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achie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1-4484/N 国内刊号
  • 1009-5659 国际刊号
  • 0.0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科技成果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科技成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特稿、创新论坛、产业解析、创新之路、产业动态、研发聚焦、知识产权、投融资动向

中国科技成果 2016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扉页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1-1

摘要:当前我国对农村垃圾的处理率不足30%,缺乏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珲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集成系统研究,目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有效处理和资源化消纳问题。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论坛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比较研究冰——基于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4-5

摘要: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分析城乡居民对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现状和影响因素。入户调查医保参保对象3595人,研究发现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者在就医行为和就医费用、对医保制度的认知和医保水平、对所参加医疗保险满意度等方面部存在一定差异,新农合整体筹资水平不高,居民感觉费用承受压力最大.但居民满意度相对较高;居保对象就诊环境较好,但住院医疗费用较高,满意度较差。

对我国地质高科技战略发展的若干思考6-8

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遥感、物探、化探、钻探、地质信息等5个领域的地质勘查高新技术方法面临的形势、发展现状以及需求进行了研究,圈定了未来重要技术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保障措施,为我国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交流
2015年度全国地震前兆台网运行管理工作综述9-11

摘要: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震观测和预报实践,随着“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建设完成,地震前兆观测台网已遍布于全国.本文从前兆台网规章制度的完善、台网运行日常监控、台网运行评价和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介绍了前兆台网运行管理工作,总结了2015年前兆台网运行质量和产出情况,为今后加强前兆台网运行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浅谈日本建筑抗震设计方法与政策12-14

摘要: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有近1000次地震,而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一次。频发的地震灾害使日本的建筑抗震设计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将介绍日本建筑抗震设计及其经验和设计理念,作为公认的抗震强国,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广西木棉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的分析研究15-19

摘要:为研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木棉物候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以期为预报农时、指导衣事活动及区域气候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广西木棉主要物候资料、气象常规观测数据,结合相应地理空间数据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支持,研究了广西木棉物候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建立了广西木棉物候期与主要影响气象因子的关系模型,绘制出广西木棉各物候期受光、温、水等主要影响气象条件影响的GIS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木棉的各个花期与叶茅开放期、展叶期始期、展叶期盛期等春季物候期主要表现为提前趋势,叶变色期等秋季物候期主要表现为推迟趋势:对木棉主要物候影响最大的气黎因子是气温,其次是日照时数,再次是降水量;气象因子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各个物候期发生时和发生前的1~5个月;不同木棉物候期受地理因素影响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其发生早迟顺序的规律性也有所不同。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定影响因素研究20-23

摘要:该课题主要针对现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方法展开研究,包括采样及分析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结合地方监测站多年现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了污染源颗粒物测定方法中存在的不明确、未量化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这些影响因素。

探索建立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运行与监管体系24-27

摘要:文章简述了我国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相关标;住出台情况,对比了各地已出台的LDAR相关标;住与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提出我国泄漏检测与维修及其监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当前国内LDAR技术应用现状,归纳总结了当前石化行业在LDAR技术应用、LDAR过程控制与数据管理、LDAR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LDAR运行与监管体系框架”,阐述了框架的设计目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约束.如何实现LDAR技术水平的不断优化提升。

江淮之间金属矿集区供排水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8-30

摘要:本项目以安徽省霍邱和庐南矿集区为例开展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系统改进了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实现了矿坑排水影响系统、定量评价;研发了矿集区水资源梯级利用模式,用水效率、供水保证程度均大幅提高。项目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基于“高分一号”(GF-1)和高光谱的玉米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研究31-33

摘要:针对传统植被生理生化参数提取方法的缺陷,本研究基于遥感监测的理论与方法,将新兴的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国内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高分一号”)应用于玉米生长监测与诊断,形成有效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和高光谱农作物叶面积指数遥感监测技术。本次采用3幅“高分一号”影像和122幅MODIS逐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卫星高光谱遥感影像与地物波谱仪获取多平台衣作物反射光谱特征,与同步田间取样测试方法相结合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手段,有效地识别出玉朱种植的空间分布,精度达到95.250%并建立与作物生理生态参数相关的特征光谱参数,建立基于反射光谱特征的作物叶面积指数及相关生长参数的监测模型——OSAVI模型.为农田精准管理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多彩地区铜多金属找矿成果34-35

摘要:项目勘查以现代地质学、板块构造地质学勾指导思想,结合地球物理勘查学、矿产勘查学理论利用直流激电中梯+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激电联合剖面测量及激电测深对矿体实行空间定位及预测,然后利用探工程进行验证在多彩地区开展矿产普查工作。从理论上突破了前人对该区成矿成因的认识,提出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热液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在工作中总结了一套适合在高原多年冻土区的找矿方法组合。

路用激光构造深度仪计量标准技术研究36-39

摘要:本项目研究从解决路面激光构造深度仪量值湖源的角度出发,在构造深度计算模型、路面激光构造深度仪计量参数、量值溯源技术方案、检定装置的研制及测量不确定分析评定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完成了路面激光构造深度仪检定装置及技术方法,提出一套内容完整、技术可行的量值溯源技术方案,为路面激光构造深度仪行业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提供了直接的技术依据。研究成果应用于计量检定/校准工作后,将有效提高我国路面构造深度检测数据可信度和可比性。

山西省食盐加碘浓度标准调整调研报告40-43

摘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山西的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2000年起一直处于持续消除状态,科学补碘的防治策略必须长期坚持。

晋西黄土丘陵区柠条生物量的分配44-45

摘要:以典型黄土丘陵区山西省方山县不同林龄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收获法对柠条标准丛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进行采集,通过对柠条地上部分的室内解析和地下那分的分级处理,进行柠条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柠条地上生物量以前9年生枝条所占比例较大.9年后柠条干死枝逐年增加,所占比例逐年增大.40年后干死枝生物量所占比例超过各枝龄枝条生物量的;柠条地下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5毫米以下和5~20毫米的根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后减,20~50毫米和50毫米以上的根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就柠条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细根生物量的变化而言,应考虑在10年左右对柠条进行平茬,以达到老林复壮的目的。

基于QR码的顺子蔬菜专业合作社冬瓜可追溯体系构建46-48

摘要: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实现方式多样,在其中的标识领域,QR码是较为独特的一项新兴标识技术,其适用度高,操作简易.在日本等地的研究与应用也较为成熟。本研究项目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技术的基础上,借助QR码技术,构建顺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冬瓜可追溯体系,以期实现对合作社的冬瓜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记录与追溯。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成果推广
航天器舱体结构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关键技术与应用49-50

摘要:焊接是保证长期在轨航天器的密封性要求的选择,铝合金大型薄壁壳体结构必须使用焊接装配。

高品质特殊钢大断面连铸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与应用51-51

摘要:我国钢铁行业发健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崛起,但随着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正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挑战。

特大型露天矿高效开采技术研究52-53

摘要:我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我国的铁矿行供给量不足50%,国有特大型骨干钢铁公司矿石自给率更不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