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06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加快上海保险业的改革发展
充分发挥保险功能 积极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10-13

摘要:十海是我国民族保险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第一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上海保险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是国内保险市场最为成熟和发达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共有保险公司67家,实现保费收入334亿元,占全国保费收入的6.8%,市场规模列全国第四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为3.7%,人均保费达到2452元,均居全国前列。上海保险业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努力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创上海保险工作的新局面14-15

摘要:我们召开的上海市保险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市保险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结合上海实际,积极配合中国保监会,推进上海保险改革发展工作。

努力完成上海保险业“十一五”发展的总目标15-17

摘要:“十五”期间上海保险业的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保险费总收入达333.62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6.77%,市场规模列全国第四位,比“九五”末期(2000年的127.22亿元)增加206.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2.45%。保险深度(保费与GDP之比)3.66%,比“九五”末期(2.8%)增加了0.86%;保险密度(人均保费)2452元,比“九五”末期(969元)增加了1483元。2005年底,上海各保险公司(含法人公司)总资产为3605.48亿元。

上海保险业积极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17-18

摘要:近年来,上海保险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在于,上海保险业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地创新服务形式和业务品种,在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获得了发展壮大自身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腾飞的澳门
加强金融合作 促进澳门经济发展——访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丁连星19-21

摘要:记者:澳门回归祖国已经整整7年了,您从澳门回归前夕至今一直担任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一职.无疑对澳门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具有深刻的认识。在过去这些年中,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亚洲一度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澳门的经济金融形势一直比较稳定,银行机构经营业绩增长显著,首先请丁主席介绍澳门经济稳定发展的经验以及澳门金融服务业的主要特点。

在迎接挑战中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澳门回归以来经济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22-24

摘要: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在回归前几年,澳门经济持续下滑,连续多年负增长,1996年至1999年本地生产总值连续四年负增长;失业率高企,1999年失业率高达6.4%;居民收入下降,1999年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比1996年还低。整体经济低迷,营商环境恶化,治安不靖,投资者却步。

稳健发展 再创新猷25-27

摘要:1950年6月21日,中国银行应融通全国金融的需要,到澳门设立分支机构。依照当时法规,这家分行以独资商号形式登记为“澳门南通银行”。56年来,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与祖国和澳门同呼吸、共成长,当年的小银号已成长为澳门最具规模的银行和最大的金融企业,为澳门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工商各业的兴旺发达,为广大市民的安居乐业作出了贡献。

把握本土化经营战略 积极融入当地社会28-29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作为中国工商银行跨国经营战略的重要部署之一,中国工商银行澳门分行在2003年成功落户濠江。三年来,中国工商银行澳门分行抓住澳门经济快速恢复增长的历史机遇,秉承“经营稳健、服务至诚、扎根澳门、共创繁荣”的宗旨,以本土化经营为中心,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努力为本地经济服务,各项业务迅速发展。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澳门分行在本地银行业界的存款余额排第11位,贷款余额和总资产居第12位,各项经营指标良好,中国工商银行的品牌在澳门当地得到了较高的认同。

澳门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运行情况分析30-30

摘要:2004年11月3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分行作为澳门人民币清算行,正式办理澳门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一年多来,在澳门金融管理局支持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下,各项服务到位,清算渠道畅通。截至2006年8月,参与人民币清算体系的各家澳门银行(以下称“参加行”)在清算行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5.46亿元,清算行在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5.45亿元,与参加行在清算行的存款基本相同,平均每月增加存款2482万元。澳门银行人民币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31-31

摘要:继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之后,我国最大的零售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也将于2006年10月底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将成为我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不仅可以解决一些长期困扰中国银行业的痼疾,提升整体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通过金融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2-34

摘要: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

中国金融杂志经济观察
企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劳动生产率调查35-37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顺差,比较优势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增强企业财富创造能力和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对就业产生了“挤出效应”。正确认识劳动生产率变化形势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对把握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制定正确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监管与发展问题40-42

摘要: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监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3年8月启动新一轮改革试点以来,迄今已历时3年多的时间。这一期间,银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人民银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及地方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严密组织,扎实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监管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勇立潮头 锐意改革——访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金维虹43-45

摘要:2005年10月19日,对于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有着五十四年发展历史的北京市农村信用社经历凤凰涅磐后获得重生,新生的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扬帆启航。当时,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金维虹曾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回顾了该行改革改制的曲折历程,提出了该行未来的发展设想与发展重点。一年过去了,在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一周年前夕,本刊记者再次采访了金维虹行长。

农村银行机构的改制与发展46-47

摘要:农村银行机构的改制,自200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以来,进展迅速。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60家农村合作银行和12家农村商业银行获准设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全市统一法人的农村商业银行与二级法人的农村合作银行。经过探索发展,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面貌一新,为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向现代金融企业转换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开业运营良好,在全国银行体系中异军突起,树立了农村合作金融的新形象。

对地级市市区多家法人联社机构整合的思考48-50

摘要:2005年,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时间虽短,但成效显著。作为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践的直接参与者,我们在一年多来的实践和思考中认识到:第一,农村信用社改革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制度变迁过程,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条件的需要,一旦条件成熟,就应顺势而为,否则就会导致制度需求与供给的紧张,从而阻碍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第二,相对于农村信用社监管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具有更基础、更核心的地位,也是更复杂、更费时日并且更具差别性的制度变迁过程。因此,下一阶段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中之重应该是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村信用社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而形成“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内在压力以及“自我发展、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从而肩负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选择51-52

摘要: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而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去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建成社区性的现代金融企业则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金融杂志银行业监管
我国银行信用评级的培育和发展53-55

摘要:银行信用评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信用评级的环境急待培育和改善。由于我国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很多商业银行身上的计划色彩还很浓,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评级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发行债务筹资的情况也不多,因此各银行对于银行评级的发展及作用还不甚了解。除了个别希望在国外上市的银行比较注重国外机构对自己的评级外,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国内的经营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评级的意义,更谈不上在发展中受到评级的约束。此外,监管当局对银行评级的认识也处于初步阶段,对银行评级的要求、实践和评级结果的运用还远远不够。这些都表明我国银行评级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