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术争鸣

从“管理”到“治理”遭遇的若干失误——重大教育决策须更多倾听教育研究者的声音

摘要:我国一些重大教育决策上的失误,原因尽管甚为复杂,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决策理念上"管理"的思维过于浓重,距"治理"的理念相去甚远。教育决策要从"管理"走向"治理",一个必需的环节是广泛、充分地听取各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尤其要注重倾听长期以来被轻视了的教育研究者的声音。认真反思把教育当作产业的非规律性政策导向、力推"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教育投入政策、高校急促大幅扩招等重大教育决策上的失误。教育研究者在重大教育决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相较于其他学界的学者,他们最能坚持教育自身的立场、最能坚守教育学的价值诉求,从而维护教育决策应有的教育意蕴和教育特质。
1-6

中外人文交流视域下的中西医药文化融合——评《医药文化随笔(增订版)》

摘要:自21世纪以来,国家开始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加大投入力度。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10年6月20日,在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上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西医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中西医文化素养,
7-1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问题探寻

摘要:随着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高中阶段教育的加快普及和“异地高考”政策的逐步推进,解决随迁子女异地中考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针对当前异地中考中存在的“门槛过高”、限于“厨部开放”等现实问题,加快推进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需将其置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建立的宏观背景之下,尤其需要做好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战略、异地高考政策、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居住证制度的有效对接。
12-15

突出个性: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然价值取向

摘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是以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还是以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是正确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前提。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结果导致评价指标难周全、观测点赋值困难、评价结果难合成、评价工作组织困难等一系列困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前提和基础。综合素质评价不能只停留在促进全面发展这个基础之上,应该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将鉴赏性评价作为基本的评价方法、将优势领域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将"两端"作为评价结果呈现的重点。
16-20

特殊家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明显低于正常家庭——基于特殊家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特殊家庭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明显低于正常家庭中学生,主要表现在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和学习适应三方面;不同类型特殊家庭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同。在特殊家庭的积极特征表现上,中学生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和道德观明显低于中国常模;而在消极方面如矛盾性上高于中国常模。家庭特征中的组织性和成功性分别影响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提升特殊家庭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需正确认识特殊的家庭环境,提升自我抗挫能力;家长需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积极引导;学校可建立立体化的资助与关爱体系,制订帮扶措施。
25-29

我国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生态观审视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城镇化作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的有效方式正在逐步实施。生态观的引入为农村教育城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农村教育城镇化进行生态观审视,可以从影响农村教育城镇化发展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三大主要限制因子入手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社会性群聚原则下教师人力资源的供给;能量流富集与衰退过程中教育财力资源的平衡和保障;耐度定律审视下教育物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有效解决我国农村教育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30-3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管理研究

特色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以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实践为例

摘要:特色课程建设是推动高中特色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当前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实践存在众多误区,如把特色课程当成学科拓展课程,或把其简单等同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及地方特色课程等。要认识到高中特色课程强调整体育人的目标,强调课程与文化的交融,课程内容更具综合性和广泛性。广州市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特色课程建设推动高中特色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即文化寻根重塑学校办学思想,依据学校文化建设特色课程,以特色课程建设为平台设置人才培养模式。
42-46

“管办评”分离的构建与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是一个从观念到体制、从制度到行动的动态过程。长期以来,政府的"大一统"格局造成政府权力过度集中、学校办学能力趋弱、社会监督缺位,模糊了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造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缺陷和动力缺失,与外部系统的信息与能量交换也受到阻滞。"管办评"分离的目标是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责权关系而非机械地割裂三者的关系,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原则将教育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和评价权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构,建立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良性结构,其中蕴含的协同思想要求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还要构建教育系统自组织有序治理、省级政府教育统筹以及社会公众参与教育综合改革评价的"管办评"分离与协同机制。
47-50

大数据时代教育科研管理的变革

摘要:用大数据推动教育科研管理的变革是教育科研管理研究与实践的任务和使命。大数据可以让教育科研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主要表现为:改变教育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新成果评价体系。因此,大数据时代实现教育科研管理的变革,有必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的数据库,构建适应教育研究需要的大数据交流与分析平台,研究和推广教育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开展教育科研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探索和实践。
51-54

省域统筹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研究

摘要:科学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是破解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以政府为治理主体的省域统筹公共教育资源的着力点应体现在机制创新上,明晰"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凹陷托举"的发展思路,以行政手段因地制宜地实现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在统筹策略上,通过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健全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提高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贯通城乡师资培养与交流、构建完善的教育资源配置测评机制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敦促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发展动态性均衡。
55-5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德育研究

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

摘要: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滋养。一个民族欲发展繁荣,有赖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应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精心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59-61

构建引导与惩戒相互支撑的学生管理体系——《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时代意义探寻

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功能。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惩戒手段缺位、学生管理体系不健全。英国和美国未制订学生守则,但其学生管理重视平衡学生权益与义务、赋予适度惩戒权、建立全面的学生管理体系等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应以《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为契机,全面审视中小学生管理,构建引导与惩戒相互支撑的学生管理体系。
62-66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探讨

摘要:通过分析发现已有研究较多地关注"有效教导",忽视"有效学习",更重要的是忽视学生的学习责任,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学习责任意识指学生对自己作为"学生"所应履行的职责有清楚的认识,具有自觉做好分内之事的意识、承担学生责任的紧迫感和积极履行学生职责的行为倾向。有学习责任意识的学生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坚持性、紧迫性和方向性。学习责任意识的形成需经历被动顺从、外部责任、内部责任三阶段,需要通过营造学习氛围、改革学生管理、改善学业管理、重视学生体验等途径来培养。
67-72

从矛盾冲突到正向迁移:学生学科认知结构的建构

摘要: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认知结构逐步建构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的本质联系与规律通过内化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究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特征,正视教学问题;鼓励学生带着前概念走进课堂,让前概念与前理解在矛盾冲突中前行;引导学生运用前概念启迪学习,实现正向迁移。重视并研究学科前概念的特点,准确把握学生已知与未知中的正确与谬误所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开放的、多层次的认知结构,这对于创设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73-76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价值审视及应对

摘要:课堂教学"边缘人"是指在日常课堂教学情境中偏离教学价值观,易于被教师和同伴排斥或遗忘,或因自身原因(心理、性格、身体状况等)拒绝参与教学、主动游离到教学活动边缘的学生个体或群体。课堂教学"边缘人"具有自决与他决、形式性与实质性、积极与消极之分。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具有正面与负面双重影响。应对这一现象,教师需做到: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养成"低指导程度"教学风格;建立学习共同体。
83-87

学生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将学生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既能使课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实践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学生的资源,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学生的兴趣特长转化为课程资源;二是将学生的自身需要转化为课程资源;三是将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四是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转化为课程资源。
88-91

关于举办“珠江教育论坛——全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峰会”的通知

摘要: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与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首届珠江教育论坛,将于2015年11月7-9日在广州市广州大厦举行。届时,国内知名学者、教育专家以及实验区优质学校代表将齐聚羊城,共同探讨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方面的问题和经验。
91-9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论卓越教师的素质构成——基于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分析

摘要:明确卓越教师内涵、编制卓越教师标准已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需求。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采用深度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对卓越教师素质构成的认识,研究结果发现,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科研素养、专业引领和传承是教师心中卓越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构成。对卓越教师素质构成的研究,既有助于加深对卓越教师的理解,也为编制卓越教师专业标准提供依据,更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发展途径。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