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别策划、业务创新、解决方案、时事资讯、读者热线等。
  • 主管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1-0734
  • 国内刊号:11-2623/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368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7
  • 综合影响因子:0.142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金融电脑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卷首语

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2015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随着"互联网+"国家行动相关政策的持续和深入实施,"互联网+"发展浪潮和创新热情将迎来新一轮的强劲增长。"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企业和民众,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
1-4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本刊特稿

科技引领创新,开放共享未来——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2015年会召开

摘要:2015年12月3日,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2015年会暨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科技引领创新,开放共享未来"为主题,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银行信息科技建设和监管的成果和经验,探讨了"十三五"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和监管的思路和策略。本次年会由建设银行承办,近70家银行机构及各银监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13-15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专题

加强行业联动,共筑安全防线——第四届银行业数据中心联席会议召开

摘要:2015年12月15日,由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主办,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具体承办的第四届银行业数据中心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银行科技司、金融信息中心、反洗钱中心、征信中心、清算总中心、金融电子化公司,以及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等机构的科技部门领导和专家近1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6-19

工商银行灾备及生产运维体系建设

摘要:"两地三中心"部署为工商银行信息系统连续运行提供了"同城双活、异地灾备"的完整防护体系,满足不同场景下业务连续性要求。工商银行在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生产运行第一"和"第一时间恢复生产"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工商银行信息系统处理的业务量逐年攀升、屡创新高,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已成为工商银行交易量的主要增长点。
20-22

构建多活和主备模式相结合的灾备体系

摘要:在灾备模式的选择上,建设银行充分考虑新一代核心系统的特点,结合"两地三中心"的物理距离和当前主流灾备技术特点,制定了多活和主备模式相结合的部署策略。建设银行于2010年明确信息技术"两地三中心"总体布局策略,确定在北京稻香湖建设新数据中心,在武汉南湖建设异地数据中心,将北京洋桥数据中心作为同城数据中心。
23-26

交通银行灾备体系建设及创新实践

摘要:交通银行的灾备体系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理念的革新,尤其是同城双活的实施把传统意义上的灾备中心转化成为了可以用于分流生产业务的副中心,在保障高可用、提高业务连续性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防范灾难和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内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了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
27-30

邮储银行数据中心灾备体系建设现状及构想

摘要:2014年邮储银行制定了新一轮IT规划,以满足业务发展战略要求为目标,全面优化信息化建设发展环境,努力提高信息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树立"科技引领"理念,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一、邮储银行灾备体系建设现状1.数据中心建设情况邮储银行北京丰台数据中心于2007年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于2009年完成了二期建设,并在2012年完成扩容建设,基本承载了邮储银行所有的生产应用系统的运行工作,共有近200套在线生产系统运行,是邮储银行目前的主生产中心。
31-37

光大银行打造“两地三中心、大同城小异地”灾备模式

摘要:光大银行灾备体系的建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技术在灾备领域的应用。"两地三中心、大同城小异地"的灾备模式,符合光大银行现阶段的发展要求,达到了"同城保发展、异地保生存"的建设目标。光大银行始终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应急工作,以业务优先恢复为应急首要原则,自2002年在金融业率先实现"同城双活网络"开始,光大银行已逐步建成有光大特色.
38-41

华夏银行数据中心灾备体系建设实践

摘要:华夏银行按照监管、主管部门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14年底,完成了总、分、支一体化的三级灾备体系建设,并通过力求真实、常态化的的灾备切换演练,"一键式灾备切换平台"、"灾备私有云"等技术创新,以及业务、技术有效联动机制,形成了具有华夏银行特色的灾备体系架构。华夏银行按照监管、主管部门对业务连续性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截至2014年底,完成了总、分、支一体化的三级灾备体系建设。
42-44

兴业银行数据中心灾备体系建设、管理与思考

摘要:目前兴业银行数据中心灾备体系建设仍处于多活中心的初级阶段,下一步的目标是有序开展应用系统改造,稳步推进多活中心建设,在灾备层面盘活现有各中心机房资源和功能,打造既可支持独立运行,又可并行多活,同时既满足灾备要求又达到柔性扩展、多样化部署服务需求的多中心部署模式。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灾备体系建设与管理是复杂的持续性系统工程,建设周期长、实施难度大,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考验管理水平。
45-48

新一代“两地三中心” 多活系统规划设计

摘要:恒丰银行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近年来在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在IT系统建设方面明确了科技引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方向,学习和吸收互联网和开源技术思路,以服务水平管理为目标,完成了新一代"两地三中心"多活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期全面提升IT系统连续性和可用性水平,为全行业务快速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9-54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热点探究

掌控信息安全技术 驱动网络健康发展——2015年全国商用密码展览会在京举行

摘要:2015年12月10~12日,全国商用密码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展会以"商用密码与信息安全"为主题,分别设立了商密发展总体情况、产业、行业应用、安全风险与未来展望四大展区,并同期举办了商用密码高峰论坛、金融领域应用专题论坛、互联网+商用密码专题论坛和商用密码创新与展望专题论坛,旨在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国商用密码创新发展成就。
55-56

密码在网络空间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

摘要: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各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诚然,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要素,也将成为未来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的核心。随着网络空间重要性的不断上升,社会、经济、生活等活动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上,各个国家均开始重视网络空间战略。因此,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7-61

管理与技术并重:信息安全的综合治理

摘要:信息安全是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也由此前的专业领域和专业性问题演变为大众性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信息安全问题迅速呈现在普通大众面前,日渐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近年来,银行业在信息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改善信息安全环境,提升信息安全能力,保障银行的安全运营。
62-66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观点

互联网环境下银行金融衍生业务信息系统账务防控体系建设

摘要:有报道称,在2015年8月全球黑客大会上,上演了一场精彩的互联网安全攻防较量"大戏","白帽黑客"对智能汽车进行了"群殴",揭示智能汽车系统的安全问题,旨在提醒软件开发者对缺陷和漏洞进行及时修补。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创新及其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银行经营对象从单一的货币资金向信用和金融衍生品形态扩展。
67-72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商业银行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已经成为银行安全运营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连续性、业务经营、风险防范、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任何一个信息安全事件都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业务中断、资金损失、数据丢失、信息泄密等后果,还可能引发客户纠纷、法律诉讼、监管处罚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银行正常的业务经营,而且危及企业信誉。
73-79
中国金融电脑杂志IT运维

大型数据中心电力系统与柴油发电机匹配技术研究(上)

摘要:近年来,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数据量迅猛增加。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促进了国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的加速发展。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必须为数据中心用电设备提供稳定、可靠和安全的电源,因供电中断而导致数据中心瘫痪,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柴油发电机组系统作为自备应急电源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数据中心。根据近年来在国内金融行业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的实际经验。
80-85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摘要:作为服务国内15年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电讯盈科有限公司旗下的信息科技服务旗舰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日前在北京举行"2015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论坛"。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总经理于礼安在论坛上致辞时说:"电讯盈科企业方案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基于物联网的全球互联数字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将人、装置及机械连在一起,同时确保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