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 11-2606/G4 国内刊号
  • 1002-4808 国际刊号
  • 1.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教育学刊是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教育学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课程与教学、德育研究、中小学教科研、教育微论、广告图片_作品欣赏、广告图片_广告·书评、广告图片_课题风采

中国教育学刊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特稿
2030中国将回归世界教育中心地位1-6

摘要:教育中心分为国家教育中心、国际性区域教育中心和世界性教育中心。中国曾经是东亚地区重要的教育中心,也是全球重要的国际教育中心。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国教育发展成就和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瞩目,并将再一次实现伟大复兴,重回世界教育中心地位。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我们有必要为全球教育中心城市建设进行战略谋划。从中心定位、体系建设、开放格局到中国优势、目标设计和战略选择,都需要一整套“中国方案”。

新栏目征稿启事6-6

摘要:《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从2017年第1期开始,新设置“校长的教育信仰”和“中小学教科研”两个栏目,现予征稿。1.“校长的教育信仰”:旨在为一线中小学校长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使各地的特色经验和成功举措能够给全国基础教育以理念和实践上的引领。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评价研究专题
关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7-11

摘要:我国现行教育评价存在目标比较狭窄、方法相对陈旧、主体比较单一、结果呈现过于简单等弊端,不能适应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发展的新需求,需要制度性转变。教育评价制度具有多重功能,当前需要强化教育评价的推进性功能,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综合性功能。需要优化发展性教育评价,着力改进学校的增值评价、教师的绩效评价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挥考试招生的系统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作用,破解高考招生制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制订和完善教育评价标准、探索并完善教育质量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加强教育评价专业机构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来加强教育评价的专业化建设。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12-15

摘要:核心素养的研究旨在回答教育究竟要培养何种人的问题。核心素养具有人的主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的结构内涵;具有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契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映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等特点。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课程改革应该由学科本位转到关注学生发展,强调跨学科的整合与融合,在课程中融入质量评价标准,下放教育管理权力与集中课程评价权力。考试与评价改革需要不断调整评价观念、合理确定评价依据、强调对软技能和软环境的评价以及注重测评新技术的应用。

第三方教育评估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来源及其形成——来自美、英、法、日四国的经验16-21

摘要:以美、英、法、日四国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为研究对象,从评估机构的建立和实施两个方面重点探究其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来源及其形成,以期为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估的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在评估机构的建立方面,其权威性与专业性主要来源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主体的权威性、机构的独立地位和多元化与高素质的评估队伍。从评估的实施方面而言,其权威性与专业性的形成主要缘于全面完整的评估程序、先进科学的评估技术、专业的研究支撑和有效的外部监督与社会参与。

首届全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暨教育研究方法与成果表达专题研讨21-21

摘要:本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依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术顾问委员会专家资源,团结国内教育界尤其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重要学术期刊主编等,旨在为国内学前高校教师及相关专业青年学人提供一个展示科研成果,拓宽学术视野,交流学术经验,结识学界同仁的专业平台。

英国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价公信力建构的保障机制探析22-27

摘要:公信力保障是第三方评价机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英国建构了一套集管理、竞争、监督、惩戒于一体的公信力保障机制。成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承接管理让渡权并实行严格资格准入、资质动态审查和服务实时监测;积极引入优质服务市场竞争机制,制订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并以服务质量和声誉求得生存;建立监督体系,实行上中下位多圈层联动的监督机制;实施失信惩戒措施,建立从信用修复到退出禁入的线性监管约束机制。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指向学生个性成长的高中教育转型——基于上海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的实践研究28-32

摘要:上海和浙江自2014年试行高考新政,到2017年将形成一个完整的试点周期,事实上高考新政已经对两地高中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全国省、市、自治区深化高考改革的政策范本,还成了指向学生个性成长的高中教育全面转型的实施纲领。在高考新政的引领下,上海和浙江两地的高中教育:在育人模式上,从过度重视学生选拔向丰富学生选择机会转变;在育人方向上,从高度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向强化学生成长的过程指导转变;在学科建设上,从全学科均衡发展向加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转变;在学校管理上,从规范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从统一评价向个性发展转变。

本刊2017年重点选题32-32

摘要:为使本刊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教师需求,文章更喜读、耐读、有用,2017年本刊不仅会突出我国基教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焦点,还会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不仅会青睐理论研究人员的好稿,还会重视实践工作者的佳作,以更好地发挥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理论创新·实践引领”作用。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

我国普及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需要迈过四道“坎”33-38

摘要:实施学前一年义务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一项国际性学前教育政策。我国的特殊学制使学前一年义务教育的承担机构选择难,学前教育质量的高标准使学前一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定位难,而现行学前教育的公办园与民办园之分所带来的体制挑战将增大学前一年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难度,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难为学前一年义务教育提供有力保障。为此,需要变革学前教育制度,建立合理的质量标准,出台民办园认同的引导措施,综合应用质量与学制改革两种手段以分别迈过上述四道“坎”。

