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06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特稿
在改革创新中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6-7

摘要:随着改革发展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资本市场的机制在逐步转换,结构在不断完善,功能在平稳恢复,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进一步夯实,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也为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一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活动也在深入开展,成为国家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

拓宽邮储资金返回农村渠道8-9

摘要:2005年以来,银监会正式批准湖北、福建、陕西三省开展邮政储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标志着邮政储蓄结束了只存不贷的历史。邮政储蓄小额存单质押贷款的试办,给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时也为邮政储蓄将来办理资产业务和成立银行创造了良好开端。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经营
多层次金融市场与金融脱媒10-12

摘要:金融脱媒和多层次金融市场是宏观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都很关注的问题。“脱媒”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词。狭义地讲,当时是指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当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的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这个现象直接源于美国Q条例对存款利率的管制,Q条例的实行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低成本资金,但另一方面使人们感到将存款存到商业银行是不合算的。因此就有一些机构提供类似于存款的工具,以逃避Q条例的限制。广义地讲,金融脱媒不仅是指存款资金直接流向高息资产,而且是指资金需求方抛开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资金,可能不再向商业银行借款,而是直接在市场发债、发股票或者短期商业票据。对银行来说,就面临存款的转移和贷款需求的减少。

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2-14

摘要:金融脱媒,又称“非中介化”,是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地直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金融脱媒的长期趋势已基本确立并将加速发展。面对金融领域的这一重大结构性变化,商业银行应当在理念、体制、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应对现实挑战,努力把握重大机遇,大力促进战略转型。

体制转轨期的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变革15-17

摘要:金融脱媒:体制转轨期非对称性特征显著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金融体制转轨时期。体制转轨期的金融市场发展具有自身特殊的路径和轨迹。市场化改革取向赋予了经济主体更多的投融资选择权,但是转轨期间经济运行变数的增加以及市场机制功能的薄弱,又为经济主体投融资行为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与更大的波动性。金融脱媒同样也体现出浓厚的“转轨”色彩,即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体制转轨期的金融脱媒呈现出鲜明的非对称性特征。

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策略17-18

摘要: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正式启动,同时,2005年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金融脱媒的步伐。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的关注。

金融脱媒环境下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分析18-19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到金融自由化和“脱媒化”的影响,经营业绩大面积恶化,利润大幅度下滑,全行业亏损严重,破产银行和问题银行的数量急剧增加。在经历了80年代末的经营危机以后,美国商业银行从90年代开始实行全面的改革,通过调整发展战略、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在调整业务、改革机构和改善经营状况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到90年代中后期,美国银行业逐渐恢复了竞争能力,彻底扭转了经营困境。在资本市场发展如此繁荣的美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因为传统业务被挤占而一蹶不振,反而开创出了新的盈利空间,并与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共同促进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持续增长。

中国金融杂志专栏: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 积极支持湖北新农村建设20-21

摘要: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对湖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湖北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出口持续高增长非常困难,许多行业产能过剩,迫切需要扩大国内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从湖北情况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但农村投资不足、消费市场发展滞后、消费需求不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之一在于通过加大对广大农村的投资,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增加全省农民收入,将几千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消费需求,从而拉动和支撑整个湖北新一轮经济增长。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22-23

摘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不相适应 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性导致农村金融供给失衡。一是竞争主体缺乏。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虽然存在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但实际上,农村信用社几乎是惟一服务于“三农”的正规金融组织。由于经营活动地域限制明显,农村信用社之间竞争存在壁垒,并未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二是长期的市场准入限制压抑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转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同时加大了对非正规金融组织的管制力度。1999年,在全国范围撤销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并对其进行清算,结束了非正规金融的有组织状态。三是金融服务单一化,定价机制僵硬。面对近乎垄断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缺乏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以及差别定价的动力。在利率定价上,农村信用社对贷款定价管理不够规范,简单地根据贷款对象、贷款方式、信誉程度等因素分别确定统一的执行利率,并且贷款利率上浮占比和幅度随意性较大。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全流通下的证券发行
扶持优质上市公司 规范市场融资功能--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24-26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再融资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效率,2006年5月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自5月8日起施行。本文拟就《管理办法》相对于以往再融资规则的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尚需完善之处加以分析。

重启IPO 迎来直接融资新局面27-28

摘要:2006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自2006年5月18日起施行。这标志着因股权分置改革暂停一年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正式开闸重启。6月19日,中工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预示着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开始逐步恢复。

重启IPO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29-30

摘要:1998年中国改革货币调控机制以来,货币政策一直是以货币总量为中介目标。但该目标越来越有些难以琢磨,其中的原因很多,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影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定货币政策应考虑到股票市场的变化。

从中工国际上市表现看全流通股票发行制度的完善31-32

摘要:随着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挂牌上市,全流通IPO拉开了帷幕。上市首日,中工国际以17.11元开盘,最高达50元,以31.97元收盘,全天暴涨332.03%,最大涨幅575.68%,高达94%的换手率也创下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的最高纪录。但疯狂上涨之后是惨烈的下跌,连续5天跌停将股价打回开盘原位。对中工国际非理性的爆炒还引起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专门调查。

中国金融杂志专家论坛
中国经济近期应无通货膨胀之忧33-34

摘要:投资拉动物价反弹,但无通货膨胀之忧 最近两个月物价增幅有点反弹,4月份和5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分别为1.2%和1.4%,比第一季度有所反弹,说明产能过剩及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减弱。但不少人却将它解读为通货膨胀压力在加大。做这种判断的最主要依据是:中国最近几年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最近美国通货膨胀率上升。而实际情况是银行流动性过多或泛滥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增大,并爆发像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那样的高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是产生通货膨胀的一个条件,但要转化为真实的通货膨胀,还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实体经济因技术进步放慢或全面性的资源供应短缺使供求之间存在“硬缺口”(持续或逐步扩大的供不应求缺口)。后一个条件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及中国近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根本不存在,因高科技革命及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以及全球货物市场总体上面临的是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供求缺口较大主要存在于石油产品上,即使前一段时间存在像原材料供求缺口,也不过是一种“软缺口”,“软缺口”会导致价格水平的阶段性上涨,但持续时间不会很长。

政府收入分配原则及其政策体系构想35-36

摘要: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新提法以来,理论界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否还可以继续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原则展开了激烈争论,产生的分歧较大。笔者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仅过去是,而且将来很长时期都将是我国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的基本原则,但笔者认为,它不应该成为政府履行其收入分配职能的原则。在收入分配领域,政府遵循的原则应该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中国金融杂志专访
信用风险管理:中国商业银行行长重任在肩--访穆迪KMV公司执行董事白冉盛(Brian J.Ranson)37-38

摘要:经近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不良贷款比率从原来的两位数降到很低的一位数。但如何才能让这一势头持续下去,确保中国银行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呢?中国商业银行高管人员主动、积极引领各商业银行的日常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关键。就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职责问题,近日本刊记者对穆迪KMV公司负责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策略顾问服务的执行董事白冉盛先生进行了专访。

中国金融杂志运行分析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贸的影响分析39-41

摘要:汇率是影响进出口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论上讲,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一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使进出口量发生变化,并影响到贸易收支差额。汇率变化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一国货币对外贬值,有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不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因而会减少贸易逆差或增加贸易顺差;一国货币若升值,结果则相反。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分析41-43

摘要:目前在全球的外汇市场交易量中,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远远超过了即期产品的交易规模。我国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在中国银行试点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探索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其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相对稳定,外汇衍生产品市场规模一直很小。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给市场传达人民币浮动的信号,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