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创新论坛、产业解析、创新之路、产业动态、研发聚焦、知识产权、投融资动向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9-5659
  • 国内刊号:11-4484/N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6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科技成果 2015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扉页

大口黑鲈良种培育和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具有肉嫩昧美、无肌间刺、适合集约化养殖、活鱼长途运输和产品加工等特点,2013年全国总产量为34万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淡水养殖品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养殖以来,由于良种缺乏,种质退化,病害严重,配合饲料效果差,活鱼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我国大口黑鲈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大口黑鲈种质资源、病害防治、营养饲料和活鱼运输等产业关键技术问题,旨在为我国大口黑鲈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
1-1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论坛

我国专业镇科技创新体系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清溪镇面临着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这对科技创新体系与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清溪镇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水平,然后提出清溪镇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未来规划,最后介绍清溪镇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措施,旨在通过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清溪镇经济发展。
4-5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科技计划成果

卫星遥感全球下垫面类型数据集研制

摘要:高精度、时空一致性和时空完整性的长时间序列全球下垫面参数数据集对于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与陆表过程的相互作用、驱动全球及区域气候系统模式至关重要。但是,早期的传感器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条件,数据精度和光谱信息较差,直接反演产品精度较低,生成的下垫面遥感参数来源多样,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满足气候系统科学与应用研究的需要。本项目面向全球气候变化分析与气候模拟的需求,以积累的超过二十年AVHRR、MODIS、FY等气象卫星数据为依托,开发全球长时间序列地表下垫面参数提取算法及数据处理系统,生成能直接用于驱动气候模型和气候分析的、具有时空一致性和参数协调性的遥感下垫面参数集,包括地表覆盖、地表反照率、NDVI、雪覆盖、叶面积指数等,并建立数据集管理与系统。从时间序列一致性、空间分布合理性等方面开展质量检验和评价,给出全球主要下垫面参数数据集质量评价报告。
6-7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ENSO-东亚季风年际异常关系研究

摘要:以PDO不同位相下ENSO影响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半年-季节气候异常的途径为研究重点,阐明PDO 的多年代际振荡频谱与ENSO-东亚夏季风年代际振荡特征的联系;揭示ENSO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异的超前和同期相关模态(季节尺度);弄清PDO影响ENSO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异常关系的两种可能途径,即PDO引起的背景大气环流场的年代际改变和ENSO特征的年代际改变;在考虑PDO年代变异背景下,构建半年-季节尺度的ENSO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关系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和指标体系,为提高我国半年-季节气候预测能力提供新思想和新方法。
10-10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摘要:项目围绕气象部门业务建设发展的需求,选取五个示范区(河南、湖北、黑龙江、青海、安徽)六种主要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霜冻、雪灾、冰雹)进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11-12

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国家粮食保障与农民增收的农用天气预报需求,以地理分期播种、田间控制试验和人工气候箱控制试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为基础,以华北和黄淮冬小麦、东北春玉米、黄淮夏玉米、江南和华南双季稻、四川盆地一季稻、江淮油菜以及云南烟草为研究对象,开展农作物生育阶段和重要农事活动农业气象指标、适宜程度诊断指标与技术、作物发育期预报技术、天气预报的农用天气预报应用技术、作物生长发育与农事活动气象适宜程度预报技术等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13-14

大气程辐射遥感图像的计算机生成技术研究

摘要:研究大气程辐射遥感图像计算机生成的原理方法,研究先进、可靠的大气程辐射遥感图像计算机生成理论、技术,完成中国典型区域的系列大气程辐射遥感图像计算机生成和基于大气程辐射遥感图像的典型城市大气污染遥感监测的示范。为基于大气程辐射遥感图像的区域大气污染遥感监测业务化系统准备理论和技术并初步形成大气程辐射遥感图像计算机生成准业务化系统。
15-16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山洪监测预警技术方法研究

摘要:收集整理三峡库区典型流域水文气象资料,确定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及子流域划分方案。开展三峡库区定量降水估计(QPE)和定量降水预报(QPF)方法研究及效果检验。基于WRF模式和天气雷达定量降水预报构建无缝1小时分辨率的定量降水预报序列。建立适合三峡库区的山洪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水文气象耦合模型。开展无/缺资料流域水文气象模型参数的空间移用方法研究,建立山洪灾害气象条件等级监测预警平台。
17-17

自旋稳定气象卫星区域观测技术研究

摘要:该项目紧扣国际气象卫星高频次区域观测的发展趋势,研究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区域观测关键技术,构建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区域观测原型系统,实现风云二号卫星区域观测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观测卫星安全测控技术研究;区域观测策略研究;区域观测任务星地动态调度技术研究;区域观测图像综合定位算法研究;区域观测预处理原型软件研发;开展区域观测星地同步观测大型试验。
18-19

