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 32-1152/TD 国内刊号
  • 1000-1964 国际刊号
  • 2.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是中国矿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5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808100)专栏、安全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瓦斯特厚煤层煤与卸压瓦斯共采原理及实践127-131

摘要:论述了高瓦斯低透气性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特厚煤层和上覆采动断裂带有高瓦斯涌出的特厚煤层两种煤与瓦斯高产高效卸压共采模式、原理及其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阐明了现场考察得出的煤层采动引起远程上覆煤层卸压变形规律与卸压瓦斯抽采规律.

煤与远程卸压瓦斯安全高效共采试验研究132-136

摘要:运用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的思想,在淮南潘一矿进行了煤与瓦斯安全高效共采及远程瓦斯抽采的试验研究:首先开采瓦斯含量低、无突出危险的Bll煤层,利用其采动影响使处在其上部70 m(相对层间距35)的C13煤层卸压,煤层透气性系数增加近3 000倍,瓦斯大量解吸并形成了沿顺层张裂隙流动的条件.通过在C13煤层底板沿走向布置的瓦斯抽采巷向C13煤层均匀地打网格式上向穿层钻孔,C13煤层内的卸压解吸瓦斯在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和抽采负压作用下沿顺层张裂隙向抽采钻孔汇集,瓦斯抽采率达60%以上,不仅消除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而且相对瓦斯涌出量由原来25 m3/t下降到5 m3/t,工作面日产量由原来的1 700 t提高到5 100 t,成功地实现了煤与瓦斯两种资源的安全高效共采.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137-140

摘要:论述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煤矿绿色开采的意义,介绍了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并阐明了其理论依据.分析了煤与瓦斯共采在煤矿井下的成功经验,并举例说明了井下瓦斯抽放与地面煤层气开发有机结合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煤与瓦斯共采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岩层采动裂隙分布在绿色开采中的应用141-144

摘要:岩层采动裂隙分布的研究与水体下和承压水上采煤、卸压瓦斯抽放、离层区充填与开采沉陷控制等工程问题紧密相关.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对岩层移动过程中的覆岩采动裂隙动态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明:覆岩关键层对离层及裂隙的产生、发展与时空分布起控制作用.基于关键层破断前后采动裂隙动态发育特性与差异,提出了"覆岩离层分区隔离充填减沉法"和卸压瓦斯抽放的"O"形圈理论,并分别应用于我国不迁村采煤试验和卸压煤层气开采实践.

离层注浆控制冲击矿压危险机理探讨145-149

摘要:煤层上覆坚硬厚层岩层组成的主关键层对冲击矿压的发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主关键层岩层的剧烈活动是冲击矿压发生的集中区域,而且震级也高;冲击矿压的发生需要煤层及其周围岩层中聚集大量的弹性能外,还需要主关键层破裂等释放的外部能量;该外部能量与岩层厚度的平方、抗拉强度的2.5次方成正比;破断中心距巷道工作面越近、释放的能量越大,传播到巷道工作面处的能量越大,越容易引发冲击矿压.因此,可采用覆岩离层注浆等技术手段保证覆岩主关键层的长期稳定,消除主关键层岩层破断引发的冲击矿压危险.

煤矿开采沉陷有效控制的新途径150-153

摘要:开采沉陷是造成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直接根源,有效控制和减轻地面沉陷程度是减轻或避免开采沉陷环境灾害的根本之路.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充填开采、条带开采和覆岩离层注浆岩层控制技术的优缺点,根据荷载置换原理,提出了"条带开采-注浆充填固结采空区-剩余条带开采"的三步法(二次条带式)开采沉陷控制的新思路.进行了三步法开采沉陷控制的可行性研究.初步分析表明,采用三步法开采可以实现对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有效控制,地表下沉系数可控制在0.25左右,煤炭采出率可达到80%~90%,可基本实现地面建筑物不搬迁和大幅度减轻土地塌陷灾害.

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154-158

摘要:对比分析了村庄压煤采用传统迁村开采、条带开采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技术的优越性,阐明我国煤矿发展固体废物膏体充填的重要意义.提出5种不迁村膏体充填采煤方法.分析煤矿膏体充填的特殊性,介绍了专门为煤矿膏体充填研究的2种膏体胶结料,并指出了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技术的研究方向.

