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评论、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贷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电子化、证券市场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
  • 国际刊号:0578-1485
  • 国内刊号:11-1267/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96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49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金融 2014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从保险大国走向保险强国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现代保险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保险业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建设一个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12-14

外汇管理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摘要: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提出外汇管理要实现“五个转变”: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到“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转变到“负面清单”。五年来,外汇局围绕着“五个转变”,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在简政放权上先走了一步,早改了几年,积累了经验。
15-18
中国金融杂志特别报道

走向现代治理的中国金融业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历65个春华秋实。65年来,伴随行经济祉会翻人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国金融事业日新月异;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日益完善,监管有效性持续增强,服务品种不断创新,全方位的金融市场逐步形成,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金融成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23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新中国的金融事业

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摘要:新中国成立65周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重大进展,政策性金融改革实现突破,农村合作金融规范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利率汇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下,金融在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锐意创新,取得了巨大成效。本期专题约请各金融机构主要领导对新中国成立65周年来我国金融事业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24-26

做金融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摘要: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农业银行成立60多年来,始终牢记使命、努力践行责任,在新中国不断成长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致力于服务“三农”、服务城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农业银行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长为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国有控股大银行。截至2014年6月末,农业银行总资产达到16.01万亿元,贷款总额7.84万亿元,存款总额为12.81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9.9%、8.5%和8.5%,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努力发挥着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
30-32

提升全球一体化金融服务能力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以“一带一路”为主轴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将加快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推动力。中国银行历经风雨,始终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应发挥国际化、多元化的优势,承担起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重任。
33-35

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

摘要:今年10月1日,在新中国诞生6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中国建设银行迎来了成立60年纪念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建设银行不论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阶段,始终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立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时俱进,制定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引领全行不断跨越,成为在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
36-38

开启一流金融控股集团新征程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业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蜕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业更是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光大集团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早期“窗口公司”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日益发展壮大,实现了由实业到金融业为主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力推的重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建设一流金融控股集团开启了新征程。
42-44

始终坚持银行发展的市场导向

摘要:金融发展的背后往往是实体经济的壮大,新中国经过65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银行业也正在令人瞩目地崛起。但总体来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技术性破产”的危机,同时,国有经济主导下的国有银行仍是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核心,而且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还不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市场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等金融改革将不断推进,再加上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现状,中国银行业能否适应经济体制转型,能否真正迎接全球金融竞争等问题都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45-47

中小银行的历史性跨越

摘要:6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6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史诗,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65年间,中国银行业也实现了长足发展,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其中,广大中小银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粗放到规范集约、从风险积聚到资产优质、从基础薄弱到业绩领先的转变,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8-50

全面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摘要: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银行业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后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商行作为银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随金融改革而生、伴实体经济而行、与中小企业共荣,谱写了精彩的历史篇章。
51-53

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常态

摘要:近来,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对“新常态”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经济增速是适度的,与潜在的增长率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二是强调环保、民生,强调发展质量;三是创造有利的经济制度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目前已进入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转型将对商业银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54-56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突破

摘要:农村金融与共和国同生共长,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尤其在农信社改革试点之后,农信社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业务指标迈上新台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之下,中国农村金融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56-58

“小银行+大平台”农村金融模式

摘要: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5周年,我国农村信用社也走过了60多年改革发展历程。6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几经曲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特别是2003年深化改革、成立省级联社以来,农信社的发展速度、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和服务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以江西为例,江西省联社自2004年5月成立以来,按照“小银行+大平台”的发展战略,在大力推进各成员行社机制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机制灵活优势的同时,不断做强做优省级管理和服务平台,克服了“小银行对接大市场”“社区银行对接开放性客户”和“独立自主经营与系统风险防范”等种种矛盾,弥补了成员行社业务竞争中的“短板”。
59-61
中国金融杂志专访

金融教育的历史使命——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

摘要:记者:在新中国诞生65周年之际,请您从人民银行重视金融教育兴办行属院校,谈谈中国金融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 吴晓灵:金融教育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话题。65年来,人民银行始终对培养金融人才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满足经济建设对银行专业人才的需要,人民银行在1951年即发出《关于全国各区、分行筹设银行学校的指示》,在华南、华东、上海、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陆续建立了多家银行学校。
62-64

金融应适应新常态——访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摘要:记者:近一段时间,大家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话题讨论较多。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杨凯生:自从决策层提出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新常态以来,无论是从事经济实务工作还是搞理论研究,人们对此讨论都较多,但都普遍都接受这个判断,认为我国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态势将发生重要变化。前不久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我也对这个问题谈了看法。
65-67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大金融框架下的金融发展

摘要:大国崛起需要大国金融。从长期的视角来看待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大国的金融崛起几乎总是与其经济崛起同步实现的。对于未来中国而言,在新中国65年的发展基业之上,全球视野下的金融发展应该充分体现其战略定位,通过构建稳健、高效、统一的大国金融体系,有效支持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和社会优化,全面服务于大国经济和金融崛起的双重战略需要。
71-73

美元和人民币的未来之路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所有主要的工业国家中,只有美国保留着高度发达且自由开放的金融系统。其他国家的居民(只要不受本国外汇管制)可以自由开立美元银行账户、买卖美国国债,因此美元迅速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采用单一关键货币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美元迄今仍是如此,尽管其他工业经济体已经开放了其金融体系。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