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17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卷首语
传统文化之美3-3

摘要:十一长假期间,各地文化景点游人如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文化之旅,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彰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文化是能够通达心灵的,也是丰富多彩的,笔者假日之旅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河南博物院,透过石器、青铜器到铁器的历史变化,仿佛听到文明演进的脚步,伟大的民族用智慧不断变革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嵩山少林寺,断臂立雪、匡扶正义的故事,以及出神入化的武林绝枝,酣畅淋漓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刚勇;在禹州神星镇,神奇的窑变孕育了钧瓷的古朴和变化,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

中国金融杂志特别报道
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发展9-2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从国内看,过去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和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行,趋势性、阶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经济金融发展面临全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新的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切实立足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经济金融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作出科学而深刻的论断,以新思想引领新常态,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为新时期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根本遵循。

中国金融杂志专栏:砥砺奋进的五年
全面提升央行信息化水平24-26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莩”的发展理念,贯彻实施网络强国、人数据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有力支撑央行履职;持续改进科技治理体系,建立以系统建设、系统运维和科技管理为支柱的大科技体系;完善金融业标准体系,引领和规范行业发展;协调金融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科技成果交流共享,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27-29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始终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推动金融创新作为主攻方向。近五年来,有关部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加快推进相关改革,不断完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广度深度显著提升,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民营银行差异化发屡
民营银行进入新征途30-31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银监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成熟一家、设立一家”的原则稳步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工作,持续加强差异化监管和风险监管,引导民营银行坚守市场定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目前,民营银行已实现常态化设立,经营发展稳健有序,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探索金融创新等方面取得不少新的突破,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

以科技创新促金融变革32-34

摘要: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下简称“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国内首家开业的专注于线上业务的民营银行。开业两年多来,微众银行始终坚持“四个不变”,即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变,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不变,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底线不变,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方向和原则不变,积极探索专注于线上业务的民营银行发展之路,取得了好于预期的发展成绩,也为国内银行业借助金融科技践行普惠金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

数字普惠金融的新模式35-36

摘要: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中国不缺一家金融机构,中国缺乏一个去支持80%没有得到良好金融服务的人,不仅中国缺乏,全世界都缺乏。浙江网商银行作为中国首批民营银行试点之一,其成立之初就定位于以互联网的方式服务“长尾”客户,聚焦干服务小微客户、服务农村市场。2015年6月,网商银行正式开业。截至2017年8月末,网商银行服务的小微经营者超过400万户,累计放款金额超过3300亿元,且不良率低于1%。同时,金融普惠需要数字驱动、场景融合,在打通交易链、物流链和资金链的同时,通过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

探路生态普惠金融37-38

摘要:重庆富民银行(以下简称“富民银行”)是我国中西部第一家开业的民营银行,也是民营银行群体中唯一一家由普惠金融集团牵头设立的,其主发起人已在普惠金融领域埋首深耕十三年。富民银行与其主发起人一脉相承,以普惠金融为自身定位,以打造普惠金融的中国样本为宏伟愿景。

服务科技创新模式探索39-40

摘要:以科技金融为特色,全面服务“三创”客群中关村银行以服务“三创”(创客、创投、创新型企业)为根本宗旨,以科技和数据作为基础支撑,致力于通过服务科技创新以及自身体制机制创新,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努力打造成为民营银行的旗帜、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的标杆。中关村银行的成立,是首都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全国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

民营银行发展经验借鉴41-42

摘要:银行业如何支持小微、三农,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而民营银行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尝试。民营银行经营机制更为灵活,业务创新更为积极,而这又是解决小微、三农类企业融资难问题所急需的。小微、三农类企业的融资难,很难通过常规的信贷方法解决,需要采取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并配合以组织架构或考核机制,创造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客户的需求。现行政策重点是新开办一批中小型民营银行,走差异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发展路径,来缓解小微、三农类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中国金融杂志专访
打造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金融中心——访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G)首席执行官Arif Amiri43-45

摘要:致力于金融基础设施及稳定高效的软环境建设 记者首先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是软环境建设.请您谈谈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的法律与监管环境是怎样的架构设置。Arif Amiri: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下称“中心”)是中东、非洲和南亚地区的主要金融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目前中心会员已经达到1750家公司。中心吸引了世界上大多数顶级银行、咨询公司和越来越多的其他类型公司,雇员数量接近2.2万人。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银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租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46-48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做好金融工作,需要把握好的首要原则就是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租赁作为连接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特殊纽带,可以打通境内外两个市场,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引导经济脱虚向实。在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及引进先进技术走进来的过程中,金融租赁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市场化债转股助力供给侧改革49-51

摘要: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来,市场化债转股工作稳步推进。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各类实施机构与钢铁、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中具有发展前景的70余家高负债企业签署了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协议金额超1万亿元。实践表明,市场化债转股在降低企业杠杆率、缓解企业财务压力、推进企业重组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积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52-54

摘要: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我国银行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回归银行本源,兼顾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主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回归主业是正道55-57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论断的内涵随着经济金融的深入发展而不断丰富。金融发源于实体经济,同时又服务于实体经济,二者共生共荣,不可分割。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年初的“两会”和7月份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大会议,无不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要求金融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和金融体系的核心,同时也是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好其应有作用责无旁贷。

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57-59

摘要:作为间接融资主导的经济体,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构成了全社会近80%的外源融资,负债端吸收了个人、企业、政府绝大部分结余资金。通过将负债端的储蓄转化为资产端的投资,银行业扮演了“润滑器”的角色,对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务要求,银行需要顺应新形势,进一步优化调整甚至重构资产负债表,推动业务的稳健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持续不断、强劲有力的动力支撑。

中国金融杂志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百年跨越60-62

摘要:1917年中国银行在香港开设分行,掀开了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百年发展的序幕。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已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国际银行网络和跨境业务运作体系。开启新的百年征程,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金融科技的突飞猛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的外部运行环境,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将为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国际化发展空间。

商业银行并购基金业务模式63-64

摘要:我国与成熟市场(美国)并购基金的主要差异 在管理依据方面,我国并购基金的专项法律建制暂缺。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PE)已经历一个世纪的发展,并购基金也有50余年历史,所以,并购基金设立、筹资、投资、退出的各环节都有据可行,有法可依。而现阶段我国并购基金设立和运作的主要依据,仍是广义上的基金管理和并购相关法规,缺乏专项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金投资者权益的保障边界,钝化了风险和损失下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的机动性,增加了并购基金交易的法律风险,阻碍了并购基金市场的进一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