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 32-1152/TD 国内刊号
  • 1000-1964 国际刊号
  • 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是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808100)专栏、安全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纪煤成烃演化的构造控制283-287

摘要:黄骅坳陷的石炭-二叠纪煤系自沉积以来,遭受了复杂的构造变动,煤系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导致了有机质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为了合理地评价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的生烃潜力,本文以构造演化为主线,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和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成熟-生烃史.研究结果揭示了本区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构造控制下的煤成烃演化历程,阐明了上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和时空分异特征,指出了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发生过3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并得出了烃源岩最大埋深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超过了3500m,地机质最高相对生轻量超过50mg/g.

深部巷道稳定的若干岩石力学问题288-295

摘要:论述了深部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研究的意义;评述了深部原岩应力分布对岩石性质与岩石工程的影响;指出了岩石强度失效与工程围岩破坏过程的实质;分析和评价了岩石破坏所形成的序列结构形式以及对其强度的影响.根据深部岩石工程施工以及变形破坏的特点,通过对工程开挖的卸压影响、岩石脆性与延性破坏的关系以及岩石变形、破坏的时间效应的分析,说明了深部岩石工程稳定有其不同的性质与特点.

高应力硐室底鼓控制的应力转移技术296-300

摘要:煤矿硐室受煤层跨采影响产生的采动应力通常在其原岩应力的3倍以上,这是造成硐室严重底鼓的主要原因.从围岩应力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硐室底鼓的应力转移新技术,即通过在硐室底板掘巷,并结合在底板开掘巷道问、或底角进行松动爆破,形成一定范围的围岩弱化区的方法.这一方法可将硐室围岩附近因开采形成的高采动应力转移到围岩较深部,同时降低采动应力向硐室底板传递的强度,以此使被保护硐室处于应力相对较低的区域中,达到有效控制硐室底鼓的目的.进而利用数值模拟研究的方法对该应力转移技术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确定了施工方案.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以显著地降低硐室围岩附近的高应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硐室底鼓,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煤岩动力灾害的弱化控制机理及其实践301-305

摘要:煤岩动力灾害的实质是能量积聚与耗散的自组织临界过程,当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能达到其极限冲击能时,就会发生冲击矿压.实验室研究发现,弹脆性煤体是能量积聚与耗散的主体,顶板关键层(坚硬厚层砂岩顶板)的运移则会导致能量积聚与耗散,加速失去动态平衡.以煤岩冲击倾向性与顶板强度及厚度的关系为基础,依据能量积聚与耗散理论,提出了煤岩动力灾害的强度弱化机理,即通过钻孔卸压与深孔卸压爆破来弱化煤岩体的强度,降低煤岩体的聚能能力,释放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大量弹性能,使得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能达不到最小冲击能,同时利用电磁辐射监测仪来检验煤岩体强度弱化治理的效果,以达到消除或降低冲击危险的目的.通过在三河尖煤矿9202高冲击危险工作面的生产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技术的有效性.

粉煤灰复合水泥对改善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306-310

摘要:复合水泥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尤其是耐久性能的影响,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和混凝土耐久性加速试验,对以粉煤灰作为主要混合材的复合水泥配制的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复合水泥基混凝土3d,28d强度大于粉煤灰混凝土,和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基混凝土较为接近,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则明显优于普通水泥基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用粉煤灰作为主要混合材的高性能复合水泥来配制混凝土,是改善混凝土综合性能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矿井配电网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311-316

摘要:针对矿井配电网处于供电网的末端,又是单端供电,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消弧线圈接地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单端电流行波法实现矿井供电线路单相故障点定位的方法.通过对矿井供电网故障行波的特征进行的深入分析和选择合适的小波函数,将小波分量的模极大值出现时间确定为电流行波脉冲的到达时刻,根据不同尺度下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的大小及极性可以识别被检测信号的性质,实现故障点的准确定位.大量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小波分析的有效性并得出了小波神经网络可以提高测距法测距精度和可靠性的结论.

