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 11-2606/G4 国内刊号
  • 1002-4808 国际刊号
  • 1.4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教育学刊是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教育学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课程与教学、德育研究、中小学教科研、教育微论、广告图片_作品欣赏、广告图片_广告·书评、广告图片_课题风采

中国教育学刊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思想探索
现实世界里的教育童话1-5

摘要:“以情激趣,以趣陶情,以情润德,以趣导学,情趣交融”是情趣教育的指导思想。情趣教育的主旨则是让孩子在世界观、人生观构建的初期有着更多真、善、美的“初始体验”;让教师享受更多的职业认同感、事业成就感和人生幸福感;让师生和谐发展,共同成长。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6-8

摘要: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的“代表性”情绪体验,忧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初中留守儿童中。随着留守时间的变化,留守儿童的情绪体验存在不同的变化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既存在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违纪、攻击和退缩行为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偶尔或有时”的问题行为。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师生关系特点的比较研究9-12

摘要: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流动性、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关心程度存在显著的校际差异:小学高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初一年级,公立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差于打工子弟学校;俩类学校初二年级师生关系没有显著的校际差异。流动儿童的师生关系可分为疏远平淡型、亲密和谐型和紧密矛盾型三种类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37.0%、38.1%和22.0%。

城市低保家庭应对困难的特征及其子女的教育13-16

摘要:城市低保家庭应对生活压力以及其子女教育往往表现为:1)相当一部分低保家庭的父母采用否认、逃避、发泄情绪等消极自发逃避型应对方式;2)父母普遍教育子女要积极面对困难,但教育方式单一,且言行有时脱节;3)低保家庭的子女也倾向于采用自发逃避型应对方式。

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探析17-20

摘要:采用深度访谈法考察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发现: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历巨变期、适应期、定型期三个阶段;父母离异使得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区域教育发展
区域性学校改革研究的方法论分析与策略思考21-23

摘要:区域性学校改革研究作为立体的研究,着眼于研究队伍的成长、研究活动的展开和教师研究者知识的创生。行动、反思、叙事是学校改革研究的方法论精髓。叙事反思与互动平台的搭建是使区域性学校改革研究热情得以激发和高涨、研究活动得以开展和持续的必要条件。

关于农村中小学创业教育的思考——从曲周县教育改革实验区得到的启示24-2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农村大量不能升学而需要创业、就业的青少年身上。针对此问题,河北省曲周县教育改革实验区提出的“三三三”人本教育理念和“2+1+2”培养模式,为农村中小学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了对策。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校改进
卡坦斯学校效能评价模式及其拓展研究27-31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校效能评价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和难点。英国学者彼得·卡坦斯(Peter Cuttance)1992年提出的学校效能评价模式(即卡坦斯模式)包括学校层面输入校正模式和学生层面输入校正层面,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若想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合我国目前学校运用,需要将这个模型由一阶段一维二层评价模型拓展为二阶段三维三层的学校效能评价模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学校发展32-33

摘要:兰花小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对教师的教研管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前提;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指导团队学习,构建学习网络,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构建学习机制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构建发展性培训机制,鼓励自我超越,是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保障。

文化浸润与学生素质提升34-36

摘要:校园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对学生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而校园文化浸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侵润可通过“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基本质态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必须处理好“多元文化与主导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德育探讨
文化视野下的藏区道德教育37-39

摘要: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道德生成的本源在于文化深层结构中对人生命价值的理解。藏区道德教育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厘清人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元素的思想;启发人的平等意识。藏区道德教育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和藏民族文化建设、发展的功用,遵循“民族独享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人类共享文化”的逻辑思路实施课程建设;促进文化交融,搭建藏、汉以及中华各民族相互理解各自生命价值的平台,建设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价值观。

我国传统家庭幼儿教育方式略论40-42

摘要:我国古人提倡“早谕教”,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古人总结并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幼儿家庭教育方式:坚持以身作则,注重家风传承;采用游戏、歌舞和讲故事等多种教育方式;强调躬行践履,注重意志磨炼。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改研究
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43-45

摘要:为落实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时必须设法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虽能基于日常经验积极开展建构活动,但同时也容易混淆常识和科学。教师教学需用学科规范提升学生的日常经验,从而实现教学对生活的超越。

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困惑及策略46-48

摘要:当前高中科任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是:研究性学习的288个课时如何分配?研究性学习由谁评定?怎样评定?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怎么评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它需要学校整体计划,分步实施,创新解决。高中语文专题类研究性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年级不同情况,落实指导重点,合理安排课时,侧重于开展选题比较研究、中期汇报展评和期末结题评估等活动。学生对课题或者项目进行研究的时间主要在课外,尤其是在寒假和暑假等节假日。

出格与入理:游戏作文的审视和思考49-52

摘要:游戏作文具有生活人为性、内容特定性、指导针对性、强烈体验性等特征,是别具一格的写作教学方式。它符合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符合人本主义教学观,在多方面合乎小学写作教学的规律。游戏作文与写作原理和现代教学理念相符,游戏作文与双重转化的写作规律合辙,游戏作文与鼓励自由和有创意表达不悖,游戏作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兼顾。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学探索
学生“问学”意识和能力培养53-55

摘要:培养学生的“问学”意识和“问学”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需要把握价值,重视“问学”;创设情境,激发“想问”;转变观念,鼓励“敢问”;明确要求,促进“会问”。

情理交融 和谐灵动——论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56-58

摘要: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体现了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要实现学科目标与美育目标互补、学科内容与美育因素互融、学科学习与审美过程互动。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还要处理好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学的主线与辅线、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共性与个性需求的关系。其基本模式有“模块型”和“随机型”两种。

逐步完善中考制度 着力培养创新素质——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评价的探索与建议59-59

摘要:“创新素质实践行”,是武汉市开展的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重点,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开展实践活动为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教育活动。武汉市为顺利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在学生评价方面采取了许多新举措。2001年,武汉市政府倡导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拉开帷幕,当年即评选出22名优秀学生免试进入重点中学,104名学生初中毕业成绩加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