风廓线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和产品研发

摘要:项目研究了风廓线雷达信号及数据处理算法,重点设计风廓线雷达数字中频系统、分析风廓线雷达探测大气返回信号谱特征、形成数据处理算法和流程等;研究了风廓线雷达强度定标方法、强度测量与探测能力的关系;研发了反映各种天气特征的风廓线雷达探测产品,包括:温度平流时间-高度剖面、动量时间-高度剖面、低空风切变和低空风切变指数、高低空急流和高低空急流指数、零度层亮带识别等;配合其他探测资料,收集相关个例,分析风廓线雷达资料应用特点,重点对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局地暴雨、强对流、雾霾、降雪等天气条件下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20-20

恶劣天气对渤海海事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该项研究利用渤海A平台开展海洋常规气象观测、能见度观测、风温湿湍流观测以及海面以下温、流潜标观测试验,建立海-气观测数据集;利用获取的观测数据以及历史观测数据检验海洋气象环境模拟系统的预测能力,提供不同等级大风、雾的预报可用性概率;针对海事安全需求,依托海洋气象环境模拟系统的预测产品。
21-22

风廓线雷达组网观测资料业务化应用研究

摘要:该项目开展风廓线雷达网布局研究,利用现有遥感、遥测资料,分析风廓线雷达组网观测需求,根据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监测要求,研究站网间距、敏感区布局等;开展风廓线雷达网业务化观测应用试验,研究开发风廓线雷达组网探测产品,评估风廓线雷达组网观测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效果;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进行资料同化试验研究,评估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23-23

气溶胶吸收特性测量新技术研发

摘要:气溶胶辐射特性是研究气溶胶气候效应的关键参数,也是气溶胶辐射强迫研究中重要的不确定性来源之一。其中对气溶胶吸收特性测量上的极大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内外常用的基于滤膜采样测量气溶胶吸收系数的方法由于其固有的误差来源,导致测量不确定性很大。本项目研究利用光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精确测量大气气溶胶消光/吸收特性的技术和方法。该方法是近些年发展的一种基于原位测量的高灵敏度测量技术,可以有效克服滤膜采样方法的固有缺陷,大大提高气溶胶吸收/消光系数测量的准确性。项目研究包括设计和建立连续、高精度测量大气气溶胶消光/吸收系数的CRDS测量系统,研制样机和实验室定标,并开展多方面比对试验,包括与理论结果比较、实验室标准粒子测试、与其它仪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比对等,检验和测试系统性能,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干扰因子,建立气溶胶吸收特性测量的标校系统与流程等。
24-25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交流

地震前兆台网数据跟踪分析质量监控与产出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以地震前兆台网数据跟踪分析工作为主线,深入研究质量监控方法、事件统计方法、产品产出方法等,研制质量监控与产出应用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数据跟踪分析能力建设,为预测预报与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9-32

粳型香软米品种“云粳20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摘要: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海拔和纬度跨度大,气候特殊,即使是很好的优质米品种,米饭也觉偏硬。针对此难点,开展了低直链淀粉含量粳型优质香软米育种。2005年成功育成了首个粳型香软米品种“云粳20号”,2011年通过省级审定(滇审稻2011020号),2012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080002.7)。米饭香味浓郁、柔软,口感好,冷不回生,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品种不仅产量与当地高产品种相当,而且稻谷出售价格比一般品种高出0.5~1.5元/千克(优质稻谷按2.8元/千克计),2010~2012年,在云南省累计推广51.72万亩,新增产值达2.2亿元。香软米品种的选育开创了高原粳稻育种的一个重要领域,推动了水稻育种的进步。
33-35

论泥炭生产蔬菜育苗基质的必要性及技术研究

摘要:泥炭作为天然、环保、绿色的农业生产资料,早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透气性能,同时具有能减少病虫害、介质均一、便于管理等优点,利用泥炭作为主要原料,加入发酵腐熟后的生物有机肥,结合沸石、珍珠岩、无机营养、生物功能菌等其他原材料,配制成针对不同作物的配方育苗基质,用于设施蔬菜生产。
36-39

L波段工业辐照加速器

摘要:辐照中心的核心设备是作为辐射源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装置,电子直线加速器主要包括电子枪、加速管、微波功率源、束流聚焦及扫描装置、真空系统、束流及剂量监测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本文简要介绍了L波段10MeV/40kW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和总体布局等,并对整机调试和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
40-42

马莲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优化配置研究

摘要:根据马莲河流域地形地貌特点、水资源分布状况及社会经济、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将流域系统概化为5个水资源分区,采用指标分析法进行2020年和2030年供需水量预测和平衡分析。利用系统分析理论和优化技术建立了流域的大系统、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供需平衡分析方案进行优化,并利用优化的NSGA-I 方法进行求解,得到流域2030年的优化配置方案,并根据流域2030年的优化配置方案和预测的流域需水量,进行了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分析,通过平衡分析的结果进行流域的综合管理研究。2030年在最优水资源分配方案下(对比供需平衡方案),供水量减少了0.30亿立方米,综合缺水率增加0.28%;工业缺水率19.48%,增加了5.64%;能源基地缺水率0.00%,未发生变化;农业缺水率17.05%,减少12.66%;生活缺水率1.77%,增加了1.77%;生态,缺水率0.99%,减少了21.75%。优化配置方案实现了流域内水资源的最佳分配,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为流域经济、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