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金融杂志

《中国金融》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0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特稿、评论、金融监管、金融与经济、贷币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电子化、证券市场等。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 主办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
  • 国际刊号:0578-1485
  • 国内刊号:11-1267/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2-496
  • 创刊时间:1950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9
  • 综合影响因子:0.49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金融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封面文章

把现代治理融入金融改革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框架下,以市场为核心的金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围绕放松管制、改善治理、重塑流程、提高效率等环节的改革风生水起。金融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现代金融治理,就没有现代金融体系。这些年,我国金融治理建设取得长足进展:金融制度逐步完善,金融政策与监管的透明度增强,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善。但金融治理从形似到神似依然任重道远。
3-3

要闻回顾

摘要:2月13日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申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理财产品债券账户的管理人、为申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提供服务的托管人.申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应具备的条件等事项。
8-8

保持百年大行基业长青——访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

摘要:“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在此次采访中,田国立董事长多次提到这一点。一方面,他强调了大银行服务经济社会的责任,要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他认为银行应找准市场角色和定位,致力于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采访中,田国立董事长前瞻性的理念、务实的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位百年大行的掌舵人身上,我们了解到了新时期银行家的战略思维和改革方略,也感受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有理由对中国银行未来的改革发展充满期待。
9-11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摘要:编者按:持续推进的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解决了农村基本金融服务问题,但由于农村金融本身的特性等I'4题,农村金融仍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需要处理好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以及不同层级监管之间的关系。而在利率市场化等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思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对策。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进行了探讨分析。
12-14

农村金融改革新命题

摘要:在新时期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金融需求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市场建设将在客观上成为下一阶段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基本主题
16-18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摘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鲜明提出的政策主张。自1848年德国成立世界上第一家合作金融组织一~拉夫森(FriedrichRaiffeisen)信用合作社以来,合作金融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且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合作金融组织都广泛存在。目前,以信用合作社(CreditCooperative)、合作银行(CooperativeBank)或信用合作社联盟(CreditUnion)等为主要形式的合作金融组织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合作银行至今仍是国际上有竞争实力的金融机构,如德国合作银行、荷兰合作银行等。
22-24

增强农信社支农功能

摘要:经济转型升级等因素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对其支农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27

探索农信社改革新模式

摘要:理顺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建立分层监管机制对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提升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力意义重大。
27-29

农村金融改革的着力点

摘要:在加速推进中国金融改革,进一步发展多层次、竞争性金融组织体系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农村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推进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金融部门和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央部署,农村金融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30-31

农信社股改正当时

摘要: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路径曲折,历史包袱沉重,内部管理松弛,风险不断累积,加快推进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事实表明,我国缺乏合作制发展的土壤和环境,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追求名义上的合作制已没有现实意义,对农村信用社进行彻底的股份制改造,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32-32

金融改革发展中的套利

摘要: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的金融发展和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中国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一般认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矛盾是由于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造成的。但是,仅仅依靠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是否足够呢?在理论上我们可以问:如果现在放开所有的管制,把金融资产定价完全交给市场,是否就一定会形成一个完善的定价机制?中国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应该说市场化程度很高,
34-36

完善流动性风险治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摘要: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2014年2月,银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构建了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对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水平,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办法》引入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首次提出的全球统一的流动性风险定量监管标准,也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实施《第三版巴塞尔协议》。
37-40

流动性新规与资产负债管理

摘要:为防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银监会于2014年2月19日正式颁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与国际流动性监管标准接轨,大幅提升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41-42

启动我国巨灾保险制度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保险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面对频发的巨灾事件,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巨灾保险制度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建设实施阶段,深圳、云南等地的巨灾保险试点将提供先试先行的经验。同时,围绕巨灾风险分散转移的新模式、新工具也不断涌现,有的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有的尚待深入研究。为此,本刊围绕巨灾保险的发展进行解读和分析。
45-47

巨灾风险转移新模式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自然灾害事件频发,全球社会经济系统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直接打击和间接影响,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巨灾的管理迫在眉睫。风险转移是区域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分散灾害风险、补偿灾害损失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手段。在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较大、GDP占比高,而以保险为代表的风险转移体系尚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其分散风险的作用,尤其难以覆盖巨灾损失。因此,在完善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的同时,更要大力发展创新性风险转移工具,为巨灾风险管理寻找新途径、新出口。
48-49

破题巨灾保险制度

摘要:近年来,我国巨灾发生的频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几乎年年都发生巨灾事件。面对严峻的巨灾风险形势,尽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已日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保险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这一来自决策层的拍板,使巨灾保险的制度建设从研究讨论走向实质性的建设实施阶段。
50-50

巨灾风险指数保险

摘要:指数保险在政府巨灾风险管理的应用为更好地解决灾后救助和灾后重建的资金支持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案
51-52

巨灾风险侧挂车业务

摘要:“侧挂车”是国际保险市场最新兴起的创新性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之一,为保险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