“15年免费教育”的地方性实践探索与理性研判39-43

摘要:贯穿学前三年、义务教育九年和高中三年的“15年免费教育”概念及其地方性实践探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践探索的主体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以免学杂费并提供补助为基本方式,且均以财政经费为保障。从网络舆情的综合分析来看,赞赏性支持与警醒性反对意见并存。究其根本,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是“15年免费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财力的增强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时期的民生要求直接促成地方政府选择发展教育。然而,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以及各地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在“普九”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面向未来的“15年免费教育”要基于对财力保障水平的切实评估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地方将其作为民生改善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举措值得鼓励,但要立足教育政策制订和决策科学化、规范化稳妥推进。作为整体性的国策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经验总结和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系统研究以及体制机制改革的准备,全盘谋划、科学论证。

教育督导的制度创新与实施路径——山东省潍坊市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研究44-49

摘要:我国教育督导面临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缺乏制度保障、违规办学与管理的行为难以有效遏制、社会教育诉求缺乏畅通有效的表达渠道、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体制机制运行困难等基本问题。潍坊市教育综合改革以教育督导为抓手,成立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建教育督导巡视团、教育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有效结合督政与督学,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督导体系,破解了教育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借鉴潍坊教育督导经验,根据政策执行理论,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第三方机构参与教育督导;教育督导过程阳光公正,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等。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我国教育学者学术精神的式微与提振50-55

摘要:学术精神之于学者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者真正具备了学术精神,才能推动学术的极大发展。但目前,我国不少教育学者逐渐丧失了本应恪守的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育学术研究目的的功利化、教育学术研究自主性的丧失、教育学术研究科学精神的缺位、教育学术研究创新精神的匮乏。之所以出现教育学术精神的式微,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学术传统的不良影响、消费社会“物化”观念的强烈冲击、教育知识分子地位的尴尬选择、学术评价体系“量化”的价值误导。要提振我国教育学者的学术精神,就必须正确认识学术研究的价值,提高教育学者的学术使命感;避免“权力寻租”,提高教育学者的学术自主性;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标准,提升学术研究的终极价值关怀;强化问题与批判意识,提高教育学者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现代教育生活的困境及其破解——以孔子的“和”观念为中心56-61

摘要: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然而目前这种回归却陷入困境之中。以孔子的“和”观念检视现代教育生活,其困境的实质在于现代性对人性的剥离与异化,由此导致教育生活意义的贫乏。孔子的“和”观念涉及教育生活的五层范畴:人格之“和”、亲情之“和”、师友之“和”、入世之“和”、自然之“和”,这些范畴中突显的价值为我们提供了可取的养分。在分析“和”观念涉及的多层教育生活范畴价值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教育生活困境的破解之道:在内容和方式上要以涵养人格为重心;在其过程中应关注对话性,以人际交往构建和谐共生的群体生活;在其目的上须形成强化社会作为和使命担当之共识。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衰落”及其矫正——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62-66

摘要:课堂教学本是文化传递与交往的过程,其自身也是文化再生产的路径。然而,受到功利化的知识崇拜、工具化的教学传播、“荒漠化”的校园生活以及单一化的教学评价的影响,当下的课堂正呈现出一种“文化衰落”的倾向。据此,要回归课堂的教育本真,实现课堂教学的文化担当,就需要在深挖学科文化、营造课堂文化以促进文化濡化的基础上,着力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个体的文化观照和充分的文化交往,促进师生的文化内化。

“通过阅读来学习”:中小学阅读教学新视域67-70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对阅读核心素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遮蔽着中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的空间。从国际阅读研究发展的最新走势来看,“阅读”研究已进入“运用文本期”,形成了“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新理念。应促使“阅读”超越语文学科,从“语文能力”向“学习能力”转型,这一转型既有丰厚的理论支撑,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可以拓展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践空间:重视“内容领域的阅读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阅读教学;重视“信息类文本”和“非虚构类文本”,加大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力度;重视高级阅读的专项教学,强化高级阅读的专项测评。

阅读素养的教学逻辑与变革策略71-76

摘要:阅读教学应形成以阅读素养培养为归依的逻辑结构和理路。当前阅读教学遭遇课程教学目标低层次徘徊、教科书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局限等困境。群文阅读是实现阅读能力的教学逻辑梳理、摆脱困境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其议题学习的教学转向、“比对读议”的文本体悟有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整体培养和意义生成。为实现这样的教学逻辑转变,可以以“辨识与提取”促进紧扣议题、多方感受、显隐发微、分类梳理良好阅读习惯养成,在“比较与整合”中实现阅读思维的结构化、条理化高阶发展,在“评价与反思”中达成知行结合、高处审视的阅读能力升华,以“应用与创意”带来阅读素养的超价值创生和实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校长的教育信仰
让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从“三个超越”到“成志教育”的升华之路77-80

摘要: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老师被分数绑架,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围绕文章内容分析讲解,教法僵化,缺少母语教育的民族性和人文性。笔者在积累、感悟、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围绕儿童的发展特点及生活经验和语言习得规律,整合语文课程内容和资源,构建相互联系、立体、动态的“意义群”,经过十余年的思考与实践,基本形成了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理论主张。同时,还将语文主题教学“主题·整合”思想迁移到学校课程改革中,构建学校“1+X课程”结构。基于“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提出了“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成志教育办学使命。在成志教育的教育使命下,确立了清华附小学生校本表达的五大核心素养,即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