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创新论坛、产业解析、创新之路、产业动态、研发聚焦、知识产权、投融资动向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9-5659
  • 国内刊号:11-4484/N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87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06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科技成果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卷首语

“双跨科研人员”:产学合作的生力军

摘要:在美国和英国,产学合作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例如,一家IT业跨国公司在1994年设立了“基础研究计划”,意在与英国和美国的著名研究型大学共同开展研究。1995年,该公司又发起了“战略性高校关系计划”,将触角伸向了全世界各地的顶尖大学,以深度利用大学人才。一家制药公司专门设立了“战略性招聘专家”的岗位,由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充任。与公司青睐大学的趋势相一致,在大学里出现了一个新型的群体——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很活跃的“双跨科研人员”(Linked scientists)。
1-1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特别策划

产业集群培育常见问题辨析及协会作用

摘要:培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经济如何培育产业集群?这是公共管理部门最为关切的问题。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而且包含着深刻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本文针对当前在培育产业集群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4-6

产业集群风险防范与公共政策选择

摘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肯定,但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与化解,很可能会使区域经济发展势头下滑,并危及到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着重防范产业集群的风险,而防范产业集群风险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出台是推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7-9

小城镇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与条件

摘要:小城镇能否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促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的条件。从资源和区位等条件来看,我国小城镇具有一定的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但是,部分小城镇存在的外部基础条件不完善和内部环境不理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发展。当前,应积极创造条件、多措并举,支持小城镇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10-12

促进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摘要:中部六省国土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南北跨越长江、黄河,东西纵横三大平原。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农业、现代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枢纽和其他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的重要基地。中部的产业聚集特征对于中部崛起和科技创新具有极强的象征性特征。本文试图寻找这一特征,来解读中部地区迅速崛起的原因和基本动力。
13-15

印度班加罗尔IT产业集群与区域知识创新效应

摘要:印度政府很早就开始注重IT产业的发展。在1991年印度推行全面的经济改革之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很多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措施,软件技术园区项目也应运而生。其目标就是要帮助和促进软件企业的快速发展与繁荣。
19-20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论坛

把技术植入非洲经济——中非科技合作新战略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非科技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技术转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中非科技合作的战略重点,指出中非科技合作战略应实现由“经济援助”向“技术转移”转变,由“市场换技术”向“技术带市场”转变,由双边学研合作为主体向以企业合作为主体转变,并建议国家设立“技术非洲计划”。
21-23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产业解析

中国农产品包装标识现状及制度取向分析

摘要:本文对中国农产品包装标识的现状以及消费者对标识信息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中国政府开展包装标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解析了中国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的目的和总体原则;对中国政府开展包装标识管理的对象范围进行了界定,简要介绍了开展包装标识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制度取向。
24-26

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

摘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为影响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从中国水产品的贸易地位、水产品出口结构、贸易保护主义几方面分析指出,质量安全问题并非中国水产品出口屡遭非关税壁垒的唯一原因,并进一步分析指出质量安全问题并非中国水产品特有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文章最后,从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投入品两方面提出了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具体措施。
27-29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交流

煤及燃耗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增值化利用

摘要:煤及燃耗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固、液、气)已成为环保减排的重中之重,对其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目前“三废”低附加值利用已经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对“三废”进行高附加值增值化综合利用的方法,从而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30-33

综合医院会诊联络精神医学临床实践

摘要:目的:对综合性医院精神医学会诊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精神科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特征差异。方法:就2006年度的279例申请精神科会诊,分析其申请科室、原发病、申请理由、精神科诊断处理,同时比较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差异。结果:综合性医院精神医学会诊中最常见的精神科诊断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急会诊中主要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5%~85%),普通会诊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及神经症为主。结论:应在综合医院积极开展会诊联络精神医学服务及对综合科医务人员加强精神医学知识教育,急会诊与普通会诊的诊断差异有助于精神科会诊临床实践。
34-36

宿主MHC分子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探讨

摘要:癌症的出现关键一是肿瘤细胞基因癌变,特别是原癌基因激活变成癌基因,使正常细胞转为癌细胞。 癌症发生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机体免疫力下降,诺贝尔奖获得者Bumet1976年提出了著名的免疫逃逸学说,至今仍为世人公认。该学说认为只要机体拥有足够强的免疫力,一旦有肿瘤细胞产生,机体免疫力便能在早期杀死这些肿瘤细胞。所以真正发生肿瘤很少,自然人群的肿瘤发生率大约在0.2%。
37-39

儿童应用两种睫状肌麻痹剂验光结果比较

摘要:目的:对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与1%阿托品眼膏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屈光不正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的验光结果及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方法:将随机选取的3~15岁的200例屈光不正儿童按年龄和屈光状态分为12个组别。对这200例屈光不正儿童先予复方托品酰胺散瞳,获得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次日,用10g/L阿托品眼膏涂眼,每日3次,连续3天,第4天由同一医师验光,获得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应用两种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验光结果及矫正视力在3~6岁年龄组所有屈光状态皆存在明显差异;7~9岁年龄组中除中、高度的近视外均表现出较大差异;10~12岁年龄组除轻度近视结果相差较大外,其余各组差别较小;13~15岁年龄组各组别差值均数均未超过0.50D。结论:阿托品的睫状肌麻痹作用在所有年龄组均强于复方托品酰胺。对于学龄前儿童应选用阿托品;7~9岁的儿童除中、高度近视外也应选用阿托品;年龄大于10岁的儿童除轻度近视应慎重,其它情况可选用复方托品酰胺。
40-42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它山之石

以色列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

摘要:本文从创新政策体系、科技计划体系、技术孵化机制、风险投资融资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以色列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做法及经验,提出我国与以色列存在高科技合作的广阔空间,并建议我国应借鉴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建立针对不同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科技计划体系,将满足产业需求作为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根本目标,建立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
43-46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攻关成果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研究与评价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地区幅员广阔,城乡经济水平差距大。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和人口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是首次从国家层面上通过政府专项研究资金立项,由科技、卫生、中医药、计划生育及示范地区相关部门多方联合组织的攻关项目。
47-47

重庆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

摘要: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重庆市是全国十个项目省市之一。本项研究旨在通过筛选一批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农村卫生计生适宜技术,在示范地区进行培训、推广和应用示范研究,进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宜技术筛选与评估方法体系,探索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且可大范围推广的模式机制,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善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48-48

河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

摘要:由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承担,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中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课题(2004BA715806),在课题负责人王宇刚的带领下,主要开展了基线调查、推广技术项目筛选、技术项目示范推广、推广效果评估、推广模式探讨等工作,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各项指标,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49-49

尘肺高危人群健康监护、诊断技术和危害控制技术

摘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尘肺高危人群健康监护、诊断技术和危害控制技术研究”(2001BA704804)课题,围绕尘肺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尘肺病诊断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尘肺易感人群监测指标、示踪气体法提高吸尘罩效果等开展研究。课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牵头,与华中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多家单位联合实施。课题负责人为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首席专家李德鸿研究员。该项研究成果获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