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 11-5709/R 国内刊号
  • 1674-9308 国际刊号
  • 1.5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是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9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法研究、教育实践、学术观点、临床诊疗进展、药物研究进展、基础医学研究、护理经验探讨、综述、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主编寄语-

摘要:麻醉学科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日新月异,极大推动了相关学科和临床医学进步.麻醉学科自身的发展不仅切实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并且主导舒适医疗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代麻醉学科也正在积极倡导促进围术期医学的建立和发展,并有向其转型融合之势.

全麻药物作用机制的新解——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摘要:从细胞内功能蛋白翻译后修饰的机制探讨全麻原理,是继脂质学说和蛋白质学说后,全麻机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作者从细胞内蛋白功能的快速调节--磷酸化、泛素化和类泛素化修饰,结合自身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全麻药物作用的新机制.

全麻原理研究新进展-

摘要:全麻机制的研究进展体现在药物作用部位和药物作用机制两方面,以及麻醉与睡眠关系.新型脑成像技术提示全麻作用是多部位,对特定脑区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关于全麻作用机制的研究认为,除了过去的脂质学说外,新型的蛋白质学说和离子通道学说,以及构成通道的特异亚基组成都参与了全麻作用机制.新型的神经网络机制学说更强调全麻作用是多部位、多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

麻醉药的脑保护作用-

摘要:围术期脑损伤引起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高度关注.近年来研究证实临床应用的大多麻醉药对脑组织细胞有保护作用.围术期可能发生脑损伤的高风险患者能否从麻醉药的神经保护作用中受益呢?为此,本文对目前常用麻醉药脑保护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麻醉药的心肌保护作用-

摘要:全身麻醉药物能够对缺血心肌产生预处理效应,种类不同的药物其作用效果和机制也互有差异.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吸入、静脉和阿片类药物的心肌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最新进展.

卤代类吸入麻醉药肝肾毒性的再认识-

摘要:卤代类吸入麻醉药物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可能的肝肾损伤.分别源于其在体内经肝或肾的代谢生成酰化产物、无机氟离子及药物与二氧化碳吸收剂反应生成毒性降解产物复合物A.常用的安氟烷、异氟烷和地氟烷由于其体内代谢率远低于氟烷,所以其肝毒性的发生已非常罕见,但是,这些药物毕竟都有氧化生成酰化产物的可能,就会有潜在肝毒性.七氟烷虽不会生成酰化产物无肝毒性之虑,但有关其代谢产生的无机氟离子和复合物A的肾毒性一直颇受临床争议.

麻醉与免疫炎症反应-

摘要:全身麻醉和创伤应激反应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手术创伤、输血、高血糖、术后疼痛以及各种麻醉药物能够直接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或者活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和自主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免疫系统,从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麻醉药物可以直接影响免疫效应细胞功能和调节炎症介质的表达和分泌,抑制机体细胞和神经体液免疫.对于肿瘤患者,麻醉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加速患者残余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恶化患者的预后;而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的患者,免疫抑制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导致的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因此,麻醉医生在麻醉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全面结合外科手术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状态和麻醉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预处理及后处理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摘要: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已证实肠I/R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局部损害,而且因肠粘膜屏障的破坏引起肠内细菌、内毒素向肠外组织器官移位,从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及衰竭.因此,肠I/R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一直是近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及难点.总结本课题组过去的工作及既往其他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肠I/R损伤可能与氧化损伤、钙超载、白细胞粘附、能量衰竭、补体激活、促炎性介质的释放、细胞凋亡以及一氧化氮、内皮素及一些信号通路(如鞘磷脂酶--神经酰胺通路)的激活等有关;针对上述因素,我们采用了相应的防治手段,比如采用中药(四逆汤、银杏叶的提取物)、麻醉药(异丙酚)、电刺激迷走神经以及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后处理等方法,这些方法均呈现一定的保护效果.其中缺血后处理是较为有前途的方法.本文就预处理及后处理在肠I/R损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术中知晓-

摘要:术中知晓是指全身麻醉后患者能回忆术中发生的事情,是全麻手术中患者意识存在的标志.最新研究显示不同的人群、手术种类和国家地区的术中知晓发生率不相同.术中知晓影响患者的转归,该领域的进展主要集中在通过有效手段合理预防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

麻醉和阿尔海默病年度进展报告-

摘要:麻醉药物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与阿尔海默病之间的关系是目前麻醉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目前全麻药物对阿尔海默病及其机制的作用还局限在基础研究领域.临床观察尚未证实全麻药物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阿尔海默病之间的作用.该领域的专家共识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心血管麻醉新进展-

摘要:心脏手术向微创方向的快速发展给麻醉医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皮主动脉腔内隔绝术、非体外循环下经皮导管内瓣膜置换术、全机器人心脏手术,以及快通道心脏麻醉等的大量开展需要麻醉医师掌握更多心脏电生理、食道超声等新技术,麻醉管理也越来越复杂且精细.

