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工作研究与报道、分析与评论、新技术应用与现代化、办刊之道、论坛与笔会、人才培养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7143
  • 国内刊号:11-2684/G3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98
  • 创刊时间:199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2.79
  • 综合影响因子:2.172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国际化专题

以品牌为核心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浅谈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国际化发展

摘要:【目的】以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ES)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A类资助为契机,探索提升JES国际影响力的方法。【方法】分析JCR数据和JES发表数据,学习优秀国际期刊办刊经验,结合办刊实践,探索一条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道路。【结果】JES在编委会组建、期刊质量、国际化的投审稿系统及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加强期刊宣传,吸收优秀稿源,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218-222

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以《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为例

摘要:【目的】为国内材料冶金学科期刊和其他传统学科学术期刊国际化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介绍了《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的创刊历史,分析了其与国际同行在稿源、发表周期、知名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编辑团队坚持"国际化"的办刊方针,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秀稿件不足、稿件处理速度慢及发表周期长、行业影响力弱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长期坚持开展工作,使期刊的行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均得到持续提升。【结论】针对期刊的具体问题和差距,长期持续不懈地开展工作,即既有"针对性",又要做到"持续性",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学术期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有效途径。
223-228

中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之路——《癌症》杂志的探索

摘要:【目的】为中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提供借鉴。【方法】以《癌症》杂志为例,介绍了杂志在国际化道路上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探索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医学期刊的国际化之路。【结果】《癌症》杂志自2010年变更文种为英文出版后,通过组建国际性编委会、聘请美国编辑、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等多种举措,使杂志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于2014年7月被SCI收录。【结论】在科技期刊国际化这条路上,相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老牌的中文期刊在传承历史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34-238

编委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针对目前科技类期刊面临的体制转型、新媒体冲击与优秀稿件流失等严重挑战国内期刊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探索编委会在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国际知名度等方面的潜能。【方法】根据CMI期刊的办刊经验,在依靠编委会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甄别优秀论文、预测学术热点、指导办刊方向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做法。【结果】通过这些方法,有效的将编委任务细化、贡献量化,调动了编委工作热情,推进了期刊的发展。【结论】充分依靠编委,加强编委制度建设、编委学科布局,提升编委凝聚力,可为打造优秀科技期刊奠定坚实基础。
239-24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简讯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参考文献格式

摘要: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刊物名称,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张晓林,曾燕,李麟,等.开放学术信息资源环境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9):5-12,17.[2](图书)作者.书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初景利,邵正荣.图书馆知识服务战略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36-48.[3](报纸)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报纸名,年-月-日(版次).例:都文.开放获取:学术出版新浪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11(2).
243-243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国际化专题

eLife期刊特点及其学术质量

摘要:【目的】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包括OA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从e Life网站导出其创刊至2014年的文章数据分析其发文量及发文学科,电话采访e Life作者、审稿编辑了解其审稿流程及特点,挑选30篇文章请6位专家评价其学术水平。【结果】e Life审稿特色在于审稿人之间可以交流互动,审稿编辑归纳最终的评审意见,送审至接受平均时间在90天之内,其发文学术水平相当于PNAS。【结论】e Lfie采用专家办刊模式,调动科学家的积极性,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打造了简单实用的期刊平台,但其花费巨大,后续如何维持其可持续性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244-25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论坛

学术交流需求变化环境下的科技期刊服务趋势及策略

摘要:【目的】从根本上理解与把握期刊服务的趋势与策略,为科技期刊争取更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方法】从科研用户学术交流需求变化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期刊服务。【结果】新的学术交流需求要求更便捷地传播和获取信息;要求提供知识服务。【结论】科技期刊服务需要与多种网络渠道和技术相融,需要转型成为面向知识生产过程和专业活动的服务机构。具体策略就是实现科技信息的高效传播,拓展面向知识生产和专业活动的服务功能。
252-256

英文科技期刊编委遴选方法与措施——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为例

摘要:【目的】为保障编委会结构合理、运行高效、能充分发挥国际编委作用,以《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报》(英文版)为例,探讨第二届编委会的换届原则、方法和措施。【方法】以上一届编委会为基础,遵循编委专家对学报贡献的大小而有目的地换届,既保持编委队伍稳定性,又坚持合理的海外编委比例。【结果】在遵循"精简编委,编委干实事"的原则下,既要保持编委队伍的连续性、权威性和稳定性,又要适当补充中青年专家,留任一定数量学术地位较高的老一辈专家。编委专业覆盖面要广,地区代表性要强,要充分考虑各方发展均衡,做出合理换届方案。【结论】经过本次编委换届,既保持编委队伍的连续性,又激发编委队伍的活力,可为学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57-263

医学专业期刊科学普及的责任及传播途径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专业期刊向公众推广普及医学知识的社会责任和实现途径。【方法】分析医学专业期刊进行科学普及宣传的必要性,并通过介绍国内外医学专业期刊进行科学普及的经验和广州医科大学杂志社办刊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说明医学专业期刊承担科学普及、扩大医学知识的宣传可以应用的各种途径。【结果】科学普及是医学专业期刊的责任。医学专业期刊应该通过调整栏目内容增强期刊的新闻属性;通过多元化出版、新闻会、走进社区和学校开展讲座以及在网站、微博、APP、微信等推广平台拓宽自身的传播广度从而实现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和教育。【结论】医学专业期刊惟有应用各种途径进行科学普及,才能既突出医学期刊的专业特点又推广科学成果,让更多人受益。
264-268

