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06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卷首语
与时代同行——祝贺《中国金融》杂志第600期出版11-11

摘要:从1950年10月创刊至今,《中国金融》杂志已经出版了整整600期。一本金融专业期刊,历经56年而不衰,这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历史值得回忆,历史需要总结。600期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高度,值此之际,《中国金融》杂志社决定对过去的办刊历史进行回顾,对办刊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办刊工作提供借鉴,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中国金融杂志编辑部回眸
把《中国金融》杂志打造成为一流的财经品牌期刊——访《中国金融》杂志主编林铁钢12-14

摘要:记者:《中国金融》杂志创刊已56年,在出版600期的时刻,作为现任主编,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金融》杂志的历史发展情况。

600期回眸16-21

摘要: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中国金融》杂志第600期。 作为全国金融系统最早的专业刊物,伴随着当代中国金融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金融》杂志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56年来,中国金融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金融》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从解放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近年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从计划经济时代“统存统贷”和严格的信贷计划,到如今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改革初期关于市场与计划的讨论,到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保险业的大发展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中国金融》杂志与中国金融事业同荣辱、共兴衰。

中国金融杂志作者回忆
风雨同舟情谊长22-22

摘要:《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历时56年,刚好等于我参加工作的年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同舟,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的金融生涯、成长进步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成长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桂华皎洁时 回首情愈浓22-23

摘要:到今天.《中国金融》杂志整整刊发了600期.我作为金融战线的老兵.表示由衷的祝贺。 600期《中国金融》杂志.真实反映了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宏伟历程.记录了在这个过程中众多锐意进取的先进人物。翻阅600期刊物,人们会不由地感慨,多少金融领域睿智的思考在这里形成和展现,多少普通员工的心声在这里得到表达,多少国外同业的先进经验在这里被展示.多少初入金融业的新手从这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得以在金融大潮中更加有力地去搏击。

与时俱进 精益求精24-25

摘要:殷介炎在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期间,曾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在《中国金融》600期之际,他欣然为刊物题词:保持格调,积淀文化。他对本刊记者说,一本好的刊物,不仅仅记录和反映了历史,还厚积了文化。《中国金融》杂志就是这样的刊物。在创刊的五十多年时间里,通过600期刊物,对新中国金融事业进行全景式记录和反映的同时,也积累了灿烂的金融文化;反过来,文化也强化了刊物的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他希望,今后的《中国金融》杂志文化特色会越来越鲜明,文化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

金融业者的家园25-25

摘要:《中国金融》杂志的编辑记者与别的媒体的不一样,记者成群的场合,你也许见不到他们,而当你一个人正想说话没对象时,会静静地走过来,听你聊个透。对此我深有体会,我有好几次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接受《中国金融》记者采访的。

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财经大刊26-26

摘要:《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有特别的缘由表示祝贺,这个特别的缘由还要从我的工作说起。 《中国金融》杂志自1950年创刊起,一直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办,受到人民银行历任行长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人民银行对自己的这份刊物委以重任,寄予厚望。为了使《中国金融》杂志更好更快地发展,人民银行不仅关心刊物的定位、办刊方向等问题,还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我2000年2月25日起任人民银行副行长,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从此,这份刊物的成长、发展就与我息息相关了。

直挂云帆济沧海28-29

摘要:《中国金融》杂志即将迎来第600期的出版。欣闻杂志社将以“新中国金融业56年的发展与《中国金融》杂志56年的办刊历史”为主题,开展办刊历史回顾活动,本人感慨良多,忍不住提起笔想写点什么。

风雨情浓 刊香岁月28-29

摘要:历史总在一些特殊的时刻留下印记,五十余载的风雨兼程已成过往,半个多世纪的刊香岁月屡续辉煌。作为中国金融出版社旗下的一员,《中国金融》杂志秉承“植根金融土壤、服务金融事业”的理念,并以其权威性、专业性、敏锐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树立了其在金融媒体领域不可动摇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在全面实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金融》杂志迎来了自己的第600期。

