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 11-2606/G4 国内刊号
  • 1002-4808 国际刊号
  • 1.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教育学刊是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教育学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课程与教学、德育研究、中小学教科研、教育微论、广告图片_作品欣赏、广告图片_广告·书评、广告图片_课题风采

中国教育学刊 2016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特稿
世纪之交“两基”的实现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1-9

摘要:教育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教育最大的成就是通过“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方式实现了“两基”。“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内涵是向人民群众筹集经费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教育的本质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得到了调整和完善,从“初中乡办乡管”“小学村办村管”转变到“政府负责,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全面保障。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着力点放在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方面。“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现代学校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是全方位育人的保障,核心是教育民主。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校治理专题
中小学依法治校的误区及其消解策略10-15

摘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学校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是依法治校的基本目标。依法治理学校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持有的理念追求与行动自觉。当前,我国中小学的法治观念和依法治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存在着主体错位、内容不清、对学校章程重要性理解不够、片面强调义务而忽视权利保护等误区。造成这些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依法治校所依之法不够完善,依法治校能力较弱,依法治校主体法律素养不高。消除这些误区,需要从提升学校管理理念、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改善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治理:现实样态与实践理路16-22

摘要:作为组织治理的典型代表,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治理既是对学校组织规模扩张下集体行动困境的应对,也是实现集团内校际合作的客观要求,更是治理时代下名校集团化办学的主动作为。基于组织治理分析框架检视名校集团化的学校治理实践,发现名校教育集团治理重治理结构、轻治理机制,多内部治理、少外部治理,有正式制度、缺非正式制度。为此,名校教育集团治理有效性的提升,需要健全决策、执行与激励机制,促进集团治理样态的“动静结合”;加强外部治理主体的引入,促进集团治理结构的“内外相连”;加强制度供给,促进集团治理制度环境的“内外联建”。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论教育家的“群生现象”及启示23-29

摘要:教育家群在中外教育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现象,分别形成了以学派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以地缘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以血缘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以某个时代为核心的教育家群、以共同愿景或某种社团为核心的教育家群。教育家“群生现象”的产生,既缘于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外部环境相对宽松,民间私学发达,师门或家庭影响较大等外在大环境的催生;又出于个体的优势条件,厚重的个人学术积累,勇于探索的践履精神和良好的人格修养等内在个体素养的驱动。历史上的教育家“群生现象”,对于当今我国的“教育家成长”“教育家办学”和“教育家群”的产生所具有的重要启示价值突出表现为注重政策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构建,注重学派及学术品格的培育。

论儿童教育中“身体”的缺位及其复归30-35

摘要:身体在儿童教育中的长期缺位,根源于身心二元论的哲学传统。儿童的认识发生于身体与世界的直接相遇与建构过程中。在前逻辑世界,儿童的身体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因此,客观主义知识不是儿童认识的第一规定。基于梅洛一庞蒂身体现象学的理论研究,现代儿童教育质疑和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的“扬心抑身”性教育实践和对象性身体观,并认为身体实践是教育场域意义发生的根本前提。构建身心一体的儿童教育发展模式,其内涵主要关涉三个方面:儿童的发展是身体、大脑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身体与心灵的统一是儿童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复归身心一体的儿童教育或儿童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管理研究
优质教育呼唤办学思想的凝练36-39

摘要:办学思想是优质教育之魂。办学思想的凝练是优质教育的强烈呼唤。办学思想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对教育家办学、学校特色生成和校长专业成长均有重要意义。以优质教育为目标凝练办学思想,体现在引领、发展和超越上。凝练办学思想应成为校长的自觉追求,体现为注重人生经历的回溯,办学实践的反思和关键事件的捕捉。

校长学生领导力的缺失与构建40-45

摘要:校长的学生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学校和学生发展目标至关重要。校长的学生领导力是基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愿景与目标,校长具有的管理学生、影响学生的能力,以及校长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根据领导力的作用方式,可将其分为自然影响型和主动建构型两种类型。当前,校长对学生的领导力尤其是主动建构型领导力发挥不足,这主要与学校内部的职责分工、校长的观念意识以及沟通渠道不畅有关。为提升校长的学生领导力,校长需要明确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主动面对学生,实行走动管理,畅通沟通渠道,并协同教师、家长等其他主体一致性地教育学生。

公平视阈下高校自主招生选拔机制研究46-50

摘要:我国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制度在拓展考生入学通道、促动基础教育改革、健全高考制度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自主招生的资格审查机制存在对拔尖学生的圈定与对普通学生的排斥;面试考核中存在城市化话语权的彰显与农村话语权的式微;公平保障机制中存在教授裁量权及行政干预的边界模糊等不足。当前,应该以公平理念为核心强化高校自主招生录取顶层设计;以多元知识结构为基础优化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标准;以制度化和科学化为导向形成自主招生选拔管理机制;以开放共享和多方参与为保障健全自主招生外部监督体系。

班级文化场域建构:价值选择与关系调适51-54

摘要: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借鉴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班级文化场域与学校文化场域间、班级文化场域内部关系冲突及其根源,从价值选择视角尝试调适班级文化场域的内外部关系。研究发现,建构班级文化场域要立足于学校文化场域的价值立场,遵循学校育人的价值立场与定位,尊重学生生活经验现实基础,关注学生生长需要,最终建构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场域。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高效课堂的立体审视与协同创生55-60

