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1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政策研究

社会利益结构变迁与公立学校发展新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利益结构正在变迁,市场因素介入教育领域,不同的利益群体开始在学校教育领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教育公平问题引起关注。借鉴国外做法,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发现,给予民办学校教师和公立学校教师同样的发展机会、对部分薄弱校进行多样化市场机制改革、以多种方式扩大办学自主权并开展小规模学校和小班额学校试验,将是目前我国公立学校发展的新趋势。
1-4

小班化教育实践困境与出路

摘要: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实践蓬勃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认识的偏误和准备的不足阻滞着小班化教育的深入发展。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小班化教育不应只作为应对入学人数减少的工具,而应指向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小班化教育的实质是小班额的小班化教育,而不是小班额的大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积极的"人为"过程,而不是一个由于班级人数缩减而自动、"自为"的过程。
5-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乡村教师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摘要:从现有的一些区分社会阶层的标志和特征来看,作为整体的乡村教师正经历着一次社会分层,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的农民化和市民化。他们的消费行为、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差异逐渐拉大,从而强化了这种阶层差异。同时,随着乡村社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化教师为市民化教师所取代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一趋势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后果是,市民化乡村教师乡村精英的身份焦虑与文化危机并未消除反而有所加剧;同时,乡村学校的文化走向完全意义的一元化不可避免,而市民"统治"的实现将最终宣告乡村教育的终结。
9-12

乡村文化变迁及其对乡村少年影响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功利文化的膨胀、城市文化的强行介入以及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渗透,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乡村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受到挑战;农民的自我身份认同观念趋于模糊;乡村高素质人口出现移位;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影响乡村少年的道德成长与学习生活。促进乡村少年的健康成长,应注重整体利益,克服教育的局部功利化,建构乡村少年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关注乡村主体文化的传承。
13-16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1年年会举行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1年年会于10月28日在江苏南京举行,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会员单位的7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按照中国教育学会各分会理事会换届选举规定,选举出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第四届理事
16-16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创新教育实践的人学追问

摘要:本质主义思维影响下的创新教育坚持现成性存在的人性假设,这种假设导致实践探索中出现价值取向偏误,诸如过度功利化、唯国家主义、唯科学主义等。因此,创新教育的人性假设应由现成性存在转向生成性存在。在人的生成性存在中,人的未完成性、有限性、历史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为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前提、动力、起点和评价维度等方面的支持。创新教育从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变需要超越以往本质性思维影响下的预成性教学。将生成性教学作为创新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具有合理性。
21-23

仪式教育审视:教育人类学仪式研究视角

摘要:仪式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形式刻板、内容乏味、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是我国仪式教育淡化学生个体存在,仪式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深层次矛盾。我国基础教育应借鉴西欧教育人类学对仪式研究的前沿思想和实践经验,在开展仪式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诸如拓展仪式定义范畴,关注仪式中参与者的体验与收获,挖掘仪式的历史性和文化性,重视仪式的个性化与国际化等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
24-26

西方“价值教育”兴起、原因及启示

摘要:"价值教育"在西方的兴起与西方现代社会转型所引发的精神、信仰、价值、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危机和混乱有关,与学校教育改革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有关,价值教育是对现代西方社会中价值多元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所引发的价值取向危机的反思和回应。"价值教育"的兴起对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在于,它的兴起是对传统德育的拓展和深化,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应对全球化进程中价值多元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价值教育"的提倡有助于破除以往"应试教育"片面关注智力和分数、忽视学生全面素养和良好品格培养的教育弊端。
27-30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刍议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摘要: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2004年起至今已有8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凸显出很多问题。很多地方对课程改革在高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缺乏认识,学校追求高考升学率,课程改革流于表面。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准,新课程实施的形式化倾向较浓。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农村面临的困难尤其突出。为进一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学校三个层面应建立相互协调、相互推进的有效机制,规范课程管理,完善课程实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广成熟的课程改革经验,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31-35

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视角

摘要:新课程实施中"新鞋"与"老路"的关系固然需要澄清,但教师为什么要"穿新鞋走老路"的困惑与无奈更需要关注。"穿新鞋走老路"本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然而,教师由于不认同"新路"、不敢走"新路"、不愿走"新路"、"穿新鞋"不会走"新路"等原因和迫于现实的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去"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希望能穿上"合脚的鞋",走符合教育规律的"路"。
36-4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权力分析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课程权力比传统学科已有明显提高,但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现实需求相比,教师课程权力不到位的状况目前仍然比较严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突出挑战。这主要是由于学校课程改革和制度建设不到位、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和自身专业能力局限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权力,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实施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教育监督与考核、配套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44-46

走向“真实”的公开课——为何、何为与达成之策

摘要:公开课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和本身存在的异化现象使其未来发展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两难抉择。若要摆脱困境,公开课就必须走向"真实"。从教学、研究和学生道德发展的角度考查,公开课离不开"真实",真实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和本初意义所在。真实事件的充盈、教学个性的张扬和功利做作的绝迹是公开课真实的三个关键指标。公开课中要想达成真实,需要在评价目的、主体、氛围、标准、规范、条件及结果的使用上有所突破。
47-4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举行

摘要:2011年10月29-30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教育部社科司、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学会的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名课程
49-4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有效助答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助答是帮助、协助、助推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学行为。有效助答是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像重视问题设计、问题呈现一样重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助答。耐心候答、耐心倾听、策略性评价、有效助推是实现教师有效助答的基本策略。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教师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助推,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50-53

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测评研究

摘要:在高中生科学素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现状进行了大规模基线调查。测评结果表明:样本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不高,科学素质中"运用证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参加科学竞赛学生的科学素质显著高于未参赛学生;地区间和校际间学生科学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提高我国高中生科学素质的对策如下:高度重视高中生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着力提高高中生"运用证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科学竞赛活动;努力提高西部地区以及非重点学校高中生科学素质,促进我国地区间和校际间高中生科学素质均衡发展。
54-57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台湾中小学候用校长储训课程及启示

摘要:台湾中小学候用校长职前储训分为全台湾集中培训、各县市自行培训和委托高校培训三种形式,其课程目标大致可概括为培养高尚品德、提高教育专业知能及强化学校领导知能三个方面,这对于校长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储训课程与候用校长专业能力发展二者之间的契合有两个抓手:一是参照领导理论增强储训课程实务力度;二是引进英国NPQH模式增强储训课程个别适应性。由此可给予内地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以相应启发:一是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并重;二是设置完善的博雅课程;三是形成个性化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体系。
62-65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简论教师的教育学理解及其获得

摘要: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教师在特定教育情境中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感知与聆听,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生动体现。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指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教育学上的意向性。教育学理解包括非判断性理解、发展性理解、分析性理解、教育性理解与形成性理解等方面。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于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系统思考与学习。教师要善于积累厚实的教育理论,并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自觉运用教育理论感悟教育情境中的学生,提升自己的教育学理解水平。
70-7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卓越课堂文化与现代学校管理研讨会举行

摘要: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和南山区后海小学承办的"卓越课堂文化与现代学校管理"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26日在深圳市举行,有关教育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部分省市的小学校长、教师近百人与会。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市中关村三小、河南省实验小学、苏州市实验小学、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深圳
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