历久弥新 再创辉煌30-30

摘要:对于《中国金融》杂志来说.发行第600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中国金融》在其创刊以来50多年的岁月里,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陪伴了中国金融职工队伍50多年的成长征途。我们这一代金融工作者,可以说是读着《中国金融》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从事金融工作30年的金融人,我自己是从1983年开始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的。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在《中国金融》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目为《谈谈银行部门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对我而言.这篇文章的发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喜悦和鼓舞,更是我此后20多年不懈前进的动力。

《中国金融》与我同行31-31

摘要: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的第一次接触,要追溯到24年前的1982年,当时我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从事金融研究工作。那时国内的金融研究工作刚刚开始复苏,加之信息不畅,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寥寥无几,真可谓“一纸难求”,而《中国金融》杂志就是我所在部门当时屈指可数的几种参考资料之一。当时是《中国金融》杂志再度复刊三周年,杂志以其主题紧扣宏观政策脉搏,金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写作文风清新朴实,成为我们竞相传阅的“宝典”。

《中国金融》引领我进入“红色金融收藏”32-32

摘要:1976年,我告别了农村插队生活,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银行员工。在次年一次清理旧房时,意外发现两份旧得发黄的《中国金融》周报(《中国金融》在1958年10月至1960年中期曾经以周报的形式出版)。由于“”的原因,《中国金融》早在1966年9月就已经停刊。这两期周报的出现让我倍感兴奋,其中有两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在头版新闻登载了、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金融家关爱金融工作的活动报道;二是刊登有陕甘宁边区银行及其货币发行的回忆性连载文章。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两份报纸珍藏起来。

我喜欢《中国金融》,因为她权威而精致32-33

摘要:在众多的金融类刊物中,我更喜欢《中国金融》杂志。她是仅有的一份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一路走来的金融期刊。积淀是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她给人以沉甸甸的质感,就像她所承载和讲述的对象——金融一样。正如货币在市场上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一样,《中国金融》杂志在目前的金融类刊物中,同样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是《中国金融》杂志的特点,也是她的优势。金融类刊物的读者最想获得什么?就是权威人士的权威话语。这是我喜欢读她的最重要的理由。

中国金融杂志编者回顾
在创办《中国金融》杂志的日子里34-34

摘要:《中国金融》杂志创办于1950年,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最难得的是“中国金融”杂志不仅历史长,而且还与时俱进。不仅保持政策性、指导性的特点,而且增添了知识性的内容;还介绍了蒙代尔、斯蒂格利茨等一批国外学术专家的观点。我衷心祝福这份刊物越办越好,为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

改革创新 攀登新高35-35

摘要:得知《中国金融》杂志今年9月出版发行总第600期,惊喜之余,不禁思潮起伏,精神振奋。兹记述个人感悟片断,以表祝贺。 从1950年10月1日出版发行第一期到现在的第600期,《中国金融》杂志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苦跋涉,风霜雨露,记述了我国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灿烂景观,为我国金融战线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有用之才。

探求36-37

摘要:我从《中国金融》杂志初创时期的一名新兵,以至退休以后的五十余年里,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旧情新谊,许多往事一时涌上心头,激情难已。这里略叙一二.以志纪念。

难忘办刊二三事38-39

摘要:我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近40年的平凡生涯中,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之前,我是《中国金融》杂志的热心读者,她成了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每期必读,对重点文章如读有所悟便写点学习心得,真是受益匪浅。阅读之余,也不时地试笔投投稿,得到了编辑们的悉心指点,更是终身获益。记得,1982年我从日本住友银行研修回来,以力之(下力量而为之的意思)的笔名写了一篇《住友银行的经营管理概况》的稿件,投给了《中国金融》编辑部。时任编辑部主任的冯春林同志对此稿非常重视,从稿件的内容结构到辞章语法都精心指导我进行修改,然后他又亲笔斧正,并加上“编者接”,在“国外考察报告”专栏首篇予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