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评论、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贷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电子化、证券市场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
  • 国际刊号:0578-1485
  • 国内刊号:11-1267/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96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49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金融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高端访谈

引领女性微金融服务——访国际金融公司(IFC)副总裁冯桂婷

摘要:冯桂婷(Karin M.Finkelston):国际金融公司副总裁,负责全球战略合作。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关注于私营部门的发展机构。冯桂婷女士主要负责与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一起创造有影响力的商业机会,应对新兴市场的重大发展问题。冯桂婷女士于1996年作为投资官员加入国际金融公司,并先后担任国际金融公司中蒙区首席代表、东亚太平洋局局长、亚太地区副总裁等职务。
9-11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新常态下对外开放战略

摘要: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对外开放仍将会继续成为中国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继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中国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已经为负数,人们认为出口对推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有限。那么,在寻求新常态下发展动力的时候,对外开放是不是还会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然在部分人心中存有疑惑。笔者认为,中国必须要坚定以创新的精神,
15-16

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践

摘要:在国务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政策引导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模总计3000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1000亿元。作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千亿元发行任务,有力助推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17-18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银行信息化变革

互联网共享与信息化银行

摘要: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渐快,特别是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标志性产品问世以后,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讨论日趋热烈,其中关于内涵、外延的讨论尤其多。有鉴于此,笔者不打算就互联网金融本身再作过多研究,而把讨论的重心放到商业银行怎样适应互联网金融大格局,放到信息化银行建设这样一个主题上。应该说,对于信息化银行建设,所有商业银行莫不高度重视,采取的措施令人眼花缭乱,
19-21

信用卡互联网化转型

摘要:信用卡作为银行直接服务客户的金融产品,与电子化技术、大数据结合得最为紧密,也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客户互联网的发展进程,是时展一个不可逆转的巨变,传统的金融生态正经受着一次革命性的重构。从最初的物理渠道迁移发展到互联网支付、融资、理财等创新,传统的商业银行就像是一块海绵,每一个孔隙都已被互联网浪潮渗透其中。信用卡作为商业银行基础的支柱性业务,
22-24

互联网与金融产业链重塑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如何在新的金融服务价值链中重塑自我价值、实现持续发展,是金融服务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当金融行业遭遇互联网,两种行业理念相互碰撞、融合:传统银行业植根于国家信用、信息不对称下的中介地位,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严格的风控能力;互联网产业则恰恰相反,其核心价值是开放、平等、分享、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互联网基因注入传统金融领域,以"去中心化"打破了传统领域和行业的垄断,
27-28

直销银行模式探索

摘要:近几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直销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在业务模式、产品设计、管理架构上都有别于传统银行借由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强力渗透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并以成本、时间、空间上的巨大优势呈现出种种优越特性。面对互联网巨大的客户资源蓝海,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顺应时展要求,各家银行纷纷加入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行列中。为顺应新形势下金融业改革趋势和市场需求,
29-30

银行网点转型的方向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银行网点这一传统意义上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渠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一方面,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客户的金融消费模式发生很大改变,其对物理渠道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综合化、场景化,超出了传统网点的服务范畴。因此,如何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创新网点的服务模式,
31-31
中国金融杂志视点

国际收支运行新常态

摘要:"藏汇于民"和"债务去杠杆化"的调整路径,从宏观上来讲有利于外汇供求平衡,从微观上来讲有利于企业部门减少货币错配,更好地应对资本流动的冲击2014年,在"三期"叠加、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运行也进入新常态,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趋于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有进有出、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的新情况、新变化更加凸显。我国跨境资金双向波动更加明显国际收支进一步趋向基本平衡经常项目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从国际收支口径看,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527亿美元,
32-34

外储之于对外投资的作用

摘要:从长期看,对外直接投资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决定的;从短期看,这是化解当前对外开放低效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利用外资大国向对外投资大国转变的关键节点,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利用外资规模。从长期看,这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决定的。从短期看,这是化解当前对外开放低效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充分认识到发展对外投资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完成这一转变。
35-36

汇率市场化中的风险控制

摘要: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的稳定性在降低,汇率的过度波动将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给外汇管理带来挑战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是外汇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开汇率波动幅度限制,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点。2014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2014年以来,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并取得新进展。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趋势发生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
37-38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村镇银行发展创新

村镇银行的普惠力量

摘要: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开发银行创新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善了"以市县合作为基础,以平台与合作机构建设为手段,以多级风险分担和补偿为保障"的融资机制和村镇银行经营发展模式,为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金融普惠,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
39-41

村镇银行的培育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村镇银行培育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时期,要处理好村镇银行培育发展中的六种关系村镇银行培育发展现状2006年,银监会立足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借鉴国际农村金融改革经验,引导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积极探索我国农村金融"增量式"改革发展路径。八年来,银监会始终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培育原则,审慎选择"先试点、后推广"的培育路径,创新实施"东西挂钩、城乡挂钩"的培育政策,
42-44

村镇银行治理中的关系

摘要:发起银行与村镇银行的关系,归根结底是基于股权纽带和责任纽带下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关键人身上承载的文化因素成为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成败的关键村镇银行与其发起银行之间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公司治理问题。由于政策设计因素和村镇银行自身特征的因素,这一问题成为村镇银行公司治理实践中一个关键问题。晋城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现有7家,分布在山西省内4个地市,均以"太行"命名。从2008年11月4日第一家陵川县太行村镇银行开业至今,发起并支撑引领这7家村镇银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碰撞、
45-46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提升县域金融活力,村镇银行可以借鉴他山之石,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从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落户,历经8年发展布局,目前全国村镇银行数量已突破一千家,辐射面积不断扩大,支持"三农"经济的特性明显提升。村镇银行的发展优势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差异化、本土化经营策略,迅猛发展,
47-49

村镇银行制度的反思

摘要: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的规模小和管理水平低这两个现实问题往往成为制约其服务质量提升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3年初,中国银行业改革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思路进行推进,在此过程中,一些大型商业银行逐步撤出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地区,县域乡镇一级主要依赖县域农村信用社和中国邮政银行网点提供金融服务,部分农村地区出现"金融真空"现象。针对这一状况,
49-50
中国金融杂志金融监管

引领银行业稳中有进

摘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常态"这一重大论断,既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基本遵循原则,也对银行业经营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银行监管部门,更应认清形势,
51-52

构建金融监管新模式

摘要:随着金融脱媒、国际化、互联网化的快速推进,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原有的分业监管体系亟须全面提升。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的本质是风险的跨时、跨市场配置,金融监管的核心就是防范风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监管部门职能发挥有限的背景下,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