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 32-1152/TD 国内刊号
  • 1000-1964 国际刊号
  • 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是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808100)专栏、安全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圆形深基坑中冻土帷幕变形规律试验研究137-141

摘要:为了将人工冻结技术应用于大型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利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大型深基坑冻结模拟试验台,进行了大直径圆形冻土帷幕受力与变形的物理模拟试验,获得了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圆形冻土帷幕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开挖半径、冻土平均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土帷幕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和开挖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冻土的平均温度降低而减小;冻土帷幕最大水平位移位置均出现在开挖面以下,一般出现在帷幕全深的0.7~0.8倍深度范围内;冻土帷幕水平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基坑半径和开挖深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一)141-141

掘进工作面前方电磁辐射分布规律研究142-147

摘要:为了研究煤矿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内不同深度的煤岩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利用KBD5电磁辐射监测仪对工作面前方煤体电磁辐射进行了现场测试,基于煤岩电磁辐射力电耦合规律,对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与电磁辐射强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变化与煤体应力状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工作面煤体内部具有多种应力状态和变形破裂状态.文中给出了比较典型的4种电磁辐射分布类型:煤体长期暴露的电磁辐射分布、防突措施后电磁辐射分布、新揭露煤体电磁辐射分布、有构造煤层的电磁辐射分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被Ei收录论文(二)147-147

基于可能-满意度方法的特大型矿井开采规模研究148-152

摘要:特大型矿井持续稳定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其开采规模的合理确定.以济三煤矿为例,在分析大量翔实数据的基础上,把可能一满意度方法应用到采矿系统工程之中,从“需要”和“可能”2个角度对济三煤矿开采规模进行了多目标预测.对14个单因素进行可能一满意度分析并对部分因素进行了并合,得出开采规模的总可能一满意度;最后得出济三煤矿合理开采规模及其所依赖的条件.结果表明:济三煤矿要达到1000万t/a的目标,必须提高过断层的速度和最大限度地解放村庄压滞的煤炭.济三煤矿在目前的开采技术条件下,开采规模以600万t/a最为合理,此时可能一满意度为0.93.

恒定气候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的时变特征与机理153-158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混凝土中钢筋腐蚀龄期对钢筋锈蚀速率的影响,通过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不变环境条件下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电流强度的经时变化过程,并通过微观测试技术对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层发展过程进行了机理分析,全面解释了钢筋腐蚀速率的经时变化过程规律.结果表明:钢筋表面锈蚀层(水泥浆体与铁锈物混合层)的形成与发展是钢筋锈蚀速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气候环境条件恒定条件下,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速率的时变过程可分为锈蚀初期的下降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混凝土开裂后的上升阶段.

露天矿“废石场”铜金属溶浸提取的试验研究159-165

摘要:应用稀硫酸溶液,对露天矿废石场4个矿样进行铜金属溶浸提取室内实验,得出不同实验条件下浸出率、浸出液金属含量和浸出周期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浓度ρ(H2SO4)为5~10g/L的稀硫酸作为浸取液浸出铜的浓度和浸取母液的pH值等指标能满足下一步回收铜的技术要求;用原样直接浸取,其浸取率约在30%~60%之间,其中B-1号样的回收率较高,B-2号样较低,如对原样进行适当破碎,则可使浸出率进一步提高;从渗透性来看,B-1号样最好,B-2次之,B-3,B-4渗透性较差;对于渗透性差的矿石类型,建议废石场的堆高为4~6m,此时浸出周期估计为30~150d,其中B-1号矿样的矿石类型浸取周期较短,其余几种矿石类型浸取周期将会长一些.

岩石破裂过程微裂纹演化规律有限元统计分析166-171

摘要:为了系统完整地研究岩石破裂过程的微裂纹演化特征,运用数值分析方法RFPA^2D,对在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整个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直观再现了岩石的微裂纹演化行为.借助RFPA加对每加载步产生的破裂集团大小及数目进行统计的功能,对岩石的微裂纹演化规律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破裂失稳具有前兆性,在接近自组织临界点之前,就出现了大的破裂集团(微裂纹);岩石宏观破裂失稳后,单元破裂百分比(损伤程度)略有所增加,而总破裂集团数(总微裂纹数)却有所减少.

基于联合Delaunay三角网的等高线地形特征提取研究172-176

摘要:分析了基于等高线的地形特征自动提取过程,提出了一种“联合Delaunay三角网”来探测和分析等高线群的弯曲,同时提出了“三角形局域连接方法”来解决地形特征线连接的难点.结果表明:与传统Delaunay三角网方法相比,利用“联合Delaunay三角网”和“三角形局域连接方法”能自动提取更完整的具有树结构的地形特征线.

氯化锌活化黄姜皂素废渣的动力学研究177-181

摘要:为优化氯化锌活化黄姜皂素废渣制备活性炭的参数,利用热重分析仪,在不同的升温速率、药剂与废渣浸渍比和载气条件下对氯化锌活化后的废渣进行了热解实验,运用Freeman—Carroll微分法研究了相应活化条件下的表观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高温段,热解剩余质量、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均增加,氧参与了渣热解产物间反应;浸渍比增大,热解剩余质量和最大失重速率增大,特征温度向低温区移动,但不能降低热解反应的活化能;随升温速率的上升,DTG曲线向高温区移动,反应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呈减小趋势,为快速热解制备活性炭提供理论依据.

