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进城农民工子女城市学校教育适应性问题研究——基于对西南地区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跟踪调查

摘要: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社会适应性问题集中体现为其在城市学校中学习生活的适应性,通过个案动态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城市学校中一年时间内在自我管理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周围环境适应以及积极人格适应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变化,其发展变化关键期为2—3年级,从3年级开始变化逐渐趋缓。其原因可从流动性、社会交往性和心理等层面来分析。基于户籍制度改革消除群体差异、增进进城农民工子女社会交往能力、引导进城农民工子女心理素质提高是改善进城农民工子女城市学校教育适应性的有效对策。
1-7

论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核心价值

摘要:学校变革是一个积极的价值探索过程,寻找学校变革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前提定位学校变革的具体价值目标,是实现学校卓越发展的前提。人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核心,围绕人和人生的主题,寻找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核心价值,追求、成就每一名学生实现美好人生,是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最终价值追求,也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核心价值目标。
8-11

十五年一贯制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规划

摘要:课程建设是教育创新与改革的核心内容。为探索十五年一贯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横向集群”课程与“纵向螺旋”课程纵横交织的立体式课程结构,以实现课程知识的广度包容与课程深度的纵向衔接。在此基础上,需要通过大部制的整合、不同学段教师的协作、主动探究学习氛围的营造和不同学段升学壁垒的打破等手段为一贯制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障平台。
12-17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与改进对策

摘要:小规模学校在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广泛存在。作为推动小规模学校发展核心动力的师资水平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基于实证研究表明:诱发我国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呈现多元化态势。因此,多元化地探讨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推动小规模学校内涵式发展成为摆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面前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18-23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权利论析

摘要:在家教育现象在我国尚处于肇始之际,引发了合法合理性争议。明确是否应该赋予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权利及赋予权利的条件与限度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父母对教育自由的诉求与国家对教育的强制构成了在家教育权利实现的核心冲突,厘清两者的关系及其边界是实现在家教育权利的内在理路。在家教育作为受教育权利新转向的表征,自由与平等是在家教育的双重价值追求。儿童自由、全面、个性化发展既是在家教育权利的衡量标准,也是相关法律制度创新的生长点。
24-2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信息化

翻转课堂的特征及其有效实施——以理科教学为例

摘要:理想的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个体指导为主的教学风格,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的达成。翻转课堂实施的主要环节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进阶作业;学生交流汇报,导入课堂;学习问题的呈现与探究;当堂检测或深化提升。实施翻转课堂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微视频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课堂“有序”与“散乱”的辩证分析,多种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好”课评价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教师需要从面向全体的教学风格转向面向个体,从统一讲解转向激疑解惑,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9-33

我国基础教育慕课热的冷思考

摘要:起源于美国一流大学的慕课传入我国后,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震撼。但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和使用,往往会受到来自传统习惯、利益主体、心理定式、资金技术和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和束缚,成为其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阻力。为此,要做好顶层设计、根植本土文化、把握精神内涵、利用翻转课堂、借力“三通两平台”、改革管理制度六方面的应对策略,以期实现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本土化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34-37

学校课程数字化考试体系建设探析——以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考试改革为例

摘要:推进考试现代化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课程数字化考试改变了传统考试的手工答题方式,从众多的题库中随机抽取并组合试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考试内容的狭窄、单一、死板的局限。其有助于确保考试过程的公平性,有助于提高考试效率并节约考试成本,有助于考试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实现考试的科学性、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考试是我国未来考试模式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其暂时还不能全面替代传统考试模式,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考试形式。
38-41

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文化交流课程开发与实施

摘要:借助美国思库网Nimbus平台开发的“中美绿叶课程”是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文化交流课程。绿叶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教学交流和学习环境,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创造了条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中国学生提供了通过英语与美国同龄人进行项目协作的全新体验机会,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更提升了他们的国际理解意识。
42-45

Web2.0环境下中学生网络学习策略探究

摘要:使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中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其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Web2.0环境下网络不再是单方向地对用户输出信息,而是用户参与到信息的共同建设上来,网络信息量大大增加,更多原创信息出现。中学生只有了解Web2.0环境下信息组织的方式,在网络学习中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进行自我监控,避免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学习方向,掌握新的信息获取策略和知识建构策略,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46-4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学校变革期校长问责的困境及其突破

摘要:在学校变革期,校长极少认错折射出对校长问责的不力。从主体、范畴、效能与方式的视角看,校长问责困境的成因主要在于问责的实施主体相对单一,问责的具体范畴模糊不清,问责的真实效能难以提升,问责的有效方式较为匮乏。面对困境,合理的突破之策包括:学校信息从“伪公开”走向“真公开”,构建绩效评估体系以超越人治式问责,凸显教师的有效参与和权力所有者地位,问责实施中发挥网络舆论的独特作用。
49-53

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兼谈21世纪普通高中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摘要: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普通高中教育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单一、封闭、功利的问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在准确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教育责任与使命的同时,从学生终身发展和育人的角度,把握一个核心——立德树人,推进两大策略一创新驱动和实践育人,穿越三方边界~学科边界、学习边界和学校边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54-56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课堂知识管理的实践意蕴与运行机制

摘要:课堂知识的学习、运用与创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知识管理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体现。“知识共享”是课堂知识管理的根本鹄的,“知识创新”是课堂知识管理的核心动力,“共享与创生”是课堂知识管理的价值涌现。激发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增强显隐知识的互动化、促进显性知识的综合化、实现完整知识的创新化是课堂知识管理的目标表征。“激趣、重组、整合、创生、延伸”的循环交互彰显着课堂知识管理的“五连环”动态运行机制。构建蕴含知识管理理念的生命课堂,实现师生对知识的有效获取、保存、共享、应用及创新是课堂知识管理的实践意蕴。
57-61

初中几何课程层级发展框架及其教学设计

摘要:几何在帮助人们认识空间形式和发展推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历来重视几何教育,对传统几何课程进行了多次改进,降低了对形式逻辑推理的要求,重视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为解决当前几何教学难及其效益低等问题,几何教学应依据其内在逻辑展开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直观、描述、关联关系、形式逻辑四大要素为主线,构建几何课程层级发展框架,在促进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形式逻辑推理能力也“拾级而上”。
62-66

论基于感受力培养的中小学普通艺术教育

摘要:基于感受力培养的普通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以人的感受力为基础,以知识技能为手段,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的教育,也是“源于艺术”“通过艺术”和“为了艺术”的教育。它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是让人成为“人”,因而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要达成这一理念,就必须正确把握人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坚持感受力培养为先,构建基于学生的阶梯课程,坚持自我生成的引导方式。
73-76

中小学体育互动式教学探究

摘要:互动式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创新的产物,是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当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从而实现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最终目标。
77-80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论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摘要: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教师群体最基本、最持久的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价值判断的基本依据。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教师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传统路径已不再有效,必须实现生成路径的现代转换。在横向结构上,要实现从价值灌输到价值澄清的转换,让多元与核心之间进行对话;在纵向结构上,要实现从底线伦理向终极价值的拓展。
81-85

基于教师改革信念视角的课程改革困境反思

摘要:通过质性研究发现,课程改革收效甚微的困境不单纯在于实施中教师教学信念难以转变,而是教师对改革目的达成等方面的低水平信念使课程改革从未真正被接纳。要让教师建立坚定的课程改革信念,用坚定的信念来抗衡内心的怀疑、否定和外在的诱惑,满怀激情地投入课程改革,这既取决于突破应试教育、课程政策制订与推行等弊端,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性环境,更在于教师重新找回真正的价值追求,在回归自我的过程中与课程改革产生心灵的契合与共振。
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