智能CAPP系统及其加工资源动态决策317-322

摘要:为了提高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系统的柔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动态适应性,基于并行工程理念,采用多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CAPP系统体系结构.在研究了智能CAPP系统的工作机理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和相关算法实现了车间加工资源的动态决策.结果表明:基于多的智能CAPP系统由若干构成,每个具有独立的功能、结构、推理机和知识库,它们通过协作完成对整个工艺计划问题的求解,在系统结构上具有可重构、可扩展的能力;企业的应用表明,通过CAPP和车间生产计划的集成,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制造资源的动态决策,使得工艺计划的可执行性提高了近1/3.

阴离子型湿润剂与硫化矿尘的耦合性实验323-328

摘要:为了研究粉尘与湿润剂的耦合性,采用毛细管正向渗透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阴离子型湿润剂溶液的含量(质量分数)、温度、湿润液添加钠盐等因子对10种硫化矿尘湿润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当温度为20℃左右时,对部分硫化矿尘,湿润剂含量越高,湿润效果越差;2)矿尘的氧化性强弱对湿润剂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3)湿润剂溶液添加钠盐后能提高其湿润硫化矿尘的效果,使湿润剂的成本有所降低;4)溶液的湿润效果与温度有显著关系,温度为20℃左右,湿润剂对有些硫化矿尘不仅没有改善湿润效果,反而起了负作用,温度为20~35℃,湿润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从35℃增加到55℃,湿润效果没有变化,继续增加溶液的温度,湿润效果反而降低.

菌根与豆科植物组合在煤矿区废弃物的生态效应329-335

摘要:以煤矿区2种特有的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煤矸石为基质,分别对2种AM菌根真菌与3种豆科植物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刺槐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宿主植物的生物量、吸磷效率、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为标准,初步筛选出G.mosseae为优势菌根菌株.结果表明:在煤矿区特殊立地条件下生长的AM菌根真菌与豆科植物形成了2个最佳优势组合,即煤矸石与粉煤灰混合物和粉煤灰中紫花苜蓿与优势菌株摩西球囊菌(G.mosseae)组合,煤矸石与河沙混合物中刺槐与地球囊霉菌(G.geosporum)组合.这2种优势组合促进了植株的生长,菌根与植物间表现出良好的相互依赖性和较高的菌根侵染率,促进了植株对不同基质中磷的吸收,取得了明显生态效应.

新鲜生物质热解气化半焦特性的XRD研究336-340

摘要:为了更全面地研究新鲜生物质的热解气化过程,对2种新鲜生物质不同热解气化条件下的半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催化剂和水分对生物质热解气化半焦微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及其热解残炭中存在类似晶体的微晶;随着热解气化温度的升高,微晶层片直径逐渐增大;加入不同催化剂热解气化后的生物质半焦微晶变小,不同催化荆对微晶结构参数影响方式不同;水分增大也使生物质热解后半焦的微晶变小.随着生物质热解气化的深入,生物质逐渐脱除了非碳原子,其结构趋于有序化;催化剂的加入和生物质中的水分对生物质的热解气化有利.

Falcon选矿机的分选机理及其应用341-346

摘要:Falcon选矿机是一种新型的离心分选机.为研究其分选机理,以Falcon SB离心分选机为例,建立了球形颗粒在离心分选机分层区和分选区的动力学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在Falcon SB分层区,高强度离心加速度是实现微细颗粒快速沉降的关键因素;分选区内独特的流态化反冲水形成流态化床层,使得微细高密度颗粒穿过床层沉积到来复圈槽中,而低密度颗粒所受的离心力较小,加上难以克服反冲水的作用而进入尾矿,从而实现了不同密度微细颗粒的有效分选.采用Falcon SB40选矿机分选一0.074mm电路板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入料浓度为40g/L,给料速度为160L/h,反冲水压力为0.01MPa,滚筒旋转频率为50Hz时,一次分选获得金属富集体的品位为76.89%,回收率82.19%,综合效率80.77%.

电化学方法脱除高岭土中铁、钛杂质的研究347-350

摘要:除去高岭土中铁、钛等杂质,有利于它的广泛应用.对淮北地区高岭土进行电化学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试样进行了SiO2,Al2O3,Fe2O3和TiO2含量的测定,发现在保持SiO2和Al2O3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Fe2O3,TiO2的脱除率分别达到60.0%和31.7%.同时配合透射电子显微镜、X-衍射和EDX能谱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化学处理后的高岭土颗粒明显细化,铁、钛含量明显减少.

