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5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

精神分裂症伴2型糖尿病抗氧化酶与空腹血糖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伴有2型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氧化酶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收集精神分裂症伴2型糖尿病患者67例(受试组),健康对照组59例(正常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空腹血糖(FBG)、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及空腹血糖(FBG)与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的相关性。结果:1受试组空腹血糖(FBG)较正常对照组升高(t=18.92,P=0.000),受试组过氧化氢酶(CAT)较正常对照组降低(t=-3.54,P=0.000);受试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较正常对照组降低(t=-4.28,P=0.000);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受试组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与空腹血糖(FBG)存在负相关(r=-0.66,-0.74;P=0.000)。结论:精神分裂症伴2型糖尿病患者抗氧化酶降低,存在氧化应激;抗氧化酶的水平与空腹血糖存在负相关,氧化应激可能参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糖代谢异常的中间机制。
1441-1444

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的关系:移情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移情及移情各因子在青少年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采用抑郁量表(CES-D)、神经质量表(FFIN)与移情量表(Empathy Scale)对合肥市两所学校的初中和高中共32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青少年的抑郁症状与神经质人格、想象、个人忧伤均呈显著正相关(r=0.19~0.55,P〈0.01);2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人格、想象、移情关注对抑郁有显著地预测作用(β=0.545,0.103,0.099;P〈0.05)。结论:想象和移情关注在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7%和3.1%。
1444-1447

手工制作联合药物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手工制作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依照医嘱服用药物治疗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研究组给予10周的手工制作治疗。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护士观察量表(NOSIE)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HAMA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2);2治疗后两组患者NOSIE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P=0.00)、(t=3.46,P=0.00)。结论:手工制作结合药物治疗及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及社会兴趣。
1448-1451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母亲养育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母亲养育方式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母亲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的4个纬度以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因子,对35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35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组的SSFD家庭气氛和系统逻辑维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6,P〈0.01;t=2.428,P〈0.05);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t=-2.122,P〈0.05),母亲偏爱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t=2.165,P〈0.05);3EMBU中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与SSFD中家庭气氛、个性化、疾病观念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363,-0.449,-0.349;P〈0.05),EMBU中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与SSFD中个性化和系统逻辑呈显著正相关(r=0.475,0.398;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6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母亲养育方式和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母亲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偏爱的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1451-1454

家庭和社区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和社区康复对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作用。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6个月的观察,在0、3、6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攻击风险评估表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间PANSS量表中的阳性量表、阴性量表、精神病理量表及总评均有显著差异(t=-3.080,-3.082,-2.527,-3.086;P均〈0.05)。两组间攻击风险评估表在3、6个月有显著差异(χ2=4.031,6.737;P均〈0.05)。结论:综合家庭、社区及部门间合作的康复形式,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减少冲动攻击行为。
1455-1457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

成都地区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抑郁、焦虑情绪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及抑郁、焦虑情绪水平。方法:采集进行健康体检受检者的疾病史、生化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32例受检者中,MS组为374例,人群患病率为36.24%,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MS组与非M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92,10.71,4.13,15.07,8.97,4.38;P〈0.05);2MS组总体、不同性别的SAS、SDS评分均高于非MS组,有统计学意义(t=4.59,4.03,4.13,3.44,3.93,3.98;P〈0.05);3男性MS组中,符合MS诊断指标越多,SAS、SDS评分越高(F=17.14,24.33;P〈0.05),女性MS组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抑郁与5项MS诊断指标呈正相关(r=0.22,0.18,0.15,0.20,0.20;P〈0.05),焦虑与4项MS诊断指标呈正相关(r=0.24,0.20,0.17,0.19;P〈0.05)。结论:抑郁、焦虑情绪与MS密切相关,应定期监测,注重负性情绪的疏导。
1458-146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职业心理

