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评论、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贷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电子化、证券市场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
  • 国际刊号:0578-1485
  • 国内刊号:11-1267/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96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49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金融 2015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以科技引领金融让金融惠及民生——写在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之际

摘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强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改革。特别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9-11

险资运用的改革创新与依法监管

摘要: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与成效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我们看到,改革力度之大,行业变化之快,改革成效之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得到全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积极评价,这也特别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反思经验教训,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防范风险至关重要。拓宽投资范围,切实将投资选择权和风险判断权交还给市场主体。一方面,不断拓宽保险资产配置领域,保监会陆续系列政策,放开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历史存量保单投资蓝筹股、优先股、创业投资基金等。
12-14

新常态下的信息化金融

摘要:新常态,是指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特别注意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推动金融业态不断创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快速向信息化金融迈进,为新常态下促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和保障。
15-16
中国金融杂志专栏:银行监管改革探索

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与退出机制——银行监管改革探索之十

摘要:七年前,很多人没有想到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会在金融体系最为强大、最为成熟的美国爆发,而且危机的强度和深度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1929年大危机。七年后,虽然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但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当今经济金融体系也展现出了更为成熟的一面:1929年大危机后,金融机构倒闭狂潮、金融恐慌全球蔓延、金本位瓦解、经济长期萧条、社会政局动荡等一系列恶性事件连锁发生,相互交织,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爆发;
17-21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跨境资金流动与监管

人民币跨境业务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自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跨境业务从小到大,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币跨境业务积极稳委推进,为我国企业带来跨境贸易、投融资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的便利和机遇。
26-28

自贸区跨境资金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在逐步逐项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进程。据评估。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七大类40子项资本项目交易中85%的基本可兑换。在人民银行的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30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有利于风险管理的账户体系来探索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改革。其中的境内资本市场开放、个人跨境投资、跨境融资、金融风险对冲管理等都是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中难度最高、风险较大的部分,也是可兑换改革进程中“最后一公里”的内容。
29-31

推动中俄跨境人民币结算

摘要:2014年以来,在俄罗斯卢布汇率大幅贬值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增速有所回落,对俄外贸企业也不同程度的遭受汇率损失。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倡导下,日益得到对俄贸易企业的重视和使用。但目前中饿跨境人民币结算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制约及监管框架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如何在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改进和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监管不容忽视。
32-33

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深圳实践

摘要:深圳市毗邻港澳,外向型经济发达,2014年对外贸易依存度达187%。与之对应,深圳市跨境资金流动规模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面对近年来复杂的跨境资金流动形势,深圳外汇局认真践行“五个转变”,坚持以业务创新促跨境资金监管与服务,扎实营造公平公正的外汇管理环境,既极大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又有效管控了风险,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4-36

本外币跨境监管联动探索

摘要:本外币监测监管联动机制建设主要着眼于工作层面,目的在于提升跨境资金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提升企业贸易便利化程度,及时识别和防范相关业务风险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于2009年试点推出,2012年在全国全面展开。经过五年多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国际结算货币和全球第五大结算货币。然而,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迅猛增长,人民币和外币跨境资金一体化监管的问题逐步提上日程。
37-38

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国际借鉴

摘要:实行宏观审慎监管比严格资本管制更符合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可以在获得开放经济带来的利益的同时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所产生的风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人民币跨境流动和国际使用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4年人民币跨境收支9.95万亿元,占全部跨境收支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同时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逐步拓展。
39-40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美国国债市场的结构性演变

摘要:国债市场操作组织(TMPG)了一份指导性的白皮书,对市场最佳做法进行了更新,为涉及电子和自动化交易业务的企业和交易场所制定了一系列新指引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被认为是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来源。事实上,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全球的投资者,不管是机构、散户投资者还是外国央行,他们持有美国国债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其安全性和流动性。美国深度的、流动性较高的国债市场也有助于巩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41-43

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论及战略

摘要:目前处于由中等收入向中离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和体制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生动力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增长将中国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中等收入水平。目前处于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即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点,必须正视问题与挑战,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和体制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生动力,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实现经济发展的“两个中高”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必须着力实施六大发展战略。
44-46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建设新型金融智库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金融智库

摘要:2015年1月20日,中办、国办联合公开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迎来了最好的时期。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众多战略的实施更需要发挥金融智库的巨大作用。为此,本刊特约请相关金融机构及重要智库专家对我国新型智库的建设发表看法及建议。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围绕中国智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各类智库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智库在国家战略决策体系中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7-49

开发性金融智库建设

摘要:新的形势为国开行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开行智库须进一步突出自身特点,完善研究体系,打造“拳头产品”,树立“智库品牌”2015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得以明确。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始终把为各级政府、企业提供智库服务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智库服务已成为开发性金融发挥其独特作用的核心元素。
50-51

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摘要:建设新型智库,既要遵循智库发展一般规律,准确完善智库功能定位,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始终坚持智库发展的正确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应对新机遇新挑战的客观需要,对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改革发展伟大事业,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2-53

金融智库与国际金融治理

摘要: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需要金融智库的国际参与,为国家宏观战略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出谋划策,构筑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桥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我国智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为各类智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机遇。以金融研究为重心的智库,同样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崛起与金融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金融智库所承载的责任、所运营的范畴将大大超过以往,尤其在国际化方向能发挥的作用更是越来越重要。
54-55
中国金融杂志商业银行

公司金融助力“一带一路”

摘要: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全貌得以正式公布。在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我们看到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成为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主要合作内容,而资金融通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58-59
中国金融杂志经济观察

我国是否存在资本过剩问题

摘要:判别我国资本是否过剩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源于资本的增加和资本效率的提高。一方面,大规模投资带来的资本增加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990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以后始终保持在15%以上,GDP中资本形成总额占比上升到48%。根据我们的测算,1979~2013年资本对GDP增长的贡献比重平均为57.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甚至达到70%~80%。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