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30周年

“三个面向”与中国教育改革

摘要:邓小平同志在30年前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站在一个政治家的立场,从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格局出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指导方针。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应当居于更加优先与核心的位置,“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则处于支持性的位置,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在当下和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三个面向”的思想依然没有过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需要得到坚持和贯彻。同时,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人们对“三个面向”的理解与实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
1-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后撤点并校"时期农村教育资源的重组与利用--基于对湖北省郧西县的调查

摘要:农村学校实施布局调整后,校舍资源闲置、教师资源流失等问题频频出现,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在坚持公平和均衡发展理念上重组和合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充分合理利用中学闲置校舍资源和富余教师资源,逐步把中心小学迁入中学建立基层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合理利用中心小学校舍资源和教师资源兴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合理利用村小校舍和教师资源兴办校中园,发展学前教育;优化教师结构和推行农村小班化教学。
17-20

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厌学是教育中的顽疾,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工具能够对其作出新的解读。教师与学生是学校场域的主体,在文化资本的支配下,学校场域按照自身的游戏规则运行。学校场域内,关系失衡、资本匮乏、规则游离带来的挫败体验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厌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场域生存,教师需要把握以下三点:营造关系融洽的场域以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撑;开发多样资本以让学生体验成功;制订全面规则以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场域生存条件。
21-25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论教育理论语言的实践转换

摘要:教育理论的实践价值在实践应用之中。在当代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教育理论应用的背景下,教育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语言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出于专业理论研究要求,当代教育理论在语言上越来越呈现出规范性、逻辑性和专业性的特征。但是,教育实践的改进却需要教育理论语言能够满足教育实践的情境性和自由性需求,要能够契合教育实践情境、激发教育实践者情感并让教育实践者更易理解。因此,教育理论在实践应用中要注意通过转换定义、创造口号和应用隐喻的方式实现语言上的实践化转换。
26-29

国家认同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

摘要:国家认同是现代国民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价值多元化、民族问题多元复杂,国家认同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国家认同教育根植于一定的国家民族和政治语境当中,具有民族性和境遇性。基于我国现实语境的国家认同教育,一方面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基础上的多元统一的民族认同教育,另一方面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平等、法制基础上的公民教育。在国家认同教育的方法上,我国应该从灌输式的抽象说理走向对话式的话语叙事,立足于个体的生活世界,直抵受教育者的心灵。
30-3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中小学校长能力建设问题探析

摘要:社会及教育的不断变革为中小学校长带来新的考验与挑战,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教育家办学诉求的不断加深,校长能力建设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锄来看,中小学校长基本能力包括规划学校发展、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协调公共关系等方面。实际中,校长能力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其中,校长任职标准及资格证书制度不健全、校长培训不规范、绩效考核指标不明确以及行政化管理限制校长等是造成校长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对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相关制度建设,助推校长能力发展。
34-38

试析学校战略实施中的偏差控制

摘要:在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中,由于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致使战略实施进程始终存在偏离战略目标的危险。因此,对学校发展战略实施中的偏差加以控制,是确保战略目标顺利达成的必然要求。学校发展战略实施中偏差控制的关键环节主要有:选择主要控制点,建立信息采集渠道,建立信息分析、积累与反馈制度,建立客观绩效评价制度。偏差控制的主要方式包括财务控制、组织控制、规范控制、沟通控制、协调控制与奖惩控制等。
39-42

学前教师教育集团化办学战略思考

摘要:学前教师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转型期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新的教育战略选择,也是教师教育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的新型模式。它通过院(园)校合作、产教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培养单位的规模优势和组合效益,实现教育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资源依赖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价值链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等为学前教师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理论基础。从实际运行来看,学前教师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学校、幼儿园、行业和城乡(地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积极-途径,也为探索特色化办学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43-47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校文化建设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本土化选择

摘要: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城乡教育保持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它蕴含着乡村学校本土化改造的深意,本土化成为乡村学校文化发展的首要选择。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表明,乡村学校文化在不同时期由于本土化程度不高而不同程度地陷入发展困境。鉴于此,在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要加强乡土性凝练、开发校本文化、健全转型机制、开展创新实验,以促进乡村学校文化的本土化提升。
48-51