膏体充填材料力学性能的初步实验159-161

摘要:介绍了一种适合于煤矿膏体充填的专用膏体胶结料,它可以在50 kg/m3左右的极少用量条件下,保证膏体快速凝结固化,达到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工程需要的强度性能.该膏体充填材料具有典型的塑性特征,弹性模量大,在低围压下就转变为应变强化特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充填胶结材料.

部分充填开采围岩活动规律分析162-165

摘要:采用适于分析采动影响裂隙岩体活动规律的数值模拟软件UDEC,详细分析了部分充填开采时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规律及特点,重点分析了不同充填方式与关键层断裂的关系,以及不同充填方式对部分充填开采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充填空顶间隔大小、充填条带宽度是部分充填开采围岩稳定性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后期开采的条带将扩大先期开采条带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开采两充填条带之间的条带并不充填时,这种影响更大.最后对具体的充填开采方法提出了建议.

充填开采时上覆岩层的活动规律和稳定性分析166-169

摘要:采空区充填开采为"三下"煤炭的合理开采创造了条件.本文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分析了采空区全部充填条件下,充填体压缩率对上覆岩层活动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该条件下关键层的稳定性及其对上覆岩层活动的影响,提出了保持岩层移动在合理范围的充填体允许压缩率.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充填开采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薄基岩条带开采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170-173

摘要:针对兖州太平矿区内赋存有薄基岩的地层条件,以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为手段,研究了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及破坏的工程地质机理及其主控因素,揭示了薄基岩条带综放开采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破坏范围及地表的移动变形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厚煤层全煤巷采区巷道布置关键技术研究174-177

摘要:在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矸石排放造成矿区土地资源浪费、水资源破坏和大气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采煤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厚煤层采区全煤巷布置系统,并对厚煤层采区煤层上山(或煤层大巷)的维护、采空区排水和防灭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厚煤层矿井的安全、高效、洁净开采.

预掘巷过断层及其矸石井下处理技术178-182

摘要:针对采煤工作面过断层速度慢、效率低且影响煤质等缺点,提出工作面快速无矸石过断层清洁开采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有二:一是在断层中预掘巷;二是矸石在井下处理.基于断层中预掘巷的矿压特点,确定出其合理的锚梁网支护方案与支护参数,并采用了掘出的矸石与煤的合理"置换"方式.此项技术在翟镇煤矿得到成功应用.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的发展183-186

摘要:在综述巷旁支护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膏体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新技术;分析沿空留巷顶板破断垮落特征,建立了膏体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的力学模型,提出了膏体材料巷旁支护体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西部保水开采中的水文电法勘探技术187-189

摘要:阐述了在我国西北地区复杂地形、地表干燥条件下进行水文电法勘探的方法技术,提出了西部地区电性地质条件与具体施工方法技术选择、瞬变电磁法重叠回线小线框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结合实例说明了瞬变电磁法与直流电法共同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性.

厚松散层下近风化带保水采煤的GIS研究190-192

摘要:煤炭和水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兖州矿区厚松散层下近风化带的煤炭开采一方面受到第四系下组水的威胁,同时还涉及到第四系下组水资源的合理保护问题.本文以兖州市杨庄矿为例,建立了GIS数据库和图形库,通过GIS多因素拟合建立了近风化带覆岩采动破坏"两带"高度的预计模型,提出了考虑保护层的开采上限GIS决策模式,用于保水条件下的安全煤柱留设设计.

华东地区矿井水的水质特征与资源化技术193-196

摘要:针对我国煤矿区水资源短缺、矿井水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分析了华东地区主要煤矿区矿井水的充水来源和水质特征,根据水质将矿井水划分为4种类型,即洁净矿井水、高悬浮物矿井水、高矿化度矿井水和酸性矿井水,并探讨了不同类型矿井水的水资源化技术.认为实现矿井水的资源化可使矿区水环境系统免遭破坏,缓解矿井排水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矿井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废水处理生物处理高效硝化新工艺197-199

摘要:对短时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及缺氧硝化等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进展进行了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优势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新工艺,并指出了生态优势硝化反硝化新工艺的特点和研究开发应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