征发生变化的实质是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时间效应的体现.工作面高速推进时,直接顶由于推进速度较快垮落不充分,老顶在破断回转过程中需要更大的回转量才能触矸稳定,这是导致来压持续长度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将推进速度对周期来压特征的影响规律运用到了神东矿区双回撤通道综采面末采段的让压开采实践中,指导了活鸡兔井21306综采面的安全回撤.
349-354

钢筋锈蚀层发展和锈蚀量分布模型比较研究

摘要:研究了各种加速试验条件和实际自然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氯盐外侵试件在锈胀开裂前锈蚀量分布在面向保护层一侧,呈半椭圆形分布.锈胀开裂后向内部发展,在背向保护层一侧的锈蚀量近似为均匀分布.在面向保护层一侧锈蚀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内掺氯盐试件背向保护层一侧的锈蚀量大于氯盐外侵试件.人工气候环境下钢筋锈蚀层的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下的相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加速试验方法.外通直流电法的锈蚀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钢筋表面,与实际自然情况不符.
355-360

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受力分析与运动学仿真研究

摘要:根据充填采煤液压支架结构原理及控顶作用,建立了支架顶梁的力学模型,分析得出了顶梁受力情况及3排立柱受力之间的关系;运用Pro/E软件对支架进行三维建模和运动学仿真分析,模拟出主要部件的运动过程,得出各主要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特征曲线,并对支架参数进行了校核.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设计制造了ZZC8800/20/38型充填采煤液压支架,支架前、后排立柱受力分别是中立柱支架受力的4.1倍、4.6倍.该支架在平煤十二矿成功应用表明受力分析及设计是科学合理的.
366-370

掘进面喷雾雾化粒度受风流扰动影响实验研究

摘要:利用喷雾雾化粒度测量实验系统,对2种常用压力式喷嘴在受0.4m/s风流扰动前后不同水压、位置处的雾化粒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风流扰动前后,喷雾雾化粒度随压力的增大、与喷嘴轴向距离的减小及与雾场轴向横截面中心距离的减小而减小;受风流扰动影响后,雾滴粒度总体有所增大,相对尺寸范围Δs平均值减小了0.06,但是,D10平均值减小了1.12%,粒径在23μm以下的雾滴有所增加,雾场轴向横截面中心处的雾滴粒度减小了6.38%~8.51%.根据实验结论,对掘进机外喷雾进行了改进,水压由2MPa增至8MPa,喷嘴距截割头的距离由1.55m移至1m,喷雾雾场轴向横截面中心正对着截割头与煤的结合部,结果表明:相对于改进前,掘进面全尘、呼尘分别平均降低了60.5%,62.8%.
378-383

一次成井掏槽爆破炮孔合理封堵长度研究

摘要:封堵长度是超深孔一次成井掏槽爆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合理选取封堵长度,提高掏槽爆破效果,基于爆破破岩爆炸冲击波和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理论,分析了炮孔封堵物的作用机理及封堵长度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基于掏槽爆破封堵物的抛出时间与槽腔范围内岩石破碎时间、爆破漏斗形成时间和分段爆破时相邻分段封堵范围内岩石破碎所需时间的关系,从动量定理入手推导出了上端、中间和下端封堵长度上、下限的计算公式.在华丰矿11111矸石仓,结合施工条件合理确定封堵长度等爆破参数,形成爆破设计方案.实际应用后矸石仓成型较好、爆破矸石块度适中.
384-389

无煤柱分阶段沿空留巷煤与瓦斯共采方法与应用

摘要:针对深井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群的典型赋存特征,结合淮南矿区千米深井无煤柱煤与瓦斯工程实践,提出了改进Y型通风模式,即分阶段沿空留巷方法,完善了对共采工程的维控预应力锚固技术.工程实践表明: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实现深井强动压开采过程中对沿空留巷和回风巷道围岩稳定的有效维控,至第1阶段结束,留巷顶板下沉量为144mm,两帮移近量为351mm,分阶段沿空留巷对共采巷道的维护时间缩短了4/5.减少了留巷变形速度稳定后累计变形的不利影响.超前工作面布置的瓦斯抽采工程中,单孔抽采瓦斯浓度(体积分数)达到40%,实现了煤与瓦斯共采.
390-396