摘要:当代高效课堂需要坚守关注过程的立体效果观、师生协同的教学主体观与循环创生的有机课堂观。教学效果具有立体多样的本质属性,教学过程是课堂的“万效之源”。“学习还原论”绝非当代课堂改革的理想归宿与完美终点,最大化地放大教学“协同”效力才是激发教学“内能”的应然追求,具体表现为:扩大教与学之间的“公共区”,增进教与学之间的“共鸣区”,拓展教与学之间的“共生区”。展望未来,优质课堂的核心构成与艺术本质在于师生创生、创造、创新,高效课堂的改革图景与生命内涵在于让学生学会、会学、想学。

论课堂教学中启发诱导的正当与失当61-66

摘要:“启发诱导”历经长期的锤炼,早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式方法。现实课堂教学中启发诱导并非都做到启而发、诱而导了,也有启而不发、诱而不导的现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些教师对启发诱导的正当与失当把握不准。课堂教学中启发诱导的正当性主要表现为问题的真实性、教学情境的生活性、教学结果的合理性、切合学科特性以及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等。如果这些特征在教学实践中能得到较好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就属于正当,反之失当。失当现象表现在时空、行为、情感、规则和效果等方面,对失当现象可进行适当的矫正,变失当为正当,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中美高考“写作”科目的比较及其启示67-72

摘要:以美国高考“写作”科目为参照对象,比较研究Essay文体的基本特点。作为一种开放性评论文章,Essay基于探索话题和开放材料,搭建了充满不确定性的开放思维空间,从而将考生导向理性的自由思维境界。Essay评论文与国内高考作文命题题型在文体和话题材料上形成了一种鲜明对比,也给国内教育界带来了警示性反思和值得品味的深刻启示:引导考生养成深刻开放的思想力和表达力应是各国高考作文的共同价值导向,促进考生形成以逻辑思辨、缜密演绎和独立评论为形式特征的批判性“学术能力”应是人类写作教育的普遍理性追求。

儿童文学“隐性课程”的价值迷失与复归73-76

摘要:儿童文学“隐性课程”,泛指由儿童文学阅读参与构建起来的丰赡而感性的学校和班级文化。儿童文学之于儿童的“隐性价值”在于其标识了童年生命的“精神底色”,其不仅代表着童年的文化审美,是童年初始定位的人性底座,更是儿童终其一生的精神怀恋。然而现实中,儿童文学隐性课程却面临价值迷失的困境,表现为:“教育主义”重压下,儿童文学举步维艰;“童年本位”理念下,儿童文学俯就屈从;“反教育性”思潮下,网络儿童文学主体泛滥。为此,只有立足于“语文教育全面挖掘儿童文学教育价值”“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儿童文学隐性价值”“儿童阅读热潮引导培育儿童文学接受趣味”三个维度,才能够真正实现儿童文学隐性课程的价值复归,让儿童文学在基础教育中获得全面而真实的价值体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困境及突破77-83

摘要:自《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印发以来,校长专业发展逐渐成为中小学领导与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中西部地区五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68名中小学校正副校长的调查表明:校长们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专业思想不坚定、专业追求不积极、专业履职能力不均衡等问题。深入剖析发现,校长的专业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学校和校长的责权利缺乏法律保障、校长评价机制单一等是造成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促进校长专业发展,迫切需要健全校长专业成长制度,激励校长的专业精神;赋予校长办学自主权,激发校长的专业追求;建立校长履职多元评价机制,提高校长的全面履职能力。

新高考制度下教师课程理解的新突破84-90

摘要:新高考制度的新意必将落实到整个课程领域或系统中。在其即将全面铺开之际,教师要汲取新课程改革初期理解范式转换滞后的经验教训,不要坐等新高考这一“静悄悄的课程革命”,要根据新高考理念进行理解理论的前瞻和理解实践的预演。提前进入新高考的视域中,是教师课程理解的应然追求。具体地,教师需建构一种有机的课程观以适应新高考的二元调和理念以及为自身寻得理解依据,强化课程理解的职业视角以攻克新高考改革的重难点,解放并助推“学生课程理解”以更好地践行新高考的存在哲学意蕴,提升自身的理解力以促进其理解素养及理解水平的提升。

教师主体性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91-95

摘要:如今教师发展面临着自我主体性的让渡、过度和失度三重困境。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仅是对外在教育变革要求的一种回应,更应该成为教师不断拓展自我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主体性回归必然要求其成为研究者,表现在教师主体性促进其研究意义的生发、研究意识的唤醒和研究气质的适切。另一方面,教师成为研究者又促进其主体性发展,表现在教师自我层次的觉醒与创生、他人层次的交流与共建和社会层次的扩展与通达。在实践中,教师需要突破固有臆见,成为发声的参与者;形成研究共同体,成为合作的共建者;进行向内反思和向外学习,成为开阔的理智者,从而实现主体性发展。

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96-100

摘要:少数民族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需要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素养,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本土化、互利共生与传承性分别是少数民族教师文化自觉的基础、内核与旨归。文化冲突、文化顺从与民族身份迷失分别是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阻力、制度阻力与情感阻力。通过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生、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提升少数民族教师的民族素养,促进少数民族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创建能力与民族身份认同,成为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建构路径。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微论
生命课堂应有价值期许101-101

摘要:生命课堂是“生命在场”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以人为本、关照心灵、旨在完善生命。课堂无不内蕴特定的价值期许,生命课堂更是如此。在“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BEA100031)中,阐释了生命课堂应有的价值期许。首先,生命课堂应确保生命健康。课堂应吸引学生以整全生命投入其中,教学应为学生成长提供各方面必要的帮助。生命的成长从来就不应是单方面的,学生的进步在各相关方面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