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政策研究

破解教育难题必须深化体制改革

摘要:优质教育需求急剧膨胀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是造成择校热与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根本原因。扩大优质教育供给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教育事业与教育产业共同发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国家要积极推进民办学校、企业、社会参与举办承办的公立转制校的发展,扩大由家庭负担大部分成本的、可供选择的优质、特色、多样化教育服务的规模,满足不同经济、文化背景家庭及不同秉赋、兴趣和特长学生的择校需求,借以分流和缓解传统公立重点校、名校、实验学校的压力。
1-4

优质均衡视野下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探究

摘要:学区化管理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各地学区化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都注重学区内学校的资源共享与统一管理。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视角来看,学区化管理在理念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缺失。优质均衡视野下的学区应被赋予和承担更多职能,应更注重文化和精神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学区内学校从"差距合作"走向"差异合作",形成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学区考核评价方式。
11-1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减负”策略

摘要: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齐心协力,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作为减负的责任主体之一,学校大有可为。在这方面,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从实施有效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等方面入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减负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教育现实的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成就动机是当下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减负的核心在于改善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应给予学生多种选择机会。
19-21

校长课程领导基本要素分析

摘要:校长课程领导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深刻变革过程中凸显的一个重大现实命题。校长课程领导是指为促进每个学生有效发展,校长统领课程创造性实施和积极主动建设的行为。树立现代课程观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围绕现代课程观,校长在学校中要整合各种教育要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课程实践,在课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以及课程的规范实施和创出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差异发展等方面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设计,从而增强课程改革的执行力和领导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课程创生构成了校长课程领导的基本要素。
22-26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学校声誉制度:学校同质化的制度根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

摘要:学校同质化现象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借助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可以阐释构成学校声誉制度的规制性、规范性以及文化—认知性要素是如何通过合法性机制导致学校趋同的。而导致学校同质化的学校声誉制度必然面临合法性危机。各个层面行动者不断建构新的面向多样化发展的学校声誉制度的实践,可以帮助学校走出这种制度性困境,促进学校由同质向多样发展。
27-30

公民参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路径

摘要:公民通过特定组织形式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形成有序合作、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从学校与社会关系调整维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路径。公民参与在所依赖的权威、参与主体、运行方式等方面与政府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有明显区别。推动公民参与路径的学校制度建设,是教育体制变革背景下公共教育组织对其自身合法性的求证,其价值在于,可以为公民行使公共事务管理权利提供有效途径,能增强学校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和学校组织社会资本的发展。
31-34

从“国家优先”到“个人优先”——学校单位运行模式转型理路审视

摘要:计划经济条件下学校单位运行模式是国家优先模式;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单位运行模式出现个人优先的苗头,但其在较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优先模式的翻版。国家和个人关系不均衡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社会的发育程度较低。个人优先模式出现的问题不能说明个人优先模式本身有问题。要真正实现学校单位运行模式的转型,必须探寻平衡国家权力的其他支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学校单位变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5-37

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要点分析——基于学校改进的目的

摘要:在大中小学合作改进学校教育过程中,为保障改进效果,充分发挥双方主体性,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应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具体来说,在学校改进过程中,合作双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深入理解和把握教育实践的多维性、整合性、紧迫性等复杂性特征;二是共同澄清和展望教育、学校改进以及自身发展的愿景,立足现状,共谋策略,共求发展;三是努力探究和反思教育实践中习焉不察的惯习,突破改进的阻力;四是共同寻求恰当的思维方式,如主动介入、关系思维和公共理性等。
38-4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理解与实践

摘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已有经验和直观基础上,经历和感悟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过程,尤其是归纳推理过程后建立的新经验和更高层次的直观。学生学习数学除了获得知识和技能外,还能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自觉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对问题作出直观判断,是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和关键。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经过自己的思考,猜想出一般性结论,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发现问题;从特例开始循序渐进进行归纳推理;在归纳推理基础上学会演绎推理。
42-45

