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聚合经济“三力”3-3

摘要:破解经济转型中的难题需要“三力”,化解外部冲突与争端需要“三力”,进入发展新阶段也需要“三力”,这“三力”就是经济潜力、活力和魅力。我国经济增长平稳,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内生增长动力增强。但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迫切要求进行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聚合经济发展的潜力、活力和魅力以催生化学变化。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构建投融资一体化服务新机制9-12

摘要:党的报告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金融杂志专栏: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大潮中的农业政策性金融13-16

摘要: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指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十年来,改革已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打开,全方位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更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此,本刊特别开设专栏,以历史亲历亲为者的视角,回顾和总结这段伟大的历程。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不断在改革开放中取得新的进展。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二十年——访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礼耀16-19

摘要: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诞生于亚洲金融危机之时,在支持国有银行改革、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商业化转型以来,资产公司不良资产业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实体经济手段更加丰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20-22

摘要: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是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则略胜一筹。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思考23-26

摘要:中国应该发展什么样的金融体系,金融行业怎么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如何设置,监管体系如何分工,这些问题目前很难有一个很好的答案。

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26-29

摘要:将“现代金融”纳入产业体系宏大系统中,既明确了金融在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指明了金融改革、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

中国金融杂志特别报道
金融学科建设要牢记时代使命30-31

摘要:为促进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弘扬优秀学科带头人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贡献,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原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设立了“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经过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匿名投票评选、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批准,复旦大学叶世昌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王学青教授荣获2018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刘鸿儒参加颁奖典礼并发表演讲进行祝贺。

致力金融学科建设事业——记2018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31-33

摘要:中国金融思想史学重要奠基人叶世昌 叶世昌教授,1929年生于浙江台州,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银行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52~1972年在上海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任教,1972年后一直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至今。

中国金融杂志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34-35

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20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打破中国的金融抑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金融市场、激发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利率市场化不仅在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双支柱政策协调的重要性36-37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部门和学者认为仅依靠货币政策的单一调控框架难以在追求物价稳定的同时有效平滑金融周期,因此有必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防范金融风险。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借款者的融资约束(资产负债表和违约渠道)、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行为(风险承担和风险转移渠道)以及调节跨境资本流动(汇率渠道),影响金融系统的风险水平。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地方债券市场发展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的思考38-40

摘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当前我国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当前“防风险、去杠杆”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前门、堵后门”、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成为当前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专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就地方债市场发展的制度安排、现存问题、国际经验及改革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市政债制度国际经验41-42

摘要:国际成熟市场通常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安排,以约束地方政府过度投资、过度举债,这对于我国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举债机制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美国市政债市场发展43-44

摘要:美国市政债市场在发行主体、税收安排、监管框架等方面相对成熟,并凭借悠久的历史、政府和市民的支持、活跃的创新发展成全世界最大的市政债市场。

商业银行地方债业务探索45-46

摘要:商业银行是地方债市场的主要承销商和重要投资者,在“开正门、堵后门”的整体思路下,商业银行参与地方债市场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但也面临诸多机遇。

城投债市场演进47-48

摘要:化解存量城投债务,不仅地方政府要“节流”和“开源”,还要在地方政府和城投之间厘清现金流,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再融资。

中国金融杂志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发展应成为国家战略——访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大数据金融创新中心理事长费方域49-51

摘要:记者:金融科技已成为近年来最热的话题。作为这方面资深研究者,您认为哪些促使金融科技爆发性增长的因素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费方域:的确如此,金融科技现在成了全球一个超高频使用的商业术语,和它相关联的含义,包括以客户为中心、数据驱动、信息引领、技术赋能、持续的普惠、生态的重构等。

区块链代币的有效监管52-53

摘要:目前,各国都在尝试对区块链代币实施有效监管。总体上看,对各种代币从法律上进行准确定位、监管代币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范代币引发的金融风险等,是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一致的选择。对于代币带来的洗钱、非法融资、逃税等问题,都实施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