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08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抓住机遇 形成特色地方金融9-10

摘要:2008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农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改善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中国发挥了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获得国际好评,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将长期快速发展。一些国际机构估计,2008年中国制造业总量将占到世界的16%,超过美国的15%。持续发展的条件很多,但是我们也要有高度的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中国金融杂志专栏:纪念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六十周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回顾和展望11-13

摘要: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和我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大背景,赋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被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程,展望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于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金融出版社新书16-16

摘要:《金融一体化中的中国金融开放》,《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操作流程》

一路坎坷 一路凯歌——抗战时期的货币战争17-18

摘要: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毅然挺进敌后,开辟多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战斗。在军事战争的同时,还进行着一场鲜为人知的货币战争。当时,日军不仅要沦中国为其殖民地,还妄图使中国成为其侵略亚洲“以战养战”的资源供给地,大肆搜刮金银,伪造中国货币,套取外汇,抢夺物资。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克敌制胜的正确路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根据地设立银行,抵制敌伪钞票,保护人民财产,发展经济,保障部队供给。

中国金融杂志专访
创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访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席克里斯·吉布森-史密斯(Chris Gibson—Smith)20-23

摘要:记者:感谢克里斯·吉布森-史密斯先生生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目前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态势。 吉布森-史密斯:我们就从交易所并购开始谈吧,因为这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回想起来,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前,世界上600多个交易市场各自为政相安无事,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以及机构投资者希望交易所提供更方便快捷、价格更低廉的服务,由此引发了交易所之间的跨国并购,并使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房地产市场发展与信贷风险防范
正确认识房地产市场波动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24-26

摘要: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总体趋势是快速发展,其间会有周期性波动,调控政策的重点应是防止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全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相差较大,因此调控需多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

房地产市场凸显三大趋势29-29

摘要: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镇化趋势加快、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国家统计局最近经济述评称,在长达10年的房价上涨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向理性回归。经过市场的调整洗礼后,我国的房地产业将凸显以下三大趋势:即土地要素市场的规范化、房地产企业的集约化和房地产开发融资模式的创新。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汲取美国住房金融自由放任的教训32-33

摘要:说起美国的住房,有两点中国人是没法比的,一是美国的住房条件和环境我们没法比。人口少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使美国除了少数家庭居住在城市中心的楼房里外,大部分家庭可以住在别墅里。到2007年,美国的人均住房面积为892平方米,是我国的三倍多。二是美国人的租房观念中国人没法比。在美国,家庭会将多余的房问拿出来出租,房主和租客混住在一套房子里。还有一些家庭短期外出,如一两个月,他们也会把房子出租出去,美国人并不在意租房住,所以,美国住房的自住率最高的时期也没有超过70%,租房居住很方便,很安全,住房租赁市场非常发达。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中国银行业“走出去”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把握机遇 防范风险34-35

摘要: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下,中国政府制定了“走出去”战略,即鼓励本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拓展海外业务,促进企业发展。在这一战略下,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具有双重意义:为其他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同时也是自身谋求国际化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需要。中资银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的“三部曲”后,国际化的渴望不断增强,加速了进军海外的步伐。然而,真正“走出去”后,中资银行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广阔的市场,更有重重的陷阱和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但要实现成功“走出去”,中资银行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资商业银行“走出去”的策略提示36-38

摘要: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历程可简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开放的形式接受国际通行或主流游戏规则,即“业务走出去”;第二阶段,以进入海外市场的形式逐步融入当地社会,即“机构走出去”;第三阶段,以业务拓展的形式经营海外当地市场,并力争成为当地本土化银行,或当地领先银行,即“影响力走出去”。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已经历了“业务走出去”阶段,大部分处于“机构走出去”阶段,个别已迈进“影响力走出去”阶段。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面临的法律与合规风险41-43

摘要:我们银行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风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法律与合规风险。因银行客户欺诈,银行信息披露不实,违规放贷等原因引发集团诉讼,监管处罚案件在海外屡见不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国际银行海外扩张的启示44-46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资银行加快了“走出去”海外发展的步伐。对于中资银行特别是五家国有大型银行的海外发展和国际化转型,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海外发展之路怎么走?笔者对国际大银行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为中国国有大型银行提供战略发展参考。

中国金融杂志视点
美国货币政策走势及对我国的影响50-52

摘要:美国经济低迷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仍有反复濒临衰退的可能,通胀存在不确定性,但未来几个季度将不至于失控,美国货币政策未来取向仍将以保增长为第一要务,大幅加息的可能性很小,追加流动性的可能性增大。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动影响下的中国宏观经济53-54

摘要:美联储史无前例的降息举措和贷款政策,显著改变了全球金融市场生态大量短期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全球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飙升,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中国金融杂志经济观察
新一轮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55-57

摘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为短期内资本管制条件下中国实现经济对外均衡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在长期中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根本性制度保证。

外需下滑的可能性及应对之策58-59

摘要:努力防止我国出口增长出现过快回落,尤其不要低于GDP增长速度,防止由于外需偏冷导致国内消费和投资由偏热转向偏冷,应当是今年外贸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

中国经济的低点或在明年中期60-61

摘要:政府即使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初推出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以及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效果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开始显现。故此,明年中期很可能是经济指标最“难看”的时期——“滞”与“胀”组合都将达到顶峰。

英国对冲基金管理的最新标准及启示61-63

摘要:据2007年9月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全球2/3的对冲基金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创。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布的数据进一步显示,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任欧洲一级杠杆市场中所占份额约40%。因此可推知,对冲基金承担了次贷危机25%的投资损失,使其成为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由干对冲基金不需要像银行机构和上市公司那样定期披露财务报表,因此,其长期游离于监管范畴之外,且缺乏必要的市场约束。鉴于这种情况,英国政府干2007年10月止式宣布对对冲基金实施监管,并快速组建了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前身为对冲基金工作组,HFWG),又干2008年1月了对对冲基金实施约束管理的《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标准》(HFSB standards,以下简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