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 11-2684/G3 国内刊号
  • 1001-7143 国际刊号
  • 2.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坛、质量建设、数字出版、能力建设、评论与分析、简讯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论坛
ALPSP出版创新奖述评491-497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环境下国际出版领域的新变化,探寻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对学术与专业学会出版者协会2014—2016年出版创新提名及获奖项目中与科技期刊相关的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版类项目的发展特征。【结果】数字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内容组织、呈现、存储和获取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科技期刊要考虑提供的内容符合“开放、链接、语义、标准、共享、交流”等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结论】“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需要重新确立定位及功能,最大化地利用数字出版优势,为用户带来最佳使用体验。

学术不端防范研究相关文献的综合评析498-503

摘要:【目的】了解近10年来学术不端防范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学术不端防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2007—2016年学术不端防范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结果的发表年份、来源分布、作者分布、被索引情况、主要内容、研究理论方法、提出的观点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国学术不端防范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期刊出版机构,和检测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结论】学术不端防范研究应当关注高校这一研究阵地,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加强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研究,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质量建设
综述性论文在综合类科技期刊中的作用及组稿策略——以《科技导报》组稿实践为例504-508

摘要:【目的】探索高质量的综述性论文对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的作用和组稿策略。【方法】以《科技导报》综述性论文组稿实践为例,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综述性论文的重要性,加强综述性论文的策划组稿工作,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前期调研、确定好选题,利用编委和主办单位优势资源确定约稿对象名单,制定约稿方案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提高组稿能力,多角度多措施地吸引优质综述性论文。【结果】综述性论文的有效组稿为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提升了期刊影响力。【结论】《科技导报》的组稿实践为综合类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一定经验和借鉴。

从“更正”内容管窥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管理——以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学期刊为例509-514

摘要:【目的】研究新闻传播学期刊中更正的内容特征与存在的问题,为学术期刊编校出版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2015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新闻传播学期刊中的更正内容为例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新闻传播学期刊更正内容的特征为:事实型错误比例大,人名更正占主导;文字型错误类型集中,错别字现象严重;专业知识型错误更正条数少,对期刊质量影响大。在更正过程中主要存在更正栏目不规范,更正滞后、效果差,致歉少、责任归属不明确的问题。【结论】需要从加强编辑团队建设、完善编校环节,同行专家审查与作者自查并行、规避学术硬伤,常设更正栏目、完善公开更正制度这三方面强化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管理。

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初探:以医学科技期刊为例515-520

摘要:【目的】以医学科技期刊为例,探讨制定针对学科专业的科技期刊编辑准入标准的必要性,提出医学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方法】分析当前科技期刊尚无针对学科专业的编辑准入标准的现状,探讨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提出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分析实施学科专业准入标准应处理好的关系。【结果】当前非常有必要设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提出体现医学知识结构要求、临床实践要求、科研素质要求的医学编辑学科专业准入条件,并设置具体的准入标准。【结论】医学科技期刊应制定基于学科专业要求的编辑准入标准,以适应医学科技创新的学科发展要求,并为优化科技期刊人才结构、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数字出版
媒介融合背景下医学科技期刊的全媒体出版方案实践探究521-525

摘要:【目的】探索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医学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方案的具体举措,介绍《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实践情况。【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国内外网站情况及CMJ实践经验。【结果】目前全媒体出版方案措施主要包括基于XML技术的网络及移动端出版、多媒体内容展现、优先数字出版、邮件推送及微平台,CMJ正实践上述方案。【结论】医学科技期刊可结合自身情况,采取融合式全媒体出版方案;CMJ已初步实现全媒体出版,但仍需进行优化。

农业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测量526-531

摘要:【目的】探求农业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与测量方法。【方法】以《长江蔬菜》杂志微信公众号为例,从用户的角度分析了农业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因素的实际影响效果,并且测量了影响因素。【结果】体验需求、服务需求和推送内容是影响农业科普期刊微信用户黏性的主要因素,信息需求、激励措施和关系成本次之,注册信息、满意水平、时间成本对用户黏性的影响不大。【结论】在微信用户管理中,一定要牢牢抓住推送内容、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三个关键要素。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人,舒适的体验感动人,便捷的服务留住人。

科技期刊出版中嵌入VR/AR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532-537

摘要:【目的】探讨科技期刊出版中嵌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动科技期刊出版与VR/AR技术的融合,以提升读者体验,实现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方法】结合VR/AR技术的特点,在与传统科技期刊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科技期刊出版与VR/AR技术融合的优越性与必要性;从政府政策、VR/AR图书出版经验、制作费用分配和具体操作方面分析科技期刊与VR/AR技术融合的可行性。【结果】VR/AR技术的场景式还原与立体化重塑、实时交互性等功能能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平台作用;在政策扶持下,借鉴VR/AR图书出版经验,通过作者、编辑与VR/AR技术人员的跨界合作,可以实现科技期刊出版与VR/AR技术的融合。【结论】科技期刊出版中嵌入VR/AR技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科技期刊战略联盟的知识共享机制探析——以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为例538-543

