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创新论坛、产业解析、创新之路、产业动态、研发聚焦、知识产权、投融资动向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9-5659
  • 国内刊号:11-4484/N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6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科技成果 2014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生态环境专题

必须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向

摘要:PX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化工项目1,到现在为止,国际上没有任何组织发表过任何一个公示说明PX是致癌物,是剧毒产品。然而五年间,我国已经屡次发生PX群体性事件:2007年厦门PX2群体性事件、2012年10月的宁波PX事件3,到2013年5月16日的昆明事件。为什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PX项目却屡次遭到公众的反对,由此还引发出“逢化必反”的势头,而且越演越烈,严重影响了国家发展战略,为此《人民日报》写了专文,PX风波才算平息。说明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有了极大提高,同时说明我国需要加大信息公开化力度等制度建设,但是,更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处理应急事件的机制与体制的软肋带给我国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的能源战略也受到严重干扰,这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不愿意看到的。
4-7

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与政策建议

摘要:在当前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水环境信息公开在促进公众参与水体污染防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信息公开法律规定不断完善,政府和企业水环境信息公开得到长足发展。本文总结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及企业水环境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管理体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水环境立法及水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8-10

仿真固沙灌木防风固沙林配置模式研究与示范

摘要:该项目针对干旱区防沙固沙林体系存在的植被衰败、植物固沙困难的现实,观测梭梭、白刺、油蒿、花棒和红砂个体构型与其防风固沙效能,建立仿真固沙灌木标准化生产构型参数,研制形成3种仿真固沙灌木。将其应用到退化防风固沙林恢复,建立仿真固沙灌木纯林和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仿真固沙灌木组成或恢复退化防护林操作简便,可重复、多次利用,设置不受季节影响,具有四季防护的特点,防风固沙效果良好。
14-15

渭河水污染防治专项技术研究与示范

摘要:针对渭河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流量难以保障,以及浓缩果汁加工等区域特色产业污染减排压力大等问题,通过4年研究,突破浓缩果汁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创新水资源利用与调控方式,创建流域污染源管理和基流保障智能化平台,“量”“质”同步统筹,实现区域特色产业清洁生产,有效提升流域水污染管控水平,强力支撑渭河关中段水质改善。
16-18

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研究及示范应用

摘要:随着江苏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环境问题,特别是水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本项目的设计源自2007年太湖水污染导致的无锡饮用水危机事件,本次事件发生后,我们反思,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太湖水环境监管能力,综合协调各级、各部门的数据资源,以达到提升江苏省环境保护管理与决策水平的目的。本文在论述了数据共享在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创新点进行了分析,以实际成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湖泊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提供了思路和解决方案。
19-20

我国滨海核电厂温排水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

摘要:在我国核电厂大规模发展,温排水热污染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受到高度重视背景下,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手段开展了我国多个滨海核电厂温排水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文章介绍了该项技术的背景、目标、步骤,并以大亚湾核电基地和田湾核电站温排水监测应用为实例,来说明卫星遥感监测温排水的重要意义、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21-23

多种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消化技术与应用研究

摘要:本项目主要针对城市生活垃圾、旱厕及化粪池粪便、畜禽粪便、桔杆、农业废弃物、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集中源产生的餐厨垃圾等多种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式联合厌氧消化,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并可回收几种废弃物中的金属、玻璃、纸浆、塑料、油脂等可回收物。其中,沼气进行提纯净化后除用于发电、制作车用CNG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气,部分用于肥料烘干。
24-25

唐山市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不断恶化,饮用水安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问题的焦点。而有关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研究在国内较少。唐山市是河北省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又是全国最为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目前环境水文地质和有机污染研究的特点,分别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唐山市地下水水质做出评价,并简要分析其污染原因。本次针对有机污染组分的评价,为唐山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6-29

山地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研究

摘要:通过采用网格化布点监测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及相互结合的方法,以重庆主城区为例,对典型山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和优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点位布设及优化方案。通过总结归纳提出了山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相关程序,研究编制了山地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及优化的技术指南。
30-33

氯丹灭蚁灵废物处置及白蚁防治替代技术示范研究

摘要:氯丹和灭蚁灵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首批12种受控物质中的两种。调查显示,氯丹灭蚁灵的生产和使用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本文依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从生产线关停、替代技术示范、到污染场地的清理修复,形成了一整套淘汰和削减杀虫剂类POPs物质的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为今后履约项目的执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34-35

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平台及其设计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良好认知湖泊,需要治理技术与理念的支撑。本研究在“十一五”湖泊主题数据与成果收集、整理分析与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应用集成环境的平台软件,建立主要湖泊环境、生态与集成技术的数据库,并设计与构建集成技术、管理系统、示范工程、治理案例的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平台,为我国不同类型湖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36-36

流域水生态功能评价与分区技术研究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要上升到整个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我国巨大的地域差异造成了水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按照水生态系统的区域差异,针对每一个生态区域和系统特点分别制定相应保护措施和实施可持续地经济发展策略,已成为广泛接受的科学思想。北美、欧盟等发达地区早已开展生态系统的分区分级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管理效果。因此,在我国开展水生态系统功能分区,既符合我国国情需求,又与世界先进的生态管理理念接轨,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性。
41-42

流域水环境质量基准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水环境质量基准是水质标准制定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由于我国水环境基准研究基础薄弱,现行水质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外基准与标准研究成果制定,亟需开展我国本土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
43-43

气候变化对秦岭山区典型珍稀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摘要:本项目主要依托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气候变化对秦岭山区典型珍稀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开展气候变化对秦岭山区典型珍稀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
44-44

典型乡镇饮用水源有毒污染物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源污染严重,且供水设施普遍简陋、规模较小,以传统、落后的分散式供水为主,自来水普及率低,管理落后,饮水不安全问题突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23亿,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2.27亿人,占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由于饮水不安全,有些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45-46

深圳绿道网综合评估与建设管理策略研究项目

摘要:绿道(Greenway)是将大量自然、经济、社会的景点、集聚地和示范点连接在一起的,兼具生态、体育、休闲、文化和通行功能的,彰显绿色、智慧、创新、务实和人本理念的线性生态开敞空间。“深圳绿道网综合评估与建设管理策略研究”(SZCG2011029570)是2011~2012年期间,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的一个深圳市重大环境科技计划项目。该项目根据绿道的定义、内涵和外延,以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编制的《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研究报告[2009]32)、
47-48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科技计划成果

CO2深部地质封存的长期稳定性预测与控制研究

摘要:深部地质层的CO2封存技术,是一项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安全的全球性、前沿性战略研究。本项目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关键技术突破,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地的低成本、实用性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O2深部地质封存长期稳定预测与控制技术,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未来的经济发展对能源供应和环境安全健康的要求,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十分关键的作用。
49-49

地震应急遥感实用化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星载、机载(有人机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和数据源得到日益丰富,并在汶川等特大地震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遥感反映震害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效率,遥感提取的震害与实际震害的对应关系等,均缺乏系统的研究,限制了遥感在实际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研究,解决地震应急应用中遥感信息获取、分析处理、震害定量提取与评估中的理论、方法、模型和软件化问题,拓展各种遥感手段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对提升地震应急能力和实际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防震减灾应用价值。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