塔里木盆地原油裂解生烃特征与生气过程研究

摘要:为了揭示原油裂解生气过程,用热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原油裂解生烃特征与演化规律.采用50MPa压力下封闭体系黄金管原油热解实验,使用气相色谱定量、色谱-同位素质谱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牙哈和哈得原油样品热解生烃产率、碳同位素特征及其生气过程.提出原油裂解生气潜力大,在高演化阶段仍有较大的生气产率,发现了原油裂解生气的“二段式”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牙哈、哈得原油样品具有很高的总气产率,C1-5产率分别达738.87mL/g,598.98mL/g;随热解温度升高,牙哈、哈得原油样品热解生成的甲烷和沥青产率不断增加,C2-5。和C5-14产率先增加后减少,C14+产率不断降低,δ^13C1值先变轻后变重,δ^13C3,δ^13C3值逐渐变重;原油裂解生气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以液态烃裂解成湿气为主,第2阶段为C2-5。烃气裂解成甲烷和沥青.分析不同原油样品裂解生烃特征与生气过程,有助于研究原油裂解生烃机理.
397-405

织纳煤田龙潭组煤的岩浆热变质成因

摘要:贵州省中北部龙潭组煤的变质成因和"黔中隆起"构造具有特定的关系.分析了区域热液发育的背景条件,发现区内织纳煤田的煤级呈环状展布以及镜质组反射率梯度极其异常,结合阿弓向斜个别钻孔二氧化碳浓度异常及区域重力异常特征,认为"穹窿不均一"的岩浆热变质可能是贵州中北部煤级增高的主要原因.煤变质程度明显受龙潭组与可能的隐伏岩浆岩距离远近的影响,织纳煤田由于龙潭组下伏地层抬升剥蚀程度最大,利于向上传递岩浆热,导致煤级增高,反射率梯度值达到0.3%~0.4%/100m.
406-414

颗粒气泡的匹配关系对细粒锡石浮选的影响

摘要:针对细粒锡石难以分选的问题,采用改进的Hallimond管对不同粒级细粒锡石的浮选行为进行研究,并采用电解H2浮选和高速摄影仪研究颗粒与气泡间的匹配关系.在确定捕收剂用量和pH值的条件下,对颗粒粒度、电解条件(如阴极孔径、电流强度等)对锡石浮选回收率的影响进行了探索,考察了气泡大小变化及分布规律,探索了颗粒与气泡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颗粒粒度、阴极孔径、电流强度均对浮选回收率有很大影响;颗粒与气泡间有一个最佳匹配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颗粒气泡捕集概率最大,浮选回收率较高.当pH约为4.5,MOS用量为100mg/L时,锡石矿物浮选效果较好.
420-424

沁水盆地郑庄区块构造演化与煤层气成藏

摘要:基于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的构造发育特征,研究了自二叠纪煤系形成以来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了其对煤层气藏的控制作用,包括构造-埋藏史、后期成藏演化及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郑庄地区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晚期—现代4个期次的构造应力场演化.在构造控制下,二叠纪煤层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中—晚期两次成烃作用,特别是燕山中、晚期煤层生气量巨大,是煤层气的主要成藏期.此后,随着地壳持续抬升剥蚀,煤层埋藏不断变浅,并发育了多组封闭性较好的节理.受南东侧的寺头断层控制,煤层埋深处于600~1 200m,为煤层气成藏以来的最浅埋藏,虽然本区二叠系煤层气的成藏时间较早,但保留的煤层气含量大,煤储层厚度大,且煤层埋藏适中.
425-431

遂昌萤石矿的工艺矿物学及其浮选性能

摘要:为了高效利用浙江遂昌萤石矿资源,基于工艺矿物学对浮选性能研究的重要性,研究了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并探讨了矿物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遂昌矿区横坑坪矿和坑口矿两种矿石的结构类型基本一致,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绢云母、方解石、高岭石等.两种矿石的主要区别在于,横坑坪矿样中方解石含量较高,达5.4%,且嵌布关系较为复杂.方解石与萤石的可浮性相近,直接导致横坑坪矿样的选别难度相对较大.浮选试验结果与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一致.
439-445

