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4808
  • 国内刊号:11-2606/G4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4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4
  • 综合影响因子:1.51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谋划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困境与破解思路

摘要:农村教育面临的许多质量困境都与农村学校的“小”有关。在小规模学校中,许多农村教育问题表现得更加清晰。从目前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困境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超编与素质困境、经费总量不足与效率困境、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与更新困境、课程门数开齐与小科困境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和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各种有利条件,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使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的发展:从多个维度核拨小规模学校教育经费;建立学校编制底线和“走教”政策;平等地考虑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师素质;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尝试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制改革。
1-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现予公布,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4-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谋划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

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为例

摘要:在学区管理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着先导性作用。基于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广州市越秀区搭建了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打破部门、学校壁垒,促进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学区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越秀区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了对各学区、校长的考核与综合评价,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应用培训。这些措施使越秀区优质资源得到快速扩充,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不断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5-7

一校两区: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一校两区”实行“一所学校,两个校区,人财物打通使用”的模式,变“农村为城市培养教师”为“城市为农村培养教师”。通过组建教师共同体、丰富教研活动、开展多学科交叉培训等途径,这种模式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其教学效率和留在农村任教的概率大幅提升。不过,随着培养方案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应评指导”现象普遍、“去农村化”凸显、新教师“话语权”缺失等问题。为实现农村新教师留城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应关注以下三点:倡导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推行城乡“半对半”培训;给予新教师更多“话语权”。
11-1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高中课改学分认定的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校是否以及如何创造性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是否在具体操作上体现课程改革方案制定的初衰,是当前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对江苏省各地不同星级的高中学校进行课改专题调研的结果表明,认真执行学分认定的高中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以下困难:选课的操作问题,课程编排的问题,走班的管理问题,刚性学制的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办学条件的制约,校本课程的问题,选课指导的问题,教师面临挑战以及其他配套问题。解决好这些困难是高效实施学分认定的前提。
15-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2月4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发表讲话强调要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

摘要:据新华社消息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8-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地方课程教学目标的缺失与重建

摘要: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地方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目标缺失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文本内涵的理解偏差;照本宣科的教学流程;随意即兴的活动设计;贫乏单调的资源利用。要重建地方课程教学目标,关注目标的多元化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是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活动的有效指导是目标达成的关键,评价视角的更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内部保障。
19-22

和谐教学的文化审视

摘要:和谐教学是教学过程自身以和谐为旨归和表征的教学,这种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追求和谐的理想与价值。当今的课堂教学既有某种教学和谐和教学文化缺失的实然存在,又表现出生活性、生命性、审美性、超越性等文化品质在和谐教学中的应然存在。要使这些文化品质得以生成并放射出光芒,教学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价值观的整合为前提,以新课程为依据,以对话和交流为过程,以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保证。
28-3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讯息传真

西安中小学教师工作六年须校际交流

摘要: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西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上获悉,西安市将积极探索“县管校用”中小学教师管理模式,将所有中小学教师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并要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后,由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校际交流,促进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使区县内校际间师资水平大体相当。
31-3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有效教学始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摘要: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保障有效教学的关键。目前,一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校长缺乏对课程领导力的认识,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乏力,执行课程计划严肃性不够,课程管理与目标不相匹配,评价教师专业发展与课改理念相悖,课程质量评价方法简单化。这些问题是由于校长职责定位发生偏差、学校间的“同质化竞争”、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校长选拔机制出现问题等造成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32-34

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目前,合作学习还存在着一些理解与执行上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可根据以下建议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科学分组,“交叉组合”与“同质组合”相结合;明确分工,“个人定责”与“集体连坐”相结合;巧抓时机,“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相结合;适度调控,“放手参与”与“适时介入”相结合;全面评价,“个体达标”与“小组提升”相结合;应需而用,“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形神兼顾,“形式多样”与“相机求实”相结合;技巧指导,“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
35-38

英语教学情感因素及其培养策略

摘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认知而忽视情感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重知识信息的传授而轻情感信息的交流;焦虑、缺乏自信影响了学习效果,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单调,学生缺乏心理安全感。中学英语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开发情感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尽可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信。
39-4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创建民主、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释放学生思维潜能;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问题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弘扬学生问题意识。
42-44

高中化学“主体探究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传统的化学教学,常常缩短了认知过程,削平了思维坡度,加快了教学进度,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搞“题海战”。这种所谓“短、平、快”的战术,往往导致化学教学出现教师教得多、学生思考少,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学生练得多、教师评得少等现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自主权。
45-46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

摘要:教研员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人员,研究职能在教研员的工作中应占有核心与基础的地位,但指令型课程范式下教研员研究职能缺失,他们是“不下水”的教练员与“行政高于研究”的政府官员。在倡导多元、开放的新课程范式下,教研员必须淡化行政职能,重塑“研”的角色与使命,要明白:课堂是教研员教研的重要田野,上“下水课”是教研员教研的基本途径,质性研究是教研员进行教研的理想方法。
47-49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知识再探

摘要: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通过何种方式掌握学科教学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能力一直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难点。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研究表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而且学科教学知识是可以传递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可传递性为教师培训的目标与功能定位提供可靠的依据,而学科教学知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则为教师培训中实现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提升的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操作之策。
50-53

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摘要:日常教学的“去研究化”和教师研究的“去教学化”,使得教学与研究割裂,理论与实践脱节,只有两者的辩证运动才能推动教师研究乃至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让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即“教研相长”是教师研究应然的价值取向。遵循“教研相长”的价值取向,我们要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与方法等多维视角对教师研究给予再认识,走“在教学中研究”之路。
54-57

让教研成为一线教师生存常态

摘要: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研不同于一般的理论研究,它是实践性智慧的总结与提升,教研应成为教师的生存常态。在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有效性教研中,备课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立足点;教育叙事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重要表达方式;教学反思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自觉行为;阅读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性教研的可靠保障。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