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金融杂志 北大期刊

China Finance

  • 11-1267/F 国内刊号
  • 0578-1485 国际刊号
  • 0.7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金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金融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稿、专题:金融系统LEI推广应用、专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金融、专家论坛、专题: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金融监管、绿色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视点、金融科技、评论、人物、全球瞭望、观察思考、史话、数据、基层声音、随笔

中国金融 2006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金融杂志专题: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6-7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职责。

深化改革 完善体系 形成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8-11

摘要:记者: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后,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十五”时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在支持“三农”问题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对此我们应如何予以科学总结?

推动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有效发展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13

摘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中央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新要求,农业发展银行将继续推进内部综合改革,完善支农职能,加快业务有效发展,形成全方位支农格局,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

实施农业银行业务经营战略转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15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银行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战略,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商业金融需求,大力实施业务经营战略转型,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

中国金融杂志特别报道:中国金融出版社建社50周年
努力做好金融新闻出版工作大力推动先进金融文化建设16-17

摘要: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庆祝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50周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为此题写了寄语,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我们衷心感谢黄菊副总理对金融出版工作的关心!

认真学习“寄语”精神 为繁荣中国金融出版事业多做贡献18-19

摘要: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建社50周年的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给我社发来了“寄语中国金融出版社50周年”,对我社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坚持走金融特色的强社之路——访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林铁钢20-22

摘要:记者:林社长,您好。今年5月份,中国金融出版社迎来了建社50周年。在50年的历程中,中国金融出版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几年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升。您能不能谈谈其中的经验有哪些?

站在新的起点上 再谱金融新闻出版华彩乐章——“中国金融出版社建社50周年暨推动先进金融文化繁荣发展座谈会”综述23-24

摘要:50年,弹指一挥间,积淀下的都是历史的厚重:50年,半个世纪的金融情缘醇香而久远。中国金融出版社在2006年这个不同寻常的5月迎来了它的50年华诞。作为直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以出版金融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坚持“植根金融土壤、服务金融事业、出版精品书刊”的办社理念,为传播先进金融文化、繁荣金融理论、普及金融知识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中国金融出版事业主力军的作用。

中国金融杂志经济观察
采取结构性微调措施 改善宏观调控——陈东琪谈近期经济形势与“二次调控”思路25-26

摘要:社会上对当前经济形势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观点是认为当前经济出现“过热”现象,甚至认为出现了全面的总体过热。其支持性指标如下:GDP增长偏快,2005年全年增速为9.9%,2006年第一季度就达到10.2%;投资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05年为26.7%,2006年第一季度为27.2%;房价上涨过快,2006年第一季度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为5.5%,其中北京等地上涨幅度较大;货币供应量M2增长很快,连续两个月超过18%;信贷增长更快,1~4月份信贷投放已经占全年计划的63%;等等。普遍认为,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尽管当期可能不会出现经济失衡,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投资膨胀。

中国金融杂志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调发展27-29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一直以“引进来”为主。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开始加快“走出去”步伐。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从而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应该看到,当前“引进来”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正在暴露出来,“走出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

循序渐进地解决进出口增长不平衡问题30-32

摘要:从贸易逆差到顺差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出口竞争力较弱,而进口需求非常强劲。所以,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进出口贸易逆差的年份多于顺差的年份。这与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有类似之处,也符合“两缺口模型”的经典理论,即当一国的投资大于储蓄(I〉S)时,一般都会伴随着进口大于出口(M〉X)的现象。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的几点思考32-34

摘要: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189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了2089亿美元,过去三年累计增加了5325亿美元。如果考虑到2003年年底和2005年年中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因素,我国这几年外汇储备的实际增幅更大。时下,人们对于外汇储备的问题又有诸多议论,笔者拟就此进行探讨。

进一步拓宽国家外汇储备的用途34-36

摘要:我国外汇储备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就一直呈快速增加的趋势。2001年末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2005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再增2089亿美元。截至2006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我国迅速增加并达到空前规模的外汇储备,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喜还是忧,对此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中国金融杂志金融视点:新会计准则的挑战
正视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经营和银行监管的挑战37-38

摘要:2月15日,财政部正式39项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体系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方法、概念,结合中国国情较好地解决了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尤其是对金融企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新会计准则体系与中国银行业的对策39-41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了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中国金融出版社新书41-41

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42-44

摘要:随着多项新订及修订国际会计准则的颁布,特别是于2005年开始生效、与银行业最相关的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和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AS39)准则修订版的出台,国际会计准则实施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已成为各国银行业监管当局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财政部于2005年8月25日了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制定基础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要求自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率先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我国银行业监管模式及会计政策变迁45-46

摘要:我国银行业发展经历了四种监管模式:信贷规模监管模式(1984~1992年)、合规性监管模式(1993~1998年)、合规与风险并重监管模式(1999~2003年)和全面风险性监管模式(2003年至今)。与不同时期的监管模式相对应,适用于我国金融企业的会计政策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