极松散细砂岩顶板下放煤工艺散体试验研究351-355

摘要:为了优化不同煤矸块度条件下的放煤工艺参数,在实测分析顶煤破断块度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散体模型试验的方法对煤层顶板为极松散细砂岩条件下的放煤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煤步距、顶煤块度对放煤过程中煤矸砂流动形态、混矸程度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煤矸块度每件下的放煤步距选取原则.研究表明,加大放煤步距,顶煤运移流动的范围变大,流动断面内速度梯度变小,有利于控制细砂的下窜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放煤步距采用三采一放有利于控制顶板极松散细砂岩,降低放出顶煤的合砂率.

地铁双隧道施工诱发地表沉降预测研究与应用356-361

摘要:地铁施工诱发地层沉降与环境损伤的预测与控制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地铁区间隧道多是同一埋深建造的两条近距离平行隧道,两隧道开挖对地层沉降的影响往往相互叠加,沉降预测更加困难.本文研究了双孔平行隧道施工诱发地表横向及纵向变形的修正Peck法与随机介质法计算公式;对于地铁双孔平行隧道开挖,基于部分实测沉降数据的Powell最优化理论方法,实现了Peck法与随机介质法各自的多参数反分析预测;开发出了地铁隧道施工诱发地层环境损伤预测评价与控制设计的STEAD系统;对多处双孔平行隧道工程实进行了理论预测和验证,实测沉降证明了理论方法与STEAD程序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含水量对煤岩电磁辐射特征的影响362-366

摘要:利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对不同含水量原煤试样进行加栽破裂试验,测试了试样变形破裂过程中的电磁辐射信息,分析了自然原煤样及不同含水量煤样受栽破坏时的电磁辐射特征及水分对电磁辐射在煤岩介质中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含水量的增加,煤岩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减小;在煤岩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的阶段分布特征发生变化,含水煤样在应力峰值前电磁辐射信号明显比自然原煤丰富.煤层含水量的增大,使得煤岩介质电阻率降低,导电性能增强,电磁辐射在煤层中的趋肤深度减小,即在煤层中传播距离变小.研究结果表明,水对煤岩电磁辐射的产生和传播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在煤矿现场的应用中必须考虑到煤层水分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火灾下钢结构失效概率分析367-371

摘要:建立了火灾下钢结构失效概率的计算模型,它结合结构可靠性工程中的蒙特卡洛法和钢结构抗火性能分析法来分析火灾随机性和确定性的双重耦合过程.该模型首先确定火灾随机场景,根据建筑物内火灾随机参数的概率分布,利用蒙特卡洛的混合同余法和反函数法产生火灾随机场景的抽样样本,然后利用0Zone软件进行火灾下抽样样本的性能模拟,通过大量样本的模拟实现。了结构在火灾下的失效概率分析.基于这一模型,分析了单室住宅火灾下钢梁在不同防火涂料厚度下的失效概率,为定量分析建筑结构火灾风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下向进路充填体强度确定方法372-376

摘要:充填体强度确定是制约胶结充填采矿技术发展的三大充填体力学问题之一.阐述了采用传统方法确定充填体强度的不足,结合下向进路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下向进路充填体强度确定方法和随机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并结合某矿山现场实际,探讨了下向进路承栽层稳定性可靠概率的合理取值,认为承载层稳定性可靠概率为90%时可以满足现场生产的需要.分别采用蒙特卡洛法、改进的JC法和JC法计算了该矿山废石料充填进路承栽层所需的强度值,分析了各随机参数对承栽层稳定性可靠概率影响的敏感性,探讨了承载层稳定性可靠指标与安全系数之间的关系.所提出的方法对阶段充填采矿法充填体强度确定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基于AHP法的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式研究377-383

摘要:从矿山生态特性出发,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法)在定量评价中的构建方法,分析了AHP法在矿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中的应用,采用AHP法计算因子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目标层逐层加权计算出评价值,实现评价的定量化.同时,通过权重和闽值加权计算建立评价等级.提出了一套由评价因子、评价方法及过程、评价等级构成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定量评价模式,并以黑龙江省松江铜矿为例说明了该模式的详细运用过程.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规范化、系统化和定量化的特性.该模式将AHP法应用到矿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工作中,对于我国新一轮地质环境调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