我国双基教学的传统文化基础刍议

摘要:"双基"是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重视"双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基本特征和经验之一。国际比较表明,"双基"扎实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比较优势,双基教学的形成与我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联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规范取向的伦理制度、代人立言的科举制度、厚德有为的人生观、经世致用的价值观、经典取向的方法论、综合辩证和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注重累积的行为艺术以及在它们影响下形成的重视基础的教育传统,共同构成了我国当代双基教学的传统文化基础。
46-51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素养问题探析

摘要:数学素养是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数学素养的建构应综合考虑数学素养产生的社会背景、现代数学的发展,并符合数学素养主体的认知水平。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是数学课程改革目标;其构成要素为知识素养和观念素养;数学素养在不同认知水平学生个体上体现出层次性。数学教育既要明确肯定数学的善,充分利用数学科学在发展人方面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要认识到数学的恶,理性开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
52-55

让“有效教学”从“课堂体验”起步

摘要:教学理论应该服务于教学实践,但当教学理论赢得学科地位后,教学理论依赖于自我论证而非教学成效。教师不是一堂好课的复制者,也不是一堂好课标准的实现者,他们只是自我课堂的优化者。课堂体验是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理念的综合产物,也是教师形成教学思想和优化教学实践的出发点。要让教师课堂体验好起来,就需要教师意识到课堂体验在实践与理论上的双重重要性,并真实地面对自己的课堂体验,真实地改造与优化自己的课堂。
56-5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校长论坛举行

摘要:3月4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特征研究"第三届校长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的主题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思路与举措"。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
59-5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惯例”与“异例”:有效教学视角

摘要:惯例的预知性、典范性、贯通性、经济性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但同时也大量存在着低效教学的惯例。成长中的教师通过不断拓展异例、修补惯例中出现异例、下意识的异例创造,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惯例与异例的转换与交互作用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建构着自己的教学世界。教学惯例是教师"被建构的结构",教学异例是"建构中的结构"。惯例与异例共同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60-63

谈民族音乐教育的当展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对于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不断扩张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在生存与发展方面遭遇了困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流行音乐的冲击,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处于边缘地位。繁荣民族音乐,需要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音乐课程体系改革;同时培养民族音乐教育的市场意识,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主动适应市场。
64-66

网络语言对网络教育中师生主体的影响

摘要:网络语言是网络教育中主体存在、主体交往、主体自我呈现的唯一载体,具有明显与现实社会语言不同的特点:网络语言动态可塑同时又在非线性的逻辑空间中跳跃;网络语言快捷、简略,同时又在隐匿而隔离的后现代时空中自由流动。网络语言使师生的主体角色与身份地位发生解构与重构,由于网络语言将师生主体的社会属性隐藏,教育主体表现为符号人,同时,在以网络语言为载体的交往中,网络教育时空中师生主体的中心地位不断漂移。
67-70

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需求——基于蒙汉语迁移作用的分析

摘要:蒙古族学生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蒙古语是他们的母语,汉语是第二语言,英语则是第三语言。他们的英语学习是学校以汉语普通话为中介语进行授课的,这就加大了其英语学习的难度。从蒙汉两种语言的迁移作用对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来看,蒙古族学生的文化背景、蒙汉语的迁移影响及蒙英英语教材的空缺等因素均对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有必要从培养蒙、汉、英三语教师,编写蒙英教材等方面入手对蒙古族学生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蒙古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71-7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科研

学校教育科研视导:区县科研管理新突破

摘要:当前,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出现了种种误区。学校教育科研视导是区县教育科研管理的新突破,可以有效建立起区县教科所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与引领。学校教育科研视导包括整体视导与专项视导两种形式。高质量的视导具有规范性、服务性、实效性和过程性四个特点。学校教育科研视导需要改变学校教育科研的评价方式,创设区域科研环境,建设"双能型"的视导队伍。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