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0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特稿

实现教育宏伟蓝图更需精心“施工”——中国教育学会学习贯彻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综述

摘要: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宏伟蓝图已绘就,如何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8月30日,中国教育学会组织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座谈会。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和北京市中小学校长代表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1-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成都(锦江)教育国际课程中心挂牌

摘要:日前,成都(锦江)教育国际课程中心挂牌仪式在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举行,它标志着锦江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新加坡总理公署林瑞生部长、成都市锦江区区委书记周思源等出席活动。
8-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政策研究

试析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

摘要: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存在改革不够深入、局部体制尚未理顺等较为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今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的内容与问题主要包括权力配置、责任承担、管办评关系与体制功能四个方面,具体要从不断明确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加强中央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领导与管理、进一步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制化步伐三个方面入手,以真正建立起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9-11

农村教师退出及补充机制研究

摘要: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性缺编、年龄偏大、原始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在充分把握农村教师现状的基础上,从“软着陆”退养和多渠道补充农村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索建立提前退养、待岗培训、转岗、解聘等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和区域“特岗教师”、在校优秀师范生支教、优秀师范毕业生顶岗实习、优秀城镇退休教师返聘支教等补充机制,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2-15

教师有偿家教不应立法禁止

摘要:教师有偿家教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教育行为,其存在和发展有较强的时代必然性与合理性。教师有偿家教可以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可以满足家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亦有利。所以,无论是从法理分析,还是从教师职业道德判断,政府都不宜立法禁止教师有偿家教。正确的做法是理性认识在职教师的有偿家教行为,充分尊重主体利益,发挥此类行为所产生的互惠作用,规范有偿家教市场。
16-19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区域推进:变革性教育实践的必然选择

摘要:学校变革是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和教育组织,在受到外力或(和)内力推动下发生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上的更新与改造。单一的学校变革常常陷入变革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外部支持环境不良等困境,而以区域推进的方式进行变革能够增强变革的抗风险能力,是当前变革性教育实践研究模式的创新。区域推进的变革性教育实践主要有以下三个路径:专业研究人员主导型变革路径、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型变革路径与区域自主探索型变革路径。在具体实施中,每个区域要把握自身的实际和特点,采取恰当的变革方式,提高变革的有效性。
20-2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

建构理论与实践对接的中层教育理论

摘要:处于基础理论与教育经验之间的中层教育理论,是基础理论与教育实践对接的桥梁,它具有演绎生成、归纳提升及归纳与演绎交互作用创生三种路向。根据中层教育理论对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向,中层教育理论可划分为学科中层教育理论、地方中层教育理论和阶段性中层教育理论三类。研究者按照各类理论的要素结构进行建构,即可形成针对相应实践领域的中层教育理论。
28-31

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理论思索

摘要:作为学校的灵魂和生活方式,学校文化应该体现在学校的核心领域和活动之中。课堂是学校的一个核心领域。因此构建学校文化型课堂既是教师的学校文化建设使命,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还是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改进的关键环节。从可能性来看,课堂的普遍性学科标准和学校文化标准是内在一致的标准,课堂本身在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上都存在着学校文化建设的空间。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过程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渗透课堂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在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中渗透学校核心价值观。
36-3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论实现科学本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摘要:理解科学自身的特质,首要工作是把科学从与其相关的事物中区分开来。实现科学本质教育,从外部支持性条件而言,要作两种区分:把科学与学生日常经验区分开,实现学生能动地构建科学知识;把科学与技术区分开,避免技术代替科学,提升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在区分科学与日常经验认识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就内部核心条件而言,要坚持科学的假说属性,弱化教师的真理代言人地位,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而实施科学探究教学。
39-41

科学观的文化转向与科学教育

摘要: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传统科学观注重科学知识传授,基于传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知识教育范式。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过程,基于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的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文化教育范式。科学文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将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教育内容从科学知识扩大到科学文化;将科学教育方式由授受转变为对话与建构。
42-45

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及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科学方法教育不仅是中学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300名高三理科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认知层面、行为层面和哲学方法论层面对科学方法的掌握都远远不尽如人意。科学方法教育应让学生形成洞察力、恩维力、行动力和鉴赏力四种基本能力。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策略上应坚持: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解构科学方法,提供具体科学方法的训练场景;走向整体融通的视野,重现科学方法的复杂性原貌。
46-49

论证式教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新图景

摘要:论证式教学以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证理论、学习监控理论为基础,将科学领域的论证引入课堂,使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论证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本质,并促进其思维发展。科学教育工作者需从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科学教育等角度明晰论证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论证式教学的操作程序包括引入论题、获取证据、阐释主张、辩证主张、获得结论五个方面。为使论证式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操作时应采取以下策略:利用冲突,引入论题;加强表征,充分论证;追踪论证,及时跟进。
50-52

慎防教材编写的不良暗示——百年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的分析

摘要:教材编写必须充分考虑不同角度的教育影响,否则就会出现超出编写者预料的种种不良暗示。小学课文《狐狸和乌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意图是想借故事来纠正或防止儿童因轻信而受骗,结果却是儿童更喜欢像狐狸那样为非作恶,从别人的缺点中得到好处。这一点在不同版本的课文《狐狸和乌鸦》的叙述思路、形象刻画和细节描写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强化的倾向。为此,语文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必须慎重对待,防止教材对儿童产生不良暗示。
53-56

试析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结——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例

摘要:目前课程标准并没有发挥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两者处于无联结的状态。建构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结需要从课程标准的本质出发,认识到标准与学习、教学存在内在的联结。数学中“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实践研究表明,从学生学什么——知识的类型、学生怎样学——认知的过程、学生学得怎样——表现标准的角度来分解课程标准,追问学生达成标准的状态,让评估先于教学,是让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紧密联结的有效途径。
57-59

游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

摘要: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因工具性而存在;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语文因人文性而生动。语文除了语言信息外,还必然包含人文精神;语文的工具性不能脱离人文性而单独存在,人文性也不能离开工具性。片面强调工具性或人文性必然异化语文的特性,导致教学效益下滑。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有相互交融的现象,工具性中渗透着人文性,人文性中又包含着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体化、和谐统一的。
60-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实践模式

摘要: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原点。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种教学互动,在逻辑上可以分为三个维度:作为一种对话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对课程意义的理解过程,是教师的课程视界的提升过程,是教师通过课程语言建构生活世界的过程,是教师解决课程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规训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一方面是教师主动建构自身行为“应该如何”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作为一种权力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一方面表现为教师被支配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权力的增长过程。
63-65

“课例研究”如何取得实效——对七位初中教师“课例研究”经历的反思

摘要:一所普通公立初中学校引入课例研究活动后,七位初中教师的研究课经历表明:教师对课例研究存在不理解、片面理解和误解;教师虽然完整地经历了课例研究所倡导的研究环节,但是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存在问题。如下策略有助于教师提高课例研究的质量:对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培训;研究课的选课应从教师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出发;研究课设计要针对教学问题提出教学方案;研究课的实施要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研究课的反思要根据预计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进行;研究课的改进要根据研究课中的失败点和原因分析来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学会书面表达教学反思,分享实践智慧。
66-69

基于课堂教学习俗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在教育改革中,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基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习俗。其理由在于,教育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注教师群体经验、习俗性知识以及所使用的理论,而课堂教学习俗呈现了上述关注点。教育改革中基于课堂教学习俗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可以把课堂教学习俗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利用课堂教学习俗中的资源因素与局限因素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以课堂教学习俗的反思、继承、摒弃为平台增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