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家办学与教育家成长研究

对教育家的多维认知

摘要:今天,"教育家办学"引发热议,而要认识和把握好"教育家办学"的真谛,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教育家"。从客观视域看,教育家不只是几个在历史上有重大教育贡献的人;从大教育视域看,教育家是社会上对教育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人;从历史演进视域看,教育家是趋于现代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从学校教育视域看,教育家是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专家;从行业特性视域看,教育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先知先觉。
5-7

教育家型校长精神特质与培养

摘要:自我意识完善、思维品质卓越、道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理想信念坚定是教育家型校长的精神特质。现有的校长培训模式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缺乏对校长精神特质的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培训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实践知识观,创新内容包含:促进精神丰盈的培训目标;基于"实践—反思"、指向精神成长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依靠自我教育的方法选择。
8-1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政策研究

从实求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法论

摘要: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从实求知的视角,当前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存在不均衡和依靠单一因素来作决策的问题。要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真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政府要坚持从实求知,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对学校布局调整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构建农村树型学校结构,满足农村学生就近入学与享受高水平教学质量的要求。
12-15

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探析

摘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导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取向倾向于效益,未能更多地关注公平;地方政府未能恰当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失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主体是地方政府,目标群体主要是村民和学生,二者存在利益冲突,目标群体利益受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在制订过程中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准备、实施和总结等环节不够完善。
16-18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绩效管理模式研究——以教师进步项目为例

摘要: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实施正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主要表现为评价目标不明确、评价无标准等,构建系统的教师绩效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美国公立中小学的改革经验表明,学校实施教师绩效管理时,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也要力促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进步项目从以下四个关键要素构建教师绩效管理模式:一是建立教师职业多通道;二是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三是构建聚焦教学的问责制度;四是实施基于绩效考评的薪酬制度。项目实施近五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对我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有一定启发意义。
23-27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未来价值取向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需要立足宏观教育改革背景,着眼未来教育价值需求,紧扣未来教育发展价值主题。未来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未来知识社会的发展格局、未来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基础教育学校变革追求新的学校价值提供了可能。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形成健全的心智、为和谐社会培育人才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未来价值取向的重要选择。
28-31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与反思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社会急剧变迁,农村教师生存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影响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为深度了解农村教师生存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全面地调查农村教师的自然与人为生存环境成为当务之急。调查显示,农村教师所处环境中,社会、政策、学校、家庭四个方面相对恶化。这四方面因素彼此关联,在其合力的消极影响下,农村教育发展严重受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农村人口空心化加剧使得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农业文明的失落使得许多农村教师失去生存之根;农村教师利益诉求受阻使得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加剧。
32-35

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的政策性思考——以宜昌地区教育为例

摘要:教师结构性缺编是指教师总量达到或超过规定的编额,而农村中小学实际编额不足或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出现的缺编问题,其主要体现为学科结构性缺编、年龄结构性缺编和学历结构性缺编,成为新形势下城乡教育公平最现实的挑战。城市中心的新课程改革政策、城市取向的教师编制政策和城乡二元分割的发展政策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缺编问题,需要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制度,实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制度。
36-3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课程改革实践检视:课程设计视角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持续推进中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出现很多问题。反思10年的课程改革可以看到,课程设计目标与课程实施有严重的脱节现象,一线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特别是很难做到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教学操作。究其根源,是因为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设计者对课程理论基础的协调性、新课程实施可能带来教学矛盾的激化、课程与教学评价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的可能性等思考不足,而这些源于课程改革起点的问题是制约课程改革推进的主要因素。
40-44

从教学模式改革到教学流派生成——基于尝试教学理论流派形成的个案研究

摘要:研究以邱学华为代表的尝试教学理论流派的生成个案,有助于探究从教学模式改革到教学流派生成的逻辑发展规律,其重要启示为:教育家诞生于从教学模式改革到教学流派生成的过程中;教学改革应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实验;教学实验应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教学流派研究需注意以下几点:结合教育家成长研究关注中国特色教学流派的理论探索;正确处理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流派生成的辩证关系;强化教学流派的个性化与特色化。
45-48