磨屑破碎及分布的多重分形模拟182-187

摘要:基于多重分行理论和磨屑尺寸分布的统计自相似性,建立了磨屑破碎过程的多重分形模型,以数论和矩阵2种方式对磨屑破碎过程和分布进行了论述,并利用多重分形模型对具体工况下磨屑破碎过程和分布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精确的描述磨屑的破碎过程和分布,具有静态(磨屑分布)和动态(磨屑破碎过程)二重性;根据多重分形分形维数表达式所求出的分形维数具有惟一性,体现了多重分形表征磨屑破碎过程和分布的惟一性;该模型对磨屑破碎过程和分布的描述和预测基本不受测量仪器分辨率和取样长度的影响,因而比传统基于统计分析的模型更为合理和有效.

基于集合论的煤矿床空间数据模型研究188-192

摘要:为了有效地表达现实世界特别是煤矿床的三维空间实体,在分析了复杂煤层三维数据的基础上,基于集合论的数学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抽象的煤矿床空间数据模型.该模型把三维空间数据分解为三维点、线、简单面、面、体等5种空间数据模型,通过模型的相关性进行适当的集合运算,从而得出空间真三维煤矿床实体.并以断层为实例,给出了相应模型表示及其相应的集合运算,即集合间并、交、差等相关操作,从而生成三维煤矿床断层.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可以较为有效地表达煤矿床三维空间实体,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煤沥青空气氧化过程中烟气挥发速率研究193-195

摘要:针对釜式空气氧化改质系统,分析了烟气析出排放过程的内部机理,提出了煤沥青空气氧化过程中烟气挥发速率模型,通过积分法对模型进行变换,并用作图法检验模型.在空气用量为1.0L/min,氧化温度分别为340,360和380℃的条件下制取了氧化沥青,并得到这3种条件下的模型参数分别为0.0858,0.1241和0.1404.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靠的.

稀土掺杂WSi2/MoSi2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196-200

摘要: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和机械合金化(MA)方法复合制备了稀土质量分数为0.2%~2.0%的WSi2/MoSi2复合材料.利用MRH-5A型环一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复合材料试样与CrWMn钢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滑动磨损性能,研究了稀土含量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增强的WSi2/MoSi2复合材料具有细晶组织结构,较高的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以及较好的耐磨性能,在稀土质量分数为0.5%~0.8%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基体的致密化及强化有利于降低其摩擦磨损.此外,采用SHS+MA工艺可在低的烧结温度获得高致密度的复合材料.

直流钨电弧法制备碳包覆铁纳米微粒的研究201-204

摘要:利用钨电极电弧法制备了碳包覆铁纳米微粒,用酸洗加磁选的方法对初产物进行了纯化;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形貌和尺寸、物相结构组成以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对碳包覆铁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包覆铁纳米微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内核为金属铁,外壳为多层碳膜;粉体的磁滞回线显示出较好的超顺磁特性,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13.9emu/g.包覆在铁颗粒表面的碳膜主要是通过内部的碳被排斥或自行扩散至颗粒表面及外部气态形式的碳沉积到颗粒表面形成的.

带黏滞阻尼器高层钢结构的抗震抗风性能分析205-209

摘要:随着黏滞阻尼器在高层钢结构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了解带黏滞阻尼器高层钢结构抗震和抗风性能.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高层钢结构建立了三维模型.对黏滞阻尼器阻尼系数进行了参数分析,得到黏滞阻尼器比较合理的阻尼系数,然而进行了弹塑性抗震时程分析和随机风振分析.对比分析了结构加阻尼器前后在地震和风振中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加黏滞阻尼器后,结构的地震反应减小10%左右,风振反应减小50%左右.

活性半焦脱除烟气中SO2的动力学研究210-214

摘要:性半焦脱硫本征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预测活性半焦脱除SO2的行为,也是反应器开发和放大的基础.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自制活性半焦在SO2-O2-N2-H2O三相体系,研究了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并在W(SO2)为0.08%~0.2%,W(O2)为4%~10%,W(H2O)为6%~14%,反应温度为368~398K,W/F为10~30s的范围内系统考察了W(SO2),W(O2),W(H2O),反应温度对活性半焦脱硫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了半焦烟气脱硫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当活性半焦粒度小于0.2mm,气体流速不小于0.8m/s时可消除内、外扩散的影响;模拟烟气中W(SO2)在0.1%~0.15%时,活性半焦的脱硫速率较高,W(H2O)对于活性半焦脱硫速度影响比较明显,随着W(O2)的增加,活性半焦脱硫速率有小幅增加;活性半焦脱硫的活化能为11.811kJ/mol,较低的活化能与自制活性半焦高的硫容量吻合.

基于[火用]分析的水质评价研究——以上海市黄浦江为例215-220

摘要:从[火用]与环境的本质关系出发,阐述了[火用]分析应用于环境问题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通过对水体污染[火用]的计算来确定水体的水质状况,实现了对水质分析的定量化和统一化,并阐明了其物理意义.同时将[火用]分析法与其他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它们在理论原理、量化水平以及与国家标准关联方面的差异,并以上海市黄浦江为例对该方法的运用及其与其他评价方法的比较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火用]分析能够统一、客观、定量地表达水污染对环境的损害潜能,直观地评判水质等级状况.该方法概念清晰、理论严谨,是在环境问题研究方法上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