学校“和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和为”教育是以学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传承与创新,整合与提升,全面打造人本、多元的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健康、和谐的成长,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中国人。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小学以“和为”教育为价值引领和源动力,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52-5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我国阅读教学改革的突围之路

摘要: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综观十余年的课程改革,我国阅读教学在新的课程理念引导下,虽然彰显了革故鼎新之势,但新的理念在实践的运作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使得阅读教学有效性面临严峻考验。我国阅读教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基于教学论立场整体考察,我国阅读教学改革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以及师生关系等多重维度进行全面调适与修缮。
59-63

论语文教师素养的“学问魅力”与“赋权增能”

摘要: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实施以后,中小学课堂由教师的“满堂灌”到“不作为”现象,都是教师对教学内涵理解的偏颇所致。一方面,教师应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以形成具有知识内涵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提升组织教学的素养,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唤醒”。“学问魅力”和“赋权增能”是教师素养的一体两面,二者共同构建起新时期语文教师素养的内涵。
64-68

学生有效提问的特征及策略分析——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例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能力养成与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物理课堂中学生的提问能力却不容乐观。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有效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较高的知识关联度、预设明确度、信息综合度、思维激活度等特征。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认知冲突、营造民主氛围、提供典型方法等策略提高学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69-71

构式语法理论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摘要:构式语法是基于认知语言学建立起来的新的语言理论体系,以其“构式是形式、意义和功能的结合体”“构式的意义独立于构成部分的意义而单独存在”等思想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视角。其理论优势主要表现在:相对于“原子论”,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整体观”;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种语言分析方法相结合;倡导从“以动词为中心”到“以构式为中心”的研究转向;建立在经验事实基础之上,符合语言习得基本规律。构式语法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中学英语教学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72-75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

摘要:新时期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而音乐教育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实施德育美育的主要途径,对于加快中小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试行,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时期,然而农村音乐教育由于观念保守、师资紧缺、经费不足而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76-7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论教师的专业理性之爱

摘要:教育爱心是指教师对学生具有深厚感情,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培育之情上。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爱心应趋向本能之爱,背离功利之爱,表现为专业理性之爱。教育爱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具有工具与本体双重价值,它能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提供支持,并能提升知识、技能教育的有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生活品质。为培育教师的教育爱心,在职前教育中,师范院校要提升教师教育的人文性;在实际工作中,中小学要关爱教师的日常生活,淡化教师量化考核。
79-82

基础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线教师——基于对《中国教育学刊》2008—2012年载文的分析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研究领域是一个以专职教育研究人员为主的职业结构和话语结构。对《中国教育学刊》2008-2012年载文分析发现,一线教师的学术研究参与率低且呈现高职称、高职务、高资历特征,浅层次反映的是一线教师尤其是低职称、无职务、资历浅的多数一线青年教师对基础教育研究的无兴趣、能力低、缺时间,深层次揭示的却是他们在基础教育研究中的“边缘”“缺席”和“无声”以及教育理论缺乏实践深度的尴尬现状。传统教师角色观念的影响、一线教师缺乏学术指导和研究资助以及学术研究的专职模式等原因都影响着一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只有采取有效策略才能真正提高一线教师在基础教育研究中的学术参与度和学术话语权,进而有效促进教育理论的实践生成,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
83-86

教师教学机智生成机制探析

摘要:教师教学机智产生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其生成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教师要引发教学机智,首先需要对问题敏感,包括不回避问题和主动捕捉问题两个方面,这是机智行动的起点。其次,教师通过对教学现场的理解,获得必要的认识信息,它是教师创造性地产生新思想的条件信息。再次,教师以新思想为指引,做出实际的机智行动。机智行动不同于一般行动,有其特定的行动表征。最后,在整个行动过程中,还贯穿着教师必要的反思,它起着一种判断、反馈和调整行动进程的作用,并由此决定着教师是否引发下一轮机智行动。
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