科技期刊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分析——以陕西省科技期刊为例

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科技期刊改革实际情况、更好推进科技期刊行业转企改制步伐。【方法】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陕西部分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现状展开追踪,按照比例发放问卷136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结果】发现当前科技期刊存在体制格局僵化、经营方式单一、人力资源不足与数字化水平不高等迫切需要改革的现实困境。在分析困境基础上,提出分别通过"坚持‘因刊制宜’的改革目标与规划"、"依靠立体化经营的盈利模式"、"转变人员‘墨守成规’的思维观念"以及"形成‘多媒体联动’的数字化发展模式"等具体改革措施,对难题逐个击破。【结论】希冀帮助陕西省科技期刊在未来市场化改革中占领先机,赢得生存权利。
269-274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质量建设

中国激光杂志社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目的】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出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概念,希望为其他科技类期刊开展全媒体知识服务提供一些借鉴。【方法】从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展开探讨,分析构建科技期刊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结果】提出以数字出版平台为核心,构建该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型,介绍了中国激光杂志社在建立科技期刊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其在探索中的创新与发展前景。【结论】通过构建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向全媒体的转型是科技期刊数字化改革的一种较为稳妥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
275-280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质控标准探析

摘要:【目的】强化科技期刊质量管理,解读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质控标准。【方法】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有关审稿、编校和出版质量控制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解读,并以《中华妇产科杂志》为例,对学术和编辑加工质量控制进行细化分析。【结果】提出科技期刊必须恪守科技道德和国家新闻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同行评议和三审五定作为严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将编辑规范落实到论文的编辑加工、排版流程、刊出后检查各环节。【结论】同行评议、三审五定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有效保障;严格执行编辑规范、坚持出刊后质检对规范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有重要意义。
281-285

作者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的著录格式探讨

摘要:【目的】规范作者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写法并统一其著录格式。【方法】对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的写法多样,而同一作者归属实验室和依托单位或依托单位下属部门时的著录格式也较混乱,为此,总结归纳出11种常见写法,并从目前编辑规范和国家、省市部门对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入手,探讨分析其规范的写法。【结论】作者单位署名重点实验室时其写法应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统一命名原则为准,同一作者归属实验室和依托单位或依托单位下属部门时建议按照2个独立的单位著录,单位之间联排时中间用分号";"隔开,标清序号,同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阿拉伯数字序号以示区分。
286-29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数字出版

数字环境下期刊论文的深度揭示——以“Article of the Future”为例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环境下学术文章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数字出版优势,为用户带来最佳使用体验。【方法】基于爱思唯尔"Article of the Future"项目进行案例分析,详细介绍其理念、项目设计和开展情况、文章呈现方式和项目发展路径。【结果】阐明online环境下学术文章的呈现方式,发现主要从文章结构化、碎片化、文本挖掘和关联、语义增强以及附加丰富的扩展信息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深度揭示,使学术文章的呈现更加生动和丰富。【结论】数字环境下的学术文章应该"born digital",并充分考虑后续的标注和关联,单一的纸本文章PDF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91-295

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为优化学术性期刊组稿,使已录用的稿件与栏目进行匹配和内部排序布局更加地合理,探讨学术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方法】以《指挥控制与仿真》为例,介绍数字化组配系统的模型结构、开发经验及应用成效。【结果】与传统的人工组稿相比,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能够简化和优化工作流程。【结论】利用学术性期刊数字化组配系统可以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与办公自动化水平。
296-299

移动阅读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启示

摘要:【目的】揭示移动阅读环境下,微博或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的挑战。【方法】结合已有的调查报告,采用比较法,分析了新媒体出现后,伴随受众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的改变,学术期刊在服务功能、交流功能、传播功能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结果】移动阅读环境下,学术期刊应尝试利用新技术,尽快创建微信或微博平台,一方面是为了逐步符合新媒体的阅读特性,另一方面,借助移动阅读平台的开放特性,提升期刊服务水平,监督学术规范。同时,建议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平台的互动性,避免知识的过度碎片化,并注意版权的保护和管理。【结论】学术期刊的移动数字化建设应尽快深入。
300-304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评价与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的影响因子贡献因素分析及启示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2013年与2012年相比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贡献因素,以期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借鉴。【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探讨不同类型文献、Top20%高被引论文等不同因素对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大部分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较2012年有所提升,综述类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较大,高被引论文、国际论文比以及中国作者论文影响力有待提高。【结论】当前应从挖掘多文献类型、加强评审关、注重欧美论文、争取高影响力论文等4方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305-311

我国科技期刊SCI影响因子与其国际稿件率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国际科研论文的流入与流出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我国SCI期刊近十年的国际稿件率与其SCI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当我国SCI期刊的国际稿件率在10%-40%稳定增长时,其国际稿件率、欧美等科研强国的稿件率与其SCI影响因子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争取到更多优秀的国际稿件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更有助于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认知度和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3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