消极教学自由及其积极价值

摘要:消极教学自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最少强制状态,是一种"除规则禁止以外都许可"的自由。积极教学自由是教师进行正确教学的自由,是自我实现的自由,是"除规则许可以外都禁止"的自由。和积极教学自由相比,消极教学自由具有基础性,因为它不存在戕害自由的危险,是积极自由的条件,比积极自由更有价值,也更接近全称的自由。消极教学自由的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确证教师作为人的存在,确保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为教学创造提供可能,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9-53

教师如何开展学生评价:一个分析框架

摘要: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观测学生的学习、解释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开展学生评价的组成要素,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学生评价的分析框架。知道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指准确理解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观测学生的学习指获得学生学业成就信息的各种观察手段;解释学生的学习则是依据学习目标对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进行分析,并向学生提供促进学习的建议。
54-57

品德与社会课伸张儿童权利的课程意义

摘要:儿童权利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我国不仅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而且一向关注将儿童权利落实在学校教育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样是在确保儿童权利的基础上使其获得全面发展。其中,品德与社会课程从设计到实施,皆围绕儿童权利释放课程意义。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儿童权利的地位表现得更为明显,对儿童权利的阐述更为鲜明,使儿童权利在课程中的体现更为整体。
58-62

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同质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课改以来,语文选修课在实施中出现了与必修课同质化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学科封闭性、学术性强,综合性和生活化程度低;国家课程占绝对优势,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弱;与高考联系紧密,评价方式单一。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同质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借鉴不当,也有经验不足等理念与实践偏差。要克服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同质化,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强调社会实用,加强选修课与生活的联系;二是提倡以校本课程为主,重视选修课程的亲历性、体验性等实践价值;三是理顺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探索多元评价方式。
63-66

学生质疑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基于教材和教法的视角

摘要:质疑是指个体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带着问题意识看待事物,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批判、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习惯。从教材和教法的视角分析,学生质疑精神缺失表现为学生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的缺失,可归因于教材内容的绝对性和封闭性、教学方法的机械性和被动性、师生关系的"权威—依存"性。要重建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必须提倡对话、互动的教学方法,营造开放、民主、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加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
67-70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科研

内容之马与方法之车——以方法创新提高教育研究质量

摘要:教育研究能否像自然研究那样,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是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其突破口在于研究方法的创新。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任何知识的学习、整理、贯通、应用,任何研究的入门、推进、深入、突破,离开方法都无从进行;不掌握科学的方法,即便再认真努力也可能做无用功;而掌握科学的方法,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教育研究者不仅要重视方法论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具体方法。
71-78

试论教育评估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教育评估是对教育实践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为有效决策提供证据支持。一项好的评估研究需要满足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和准确性等标准。根据被评估项目所处的实施时段,评估研究通常可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类。评估研究方法中较为常见的是三种循证评估,即目标导向的评估、决策导向的评估和参与者导向的评估,每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评估者应视情况改进评估方法,并避免评估研究中的常见错误。
79-8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短论

教育领域“概念化生存”误区分析

摘要: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在教育领域,也有一股"喜新"之风,即喜欢玩弄"新概念""新名词",由此所带来的后果将严重阻碍教育研究的健康发展。一、教育领域"概念化生存"表现种种教育领域热衷于讨论所谓"新概念"不知始于何时,始作俑者是谁也无从考究。而现实情况是,某些大学教育工作者及地方教研人员在做研究时,要么搬来翻译的外国教育学书籍,从中摘取一些似是而非的新名词,要么干脆自己生造新名词,散布到自己的“成果”中。他们认为这样的著作或课题就显得特有“学术水平”,并得以登上期刊、评审会等“大雅之堂”了。而那些对课题或专著有评价权的人,他们或事务繁忙,或责任心缺失,或受人所托,哪有工夫来细细琢磨、认真品味,从而判定它们是否真有价值?这更助长了新一轮“概念化泡沫”的增长。
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