富蜡褐煤化学脱灰及其对萃取的影响

摘要:化学方法可以除去褐煤中的部分灰分,增加煤中有机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影响煤的萃取率和萃取物组成.分别用HCl和NaOH溶液对褐煤进行预处理,考察酸、碱处理对富蜡褐煤灰分脱除的影响;采用多种溶剂萃取,研究褐煤化学脱灰对萃取率、萃取物组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0.2-10mm富蜡褐煤,酸处理脱灰率随粒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加,变化范围为13.24%-21.95%,粒径为1-3mm时为最小;碱处理脱灰率随粒度增大而减小,变化范围为72.02%-46.12%.酸处理能提高萃取率,溶剂极性越大,萃取率提高越明显,萃取物中直链烃小分子的含量明显增多;碱液处理会降低萃取率,溶剂极性越大,萃取率降低越大,导致萃取物中非直链烃小分子以外的成分流失.
446-451

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以渤中地区为例

摘要:新构造运动调整和控制了渤中地区油气的成藏和最终分布.本文将定性评价与半定量刻画相结合,系统分析了渤中地区的断裂系统特征和62条Ⅰ,Ⅱ级断裂活动速率(FAR)的差异,探讨了晚期断裂活动对成藏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强烈活动(FAR〉25m/Ma)断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微弱活动(FAR〈10m/Ma)断裂主要起封闭作用,中等活动(10m/Ma〈FAR〈25m/Ma)断裂则对油气起封闭与输导共同作用;断层沿走向对油气的输导与封闭呈现"分段式"特点,"分段式"断裂活动控制了多层系油气富集;远源凸起的缓坡带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圈闭,凸起末端烃源岩发育、断裂活动中-弱的古近系的圈闭,以及断裂活动中-强的断裂与"活跃"烃源岩最佳组合区域的圈闭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452-459

溶液酸度对磁性活性炭吸附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Fe3O4为添加剂制备煤基磁性活性炭,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浸泡,测定酸液浸泡前后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蓝值,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测定、表征活性炭中含铁化合物的组成和磁性能.结果表明,溶液酸度对磁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磁性能均有影响,当溶液酸浓度达到1mol/L时,磁性活性炭浸泡后的碘值提高了7.9%、达732.49mg/g,比磁化系数从259×10-7 m3/kg降低到7.16×10-7 m3/kg,但仍能采用磁场分选回收;当溶液酸浓度达到2mol/L时,磁性活性炭完全失磁.
469-473

基于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的瓦斯报警信号辨识

摘要: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的瓦斯报警信号自动识别技术.基于动态时间弯曲(DTW)距离对从山西某高瓦斯煤矿2010年瓦斯监测数据库中提取的150组数据采集周期为9~70s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含量超限报警时间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7种典型的瓦斯超限报警时间序列模式;以此为数据源,采取分段形态度量方法,提取并筛选出3个重要指标,建立了瓦斯报警时间序列形态特征库,并提出了基于分段形态度量的瓦斯报警信号快速辨识算法.对另外150组瓦斯报警时间序列进行辨识,实验表明,准确率达92%以上.尤其是通过联合分析瓦斯报警时刻前后的k0和k1值可以快速辨别瓦斯超限原因是炮后瓦斯还是突出警报,统计表明,k0〉0.1,k1〉0时,100%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474-480

基于高效布尔运算的三维矢量缓冲区算法

摘要:提出了一种求解三维矢量缓冲区的算法,该算法以布尔运算为基础.算法通过对布尔运算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布尔运算算法,分析了算法复杂度,提出了一种提高布尔运算稳定性的新方法.该稳定性方法采用了拓扑关系完整性、逻辑判断统一性和运算容差统一性这3个规则来避免运算中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根据缓冲区半径及几何元素点、边、面的拓扑关系,把基本几何元素生成基本体:空间点生成球体、空间边生成圆柱体、空间面生成拉伸体;把所有基本体进行布尔运算生成三维缓冲区.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是可行的,能有效的求解空间对象的三维矢量缓冲区.
481-487

印染退浆废水制备水煤浆的实验研究

摘要:利用印染退浆废水制备了水煤浆,研究了印染生产中两种退浆剂NaOH和H2O2与淀粉、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3种不同浆料产生的退浆废水对水煤浆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作为退浆剂时,3种浆料废水制备的水煤浆黏度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且NaOH浓度为3.9~5.0g/L时3种退浆废水水煤浆黏度最大,而NaOH浓度为7.0~11.0g/L时水煤浆黏度最小;在NaOH和H2O2联合作用退浆时,随着H2O2的加入,3种水煤浆的黏度先速降后趋平缓,在H2O2浓度为2.5~6.5g/L时,3种水煤浆黏度出现相似较低值.
48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