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进展-

摘要:近年来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的主要进展就是ACC/AHA推出的"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和处理指南2009版.本文主要讨论四个问题:(1)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风险评估;(2)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原则;(3)围术期高血压的处理;(4)β受体阻断药的应用方法.

小儿麻醉进展-

摘要:本文分两部分,第-部分介绍了麻醉药对小儿或幼年动物智力、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小儿或幼年动物的神经系统发育处于突触爆发期,是神经细胞快速分化、迁移、树突快速生长形成复杂神经网络的时期.这期间接受全身麻醉会使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部分脑区神经细胞退行性改变,树突棘发育受影响,突触传递功能改变,远期认知功能及表观遗传学指标发生改变.这其中的具体机制还不太清楚,有赖于我们进-步深入研究,揭示其中的内在联系,通过有针对性的用药方式调整以减轻全麻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性.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小儿困难气道的管理和麻醉术中监测.就小儿呼吸道解剖特点、术前评估和目前临床小儿困难气道使用的多种设备和近年来可视技术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小儿麻醉中的相关监测作-综述.

神经外科麻醉管理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唤醒开颅术麻醉管理、神经外科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比较、局部神经阻滞、颅脑创伤手术麻醉、术中磁共振成像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监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产科麻醉与镇痛新进展-

摘要:产科全麻主要从母体和胎儿两个层面考虑,对母体考虑插管困难和防止返流误吸,对胎儿考虑麻醉及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产妇是困难气道吗?经典观点认为产妇因肥胖、舌体肿大、咽喉、气管粘膜水肿等属于困难气道,但随着全球对困难气道的重视,解决困难气道用具丰富,大量的文献和临床实践并不认为产妇是困难气道(特别肥胖的产妇除外),但把产妇当做困难气道去对待还是有必要的.除了肌肉松弛剂外,目前常应用的麻醉药及相关用药都是很容易透过胎盘屏障的,所以,全麻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控制很重要.药物作用时间更重要,一般认为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I-D时间)<10~15 min和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时间)<3 min可有效防止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液体治疗可以很有效地防止剖宫产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胶体液优于晶体液.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均可纠正低血压,但前者加重了胎儿酸血症的状况,所以,若母体心律不低,推荐应用去氧肾上腺素.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常见的合并症,总发生率约为7.6%,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血小板减少,孕产妇事实上处于高凝状况,许多学者对这类产妇成功实施了硬膜外腔麻醉,认为产妇椎管内麻醉时对血小板计数的要求可适当放宽.血小板计数<50×109/L的产妇应摒弃椎管内麻醉,一律选择全身麻醉,技术不成熟的医疗单位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连续腰麻在妇产科麻醉与镇痛方面可能有令人鼓舞的发展.潜伏期分娩镇痛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外许多学者和学术机构认为潜伏期分娩镇痛是安全可行的.静脉分娩镇痛成为一种补充手段.镇痛后阴道器械助产率方面中外差异较大,原因仍需探究.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是新思路.

围术期血液保护进展-

摘要:异体输血可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如何进行围术期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输血指征的有效执行是血液保护的核心;术前自体血储备、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稀释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止血药物的应用既可预防失血又可治疗出血;控制性低血压和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等新老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失血;降低输血相关死亡率策略为血液保护的综合方法.

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

摘要:现代麻醉中麻醉深度的监测与调控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课题.目前测量麻醉深度是应用一个机制不完全明了的手段,来测定一个机制相当复杂的大脑.本文将讨论定量麻醉深度方面的最新进展,揭示监测麻醉深度的可靠性及局限性,以期发挥监测麻醉深度来指导精确麻醉用药,防止术中知晓和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阿片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2009~2010年度的阿片类药物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应用阿片类药物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结果证实阿片类药物本身能够促进肿瘤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