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第二期紫竹教育沙龙“反思学生负担”

摘要:由中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第二期紫竹教育沙龙于2011年10月22日在北京紫竹茶社举行,沙龙聚焦的主题是"反思学生负担"。
8-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试析推进教育民主化

摘要:民主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其合理的运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和限制。教育和民主的联姻,需要教育的民主化改造和民主的教育化改造两方面之间的相互契合。教育和民主只有在相互适应对方的原则下分别加以改造,二者的结合才有实效。教育民主化的推进,一方面需要摆脱教育对民主理念的盲目迷信与过度崇拜,另一方面需要在民主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地创造教育民主化的条件,从而推进民主教育理想的实现。
20-22

返乡农民工子女学业适应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由于城市入学难、学籍管理政策以及产业转移等背景因素影响,农民工子女由城返乡就学现象将长期存在。根据对中部三省的抽样调查,返乡就学农民工子女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学业适应问题,尤其是对课程和教法的不适应。但返乡就学也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赋予不少农民工子女一种亲切感,他们不再被标签化,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这是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为此,一方面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加强课程衔接,开展差别化辅导;另一方面应注重因势利导,发挥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
23-26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国际大型教育评价项目中学校因素测量——学校有效性研究的一个视角

摘要:与学生发展、学习质量密切相关的学校因素,在PISA、TIMSS、NAEP、NLSCY、BTT、LSAC等大型教育评价项目中受到格外关注。由于项目各自的关注点不同,因此其对学校因素的测查也各有侧重。这些项目对学校因素的测查结果对学校管理具有重要启示:有效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资源的效用,以教学和学习为核心,采取适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及时监控学生的进展状况,并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决策。
27-30

区域性推进学校特色创建的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创建特色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路径,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色学校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为了推动区域内中小学开展特色创建活动,促进更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和素质教育,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以整体提升区域学校特色创建的设计力、全面提升校长特色创建工作的领导力、联动提升教师特色创建工作的执行力为出发点,构建了3个不同的创建工作共同体,有效推进了区域内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
31-33

试析高品质学校文化构建

摘要: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唤着学校文化的转型与重构,因而学校管理者肩负着一个神圣使命:以校本文化的构建来打造现代学校,提升学校的教育品质。具体来说,学校应以管理文化的构建,提升办学的品质;以教学文化的构建,提升课堂的品质;以教师文化的构建,提升专业的品质;以学生文化的构建,提升"纯粹"的品质。
34-36

学校变革价值标准与行动研究

摘要:学校变革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常态。面对各种不同形态和类型的变革,最根本的价值标准应该是对学生和教师具有发展价值,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持续进步,这样的价值性才是甄别和推进学校变革的试金石和原动力。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确立有价值的变革目标;选择有价值的变革路径;采用有价值的变革方式。实施有价值的变革后,学校呈现出显著的成效。
37-3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重建

摘要: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中最具代表性的土生土长的教育学说。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如果能成为制度,所涉及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建构这一制度的运行机制。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功能。从系统的观点看,先学后教运行机制的建立,是以学校改革管理系统、人的系统、文化系统和评价系统为基本要素的。这些要素的合理运行,是先学后教成功与否的保障条件。
40-44

日常教育生活中儿童立场如何可能

摘要:反思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儿童立场,是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主题。关切日常教育生活的内在意义,学会过一种反思的教育生活,活在师生关系结构之中,由此树立对儿童世界的尊重,理解儿童世界的内在逻辑,尊重儿童的各种念想,给予儿童尝试错误的空间,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习,最终落实为儿童的积极发展,这将使得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儿童立场成为可能。
45-48

自主学习的分层理论指导流程——来自齐莫曼思想的启示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需要经历一个逐级递进的过程。美国学者齐莫曼和申克将自主学习由低到高分为观察水平、模仿水平、自我控制水平和自主水平。这四级水平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每一级水平内部都存在一个独特的循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四级水平整体呈现出由最初简单的、低效的自主向更复杂、更高质量的自主的上升。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每一级的循环中扮演促进者的角色,才能帮助学生实现从低水平自主向高水平自主的跨越。
49-52

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经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又好又快又公平的发展的过程。当前制约高效课堂实施的因素有教师教学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行动研究主题不明确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陈旧等问题。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深入贯彻课改新理念,在教师培训中强化理论指导:实施新举措,将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问题密切联系;建构科学的评价方法,使教师明晰高效课堂的标准。
53-55

小学语文课堂“教什么”透视及反思

摘要:研究小学语文"教什么"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文本理解不到位、教学目标不确定、缺少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等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文选型"教材"教什么"难以确定,助读系统"教什么"指向模糊,课程标准对"教什么"规定模糊。为此,我们需要从特级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归纳出"教什么"的根据;梳理不同文体的特点,为"教什么"寻求理据;根据小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形成"教什么"的动态训练体系。
56-59

语文教材争议评析

摘要:近两年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真实性、经典性和儿童性成为争议的主要焦点。其原因除了教材改革本身的问题之外,更与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诉求相关。教材争议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但缺乏学理性的探讨,特别是未能从语文学科及其教材自身的角度认识语文教材。所以,对于语文教材争议,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性,认识到语文教材编写是价值逻辑、知识逻辑、心理逻辑的三位一体。认识到这点,就不难对这次争议作出较为合理的评析。
60-62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作文教学探索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着畏难心理。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作文教学缺乏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倡导"生态"理念,就是要求教师遵循儿童的天性,创设适合儿童的自然写作环境,让儿童置身于个体生命真实的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过程的和谐统一。在自由、开放的作文活动中,学生能够说真话,抒真情,其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写作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63-65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成立

摘要: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教育研究分会日前在北京成立。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教育部基教一司副司长于长学,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李壑,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李观政等出席成立仪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烈被推举为小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
65-65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改进案例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必须立足在及时、准确的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之上。开展课堂教学诊断可以采取"望、闻、问、切"四种基本方法;而具体实施时需要紧扣课堂真实问题,以问题解决为驱动,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与效果。有效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理解性掌握,既保障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体现浓厚的学科韵味,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66-6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山东素质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摘要:2011年10月16-17日,由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学会主办,济宁市教育局、青岛出版集团协办的2011年度"山东素质教育论坛"在山东省济宁市举行。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出席论坛并讲话。来自山东省的教育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和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代表,以及天津市部分中小学校长代表700余人参加论坛。
69-6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及教材、教学方面问题突出。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应有的价值,应从以下方面完善教育信息化机制:在信息实践活动场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并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能培养信息社会公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完善教育信息化评价与监督机制,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层次;建设可随时重组的学科教学素材库,有效支持教师"堂堂用"中的教学创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重视构建数字化学习中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培养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师,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