交通警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交通警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为交通警察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CS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疆地区的781名交通警察进行调查。结果: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在人格特质方面,男性交通警察精神质(t=-23.52,P〈0.05)、神经质(t=-3.27,P〈0.05)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外向(t=21.67,P〈0.05)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交警精神质(t=-11.91,P〈0.05)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外向(t=5.43,P〈0.05)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应对方式上,新疆地区交通警察依次采用解决问题(1.39±0.36)、求助(1.34±0.42)、合理化(1.32±0.44)、退避(1.31±0.47)、幻想(1.25±0.50)和自责(1.01±0.72)的方式;新疆地区交通警察除人际关系敏感(1.68±0.67)与全国常模没有差异外,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分别为(1.63±0.75)、(1.84±0.70)、(1.62±0.69)、(1.58±0.66)、(1.60±0.71)、(1.32±0.54)、(1.57±0.64)、(1.49±0.56)、(1.64±0.67)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9.09,4.98,8.05,5.60,4.78,6.39,10.32,8.92;P〈0.05);聚类后的4种人格类型和所占比例分别是外向稳定型(30.4%)、内向不稳定型(27.1%)、外向不稳定型(19.2%)、内向稳定型(23.3%);聚类后的4种人格类型个体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差异(P〉0.05),外向稳定型和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类型在自责因子上的得分分别是(0.92±0.71)、(1.10±0.70)(F=2.95,P〈0.05);在退避因子上的得分分别是(1.23±0.45)、(1.37±0.45)(F=3.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地区交通警察具有情绪稳定、性格温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1461-1465

精神超脱在企业员工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企业员工精神超脱、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精神超脱量表、职业倦怠量表(MBI-GS)和离职倾向量表对327名企业员工进行施测。结果:1精神超脱程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和离职倾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35,-0.387,-0.44,-0.314;P〈0.05),离职倾向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6,0.606,0.21;P〈0.01);2精神超脱在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之间调节作用显著(F=66.251;P〈0.05)。结论: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的作用受精神超脱程度的影响。
1465-1467

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参加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参加高原驻训的107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07名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总均分为(5.81±3.20)分,与国内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P〈0.01);2高原驻训医护人员在睡眠效率(t=3.08,P〈0.01)和睡眠紊乱(t=2.02,P〈0.05)两个因子上存在性别上的显著性差异;高原驻训男性医护人员在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2.08~2.20,P〈0.05或0.01);3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在文化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4.30~5.35,4.68~3.47;P〈0.05或0.01);4睡眠质量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某部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较一般人群差,且男性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女性;高学历高原驻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低学历人员;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1467-1471

3017名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综合评估模型的构建

摘要:目的:调查部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并构建综合评估模型。方法:使用DXC群体心理测评仪对某部队的3017名2014年入营新兵进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使用SPSS软件进行判别分析后构建出综合评估模型,并检验该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除乐群性量表外,其他量表与常模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世故性、实验性、自律性、内向外向性、感性用事与安详机警性、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个性因素、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得分高于常模(t=8.38~59.29,P〈0.01),其他量表如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焦虑性、怯懦与果敢型、创造能力个性因素得分均低于常模(t=-55.90~-7.14,P〈0.01)。最后根据16PF的24个因子,构建综合评估模型为Y=0.723*忧虑性+1.589*怯懦与果敢型-0.633*心理健康因素+0.201*稳定性-0.255*恃强性-0.164*紧张性+0.5374*适应焦虑性-10.821,此模型的各项指标的效度良好。结论:某部队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综合评估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排除心理异常者的参考和研究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的新思路。
1471-1474

某部军队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某部102名军队医护人员PSQI总均分为(5.84±3.29)分,与国内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P〈0.01);军队医护人员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为23.5%,PSQI各项因子检出率居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入睡时间(45.1%)、主观睡眠质量(26.5%)、睡眠障碍(24.5%);2PSQI总分与SCL-90总均分呈正相关(r=0.679,P〈0.01),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抑郁、躯体化因子进入回归方程;3性别(r=-0.215,P〈0.05)、受教育程度(r=0.239,P〈0.05)与PSQI总分相关。结论:某部军队医护人员睡眠质量较一般人群差,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其中躯体化和抑郁情绪对睡眠质量有预测效应。
1475-1478

