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教育创新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论纲

摘要:学校教育创新是学校教育主体通过新的创意、新的构想、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对原有不合理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技术手段进行突破和超越,在学校变革与发展中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其实质在于不断地反思批判和选择。在学校教育创新视野下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内涵实质、研究视角及研究重点,聚焦于课堂教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以及研究方法的审视,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探讨现代课堂教学的构建。
1-6

试论学校文化与学生创造力开发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历史发展中所产生的具有一般文化特点的文化成果和具有特殊教育内涵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学校文化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全面性与特色性的统一、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指导性与陶冶性的统一等特点。有关研究表明,个人的创造力与文化密切相关。学校文化的多样性、创新性和包容性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7-1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也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差异性假设视角

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兼有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特征。课业负担是教育的正功能,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的负功能。课业负担的正功能与负功能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其性质取决于社会情境,也取决于家长偏好和学生能力。从均质性假设出发,政府应该通过规则和制度(尤其是禁令性制度)的手段去实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承诺。基于差异性假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更多地属于私人领域的问题,而不是公共领域的问题。差异性假设及其行动逻辑是破解中小学生减负瓶颈的根本途径。
12-15

高中中等生学习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学生学习心理品质是影响其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在因素。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会认可度。基于对北京市7个区县24所学校高中非毕业年级中等生学习心理品质的调查发现,中等生在学习心理品质上表现出自我认同度较低、学习动机强度不当、课堂学习认真但深度思维不够、乐于进行实践活动但参与度不高等特征,这不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为促使中等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关注中等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其转变学习态度;要加强对中等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其自我调控能力;同时要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中等生深度参与实践活动。
20-2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学校教学三题

摘要:一、"情境" 从汉字的角度看,情从心,指心理、精神世界;境从土,指物理世界。当然,心(脑)也是物质,心理是特殊物质的特殊功能,而且也会有外显性的表现。例如,两夫妻正在吵架,客人来了,双方都会做出相安无事的样子。若是熟人,一定会感到气氛不对,状态不对,于是会探寻、劝慰;若是陌生人,则不会有感觉。
24-27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禁止新设高校用中国字样及个人姓名冠名

摘要:据《京华时报》2月7日消息 今后,高校命名将不得使用"中国""中华"等字样。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其中对于高校的设置、升级、命名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27-27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论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着力点

摘要:最近十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在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展开,却始终未见课堂教学状况的根本转变,集中表现为外在有余,内在不足。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联结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若干中间环节缺乏明确认识,对课堂教学内部的若干原点问题缺乏深入思考。这恰恰构成严重制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大瓶颈。突破这种瓶颈的基本思路是:回到"原点",突破"双基",强调"结构",注重"整合",聚焦"机制"。
28-31

教研组“教”“研”的丧失与回归

摘要:"教研组"本应以"教"为本,以"研"立本,但我国教研组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异化成了备课组和课题组,"教""研"本真基本丧失。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看,教研组"教""研"功能的丧失反映了教师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割裂。教师的有效发展有赖于两者的"双向移动",表现为教师实践模型的建构。"教""研"的回归要求多方整合,包括理顺"教""研"关系,整合"教""研"身份;深化课例研究,整合"教""研"过程;建构集体知识,整合"教""研"成果;改革评价体系,整合"教""研"力量。
32-35

心理学视角下的课堂提问艺术

摘要:课堂提问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心理发展,因此所提出的问题及其提问艺术是一个心理学问题。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课堂提问艺术包括:提打破学生思维平衡的问题;提可带动低层次知识复习的高层次的思维问题;提检验学生思维现状的问题,且让学生的答问决定下一步的教学;以欣赏和尊重的评价引导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平衡,以良好而开放的人格特质投射学生求善的信念。
36-39

语文文本解读的自我教育品格机理分析——哲学解释学视角

摘要:建国以来的语文文本解读大都将学生自我与文本的深层意蕴疏离开来,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学生自我的扭曲。从哲学解释学视角看,本然的语文文本解读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它具有自我教育的品格,语文文本解读的育人功能必须经由学生在解读活动中的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当下,语文文本解读应该遵循这一内在规律,走向学生的自我教育。
40-42

阅读教学的重负与现实出路

摘要:阅读课长期等同于语文课之事实,致使阅读教学承担了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几乎所有语文教学任务。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历史角度来看,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古代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写作的附庸以及建国初期我国对苏联语文课堂教学的片面学习。从现实角度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独立口语交际教学体系的缺席、作文教学质量堪忧以及学生作文能力本身的重要性等。为寻求这一困境的现实出路,教师应将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分别专用于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之中。
43-46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学校治理中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摘要:在学校治理权力分配模式中,与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并行的是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形成合理的权力委托和权力监督关系。如果权力分配失衡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那么学校就极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从促进外部人与内部人利益的一致性、强化外部人对学校治理的参与、通过由身份管理向契约管理的转变形成人的合理预期三方面入手解决学校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47-51

校长教育思想基本特性及形成路径分析——以几位苏浙沪名校长办学思想为例

摘要:校长的教育思想是校长基于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教育、为什么办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问题的回答。校长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情感性、专业性和草根性等特点。校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改革实践以及校长的个人特性有密切关联,离不开校长对教育实践的经常性沉思、持续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的教育科研,并在办学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和提升。
56-5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教师学历发展功能及其正向化方式

摘要:教师学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教师自身、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实现其本体和工具性价值。但受学历形成、发展制度和学历待遇政策、学历形成环境等因素影响,教师学历发展的内在本体价值常常难以实现,其功利和工具价值也未必能实现。学历发展对教师自身、教育活动以及学生发展存在正向化可能,也存在零功能甚至负向功能。如果能切实提高学历内在质量,拉大不同学历间的层级差价,有效进行敬业奉献精神教育,创设出高学历教师自由任教精神环境,那么可能会促成学历功能价值的正向化发展。
60-63

新手教师身处的三向问题空间

摘要: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构成了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是处在这三者所构造的复杂关系中,每一对关系都为教师创造了既是问题源头又是解决问题资源的"问题空间"。具体而言,教师面临以下三个维度的问题:教师—学生维度、教师—教学内容维度、教师与学生—内容联结维度。新手教师学习教的过程就是在这个复杂三向问题空间内斡旋能力的养成过程。认识到这一问题空间的延伸性与粘连性,把诸多社会因素、历史因素等考虑进来,有助于新手教师深入理解和领悟教的意义。
64-67

以课堂教学优化为指向的教师学习

摘要:新课程改革认为,学生在课堂情境下的学习是由教师引导、维持和促进的。新课程的理念能否实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安排合理与否。把握课堂教学优化的趋势,厘清教师学习行为与课堂教学优化的关系,探索基于课堂教学优化的教师学习行为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革,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握教师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68-70

刍议师德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呈现

摘要:师德不仅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之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持,它在德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保障价值、启动价值和示范价值。师德是学校德育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和精神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点,是学生道德品质的示范。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师德建设应从坚持主旋律出发,思考师德建设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结合争先创优活动构建师德培育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开发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的师德培育模式。
71-7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今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启用“新课标”

摘要:据《光明日报》2月3日消息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中小学将陆续使用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教材。"新课标"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外语以及音乐、美术等全部19门科目。
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