摘要:【目的】探求国内科技期刊联盟中的知识共享机制。【方法】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方法,以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为研究对象,挖掘、分析并评价科技期刊联盟中的知识共享机制。【结果】得到中国光学期刊联盟知识共享的整体网络特征和核心-边缘模型。【结论】国内科技期刊联盟中存在集中趋势不明显导致约束力较低、成员间知识的不对称性加剧两极分化,以及联盟内部资源开发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评价与分析
基于期刊引文结构变换的知识扩散研究——以引文分析领域为例544-552

摘要:【目的】从期刊施引和共被引网络结构演化的视角,探寻研究领域的知识扩散脉络,为基于引文网络的知识扩散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方法】基于期刊双图叠加知识图谱和结构变换模型,以引文分析为例,通过绘制期刊双图叠加图谱,结合期刊引文网络结构变换计量指标,揭示引文分析领域知识扩散的路径,预测未来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结果】引文分析研究的知识基础不断演化,核心基础研究正在逐渐增加,核心应用研究依然维持在心理学、教育、卫生学三大领域之中。2012年是引文分析研究网络结构变换的关键之年,Research Policy、Organization Studies、Scientometrics、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将成为引发新的结构变革的潜在标志性期刊。【结论】为预测期刊知识扩散及其影响力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学术期刊被引过程的机制探究553-557

摘要:【目的】探究学术期刊被引过程的机制。【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14年文献被引指标的动态分布。应用统计物理的随机动力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对学术期刊被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总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引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相符。用数学模型计算了期刊影响因子的正常波动区间。【结论】将统计物理思想应用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基于高影响力综合期刊引用的期刊评价——以SCI源期刊的评价为例558-564

摘要:【目的】以高影响力期刊载文的引用具有较高的评价价值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区分引用来源的期刊评价的新途径。【方法】选择高影响力的综合期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载文数据进行期刊共被引分析。以Nature和Science的引用为依据,根据聚类节点期刊的学科类别和被引频次判定不同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以某一学科内一组高影响力综合期刊的引用为依据,根据期刊的被引频次判定该学科的重要期刊。【结果】基于高影响力综合期刊载文的引用评价期刊,在原理上有较强的说服力。【结论】基于高影响力综合期刊载文引用的期刊评价,可以作为科研机构自主评价期刊的辅助方法。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能力建设
利用XML技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探索565-569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学术论文传播力与学术期刊影响力,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使科技论文在社交媒体上更易于传播。【方法】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技术优势,对Light:Science&Applications期刊中的学术论文进行博客化处理,即以自然段落、图、表为基本单元顺次拆分为形式上的讨论区块。【结果】用户不但可以针对区块内的内容进行自由、深入的交流讨论,而且可以将本区块内容分享扩散到社交媒体中。【结论】这种方法将学术论文与社交媒体充分融合,不但保持了学术论文的完整性与严密性,还赋予其社交媒体的碎片化与互动性的特征,将学术论文的被动传播变为主动推广。

新闻热点导入,科学深度解读——综合性科技期刊出版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570-577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科技期刊科技热点专题策划出版的意义和方法,使学术期刊的价值更大化。【方法】结合《科技导报》办刊实践,对比分析《科技导报》2014—2015年专题出版情况,讨论综合性科技期刊“新闻热点导入,科学深度解读”专题出版模式。【结果】通过出版热点新闻专题,综合性科技期刊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读者,提高了期刊的关注度。选取的前沿或热点选题,既传播了科学,也提升了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结论】从新闻热点导入的策划专题,打破科技期刊千刊一面、一成不变的发展态势,是综合性科技期刊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期刊编辑胜任力差异性评价研究578-584

摘要:【目的】将编辑、管理者、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共同纳入研究视角,构建我国期刊编辑胜任力模型,探究这五类人群对编辑胜任力认识的差异性。【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构建期刊编辑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项目净化、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模型,最后通过均值和标准差分析揭示五类人群对期刊编辑胜任力评价的差异性。【结果】期刊编辑胜任力模型包含知识、技能、能力以及特质四个维度。总体而言,胜任力模型的每一个构成因素的评价均值均较高;分维度分析,技能维度的均值得分最高,其次为知识维度,接着是特质维度,能力维度的均值得分最低。不同人群对编辑胜任力维度的评价各有特色。编辑和管理者的评价曲线分布更为相似,作者与读者评价曲线更为接近,审稿专家对编辑胜任力构成因素的重要性评价最低;编辑和管理者的评价情况更为稳定,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评价情况较不稳定。【结论】编辑首先应该提升专业技能;其次将自己定位为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合作者,建立起广泛的社会网络;最后,践行“自教、自训、自觉”的发展路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简讯
第11届中国科学院期刊沙龙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成功举办585-585

摘要:2017年5月25-27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承办的第11届中国科学院期刊沙龙——“集约化办刊的实践与探索”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谭若兵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青年科学家任文才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沙龙。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等40家科技期刊编辑部和相关机构的60余位编辑出版同仁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建设——2017科技期刊国际化战略与策略研修班(第四期)586-586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我院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实现国际一流的战略目标,提升我院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能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技期刊研究与培训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联合,面向中科院和全国科技期刊界举办“科技期刊国际化战略与策略”系列培训班。培训班面向中英文期刊编辑部主任和业务骨干,邀请院内外优秀期刊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