森田神经质性格与调节定向对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森田神经质性格、调节定向特点在医务人员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MNCQ)、调节定向问卷(RFQ)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随机抽取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部分医务人员存在森田神经质性格特点,具有一定的焦虑、抑郁症状表现,女性医务人员中具有森田神经质性格、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医务人员(χ2=17.07,54.63,28.74;P〈0.01);2森田神经质与促进定向特点、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相关(r=-0.185,0.431,0.336;P〈0.01);3非森田神经质的医务人员比森田神经质特征的医务人员具有更明显的促进定向特点(t=-2.58,P〈0.05),更低的焦虑(t=4.65,P〈0.01)和抑郁(t=4.84,P〈0.01)表现。结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而且需要结合其性格特征和动机特点构建针对性强的综合干预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478-148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会心理

成就目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的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关联感、自主性以及能力感的支持在成就目标和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成就目标问卷、学习环境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6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主性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β=0.15,P〈0.01)、表现趋向目标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β=0.14,P〈0.01)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2关联感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3,P〈0.05)、表现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2,P〈0.05)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3自主性支持分别在掌握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4,P〈0.01)、表现趋向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β=0.10,P〈0.05)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4关联感、自主性和能力感支持在表现回避目标和积极情感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显著(β=-0.11,-0.11,-0.10;P〈0.05)。结论:在高水平的关联感、自主性支持条件下,采纳掌握趋向目标与表现趋向目标的大学生体验强烈的积极情感;低水平的基本心理需要支持有利于采纳表现回避目标的学生体验积极情感。
1481-1486

高中学生的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拖延

摘要:目的:了解高中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其与自我决定动机间的关系,为高中生改善学业拖延和提高学习自我决定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江苏和安徽4所重点或普通高中645名在校学生的学业拖延和自我决定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的学业拖延(2.69±0.48)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级(F=11.47,P〈0.01)、不同成绩(F=10.46,P〈0.01)学生间学业拖延差异显著;女生的拖延程度低于男生,而内摄调节(t=-2.64,P〈0.05)水平高于男生;高低拖延者的自我决定动机差异显著(F=8.41,P〈0.01)。学业拖延与控制性调节呈正相关(r=0.09,P〈0.05),与自主性调节(r=-0.24,P〈0.01)和相对自主性(r=-0.25,P〈0.01)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认同调节(β=-0.39,t=-7.58,P〈0.01)、内部调节(β=-0.24,t=-6.16,P〈0.01)及相对自主性(β=-0.25,t=-6.46,P〈0.01)是学业拖延的显著预测变量。结论:外控动机愈高者拖延愈严重,提高高中生自我决定水平有助于改善学业拖延现象。
1487-1490

高师生心理韧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师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165名高师生父母教养方式及高师生心理韧性进行调查。结果:高心理韧性与低心理韧性的高师生在父亲、母亲教养方式的"感情温暖、理解"、"拒绝、否认"及母亲的"惩罚、严厉"5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4.907,6.151;P〈0.01;t=-2.330,-2.815,-2.040;P=0.05)。高师生心理韧性总分及各因子与父亲、母亲教养方式的"感情温暖、理解"都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r=0.470,0.352,0.232,0.187,0.543,0.205;P均〈0.05;母亲:r=0.536,0.368,0.290,0.192,0.576,0.289,P均〈0.05)。心理韧性总分、积极认知、家庭支持都与父亲、母亲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父亲:r=-0.183,-0.218,-0.317;P均〈0.05;母亲:r=-0.220,-0.231,-0.226;P均〈0.05)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186,-0.156,-0.276;P均〈0.05)。母亲教养方式的"感情温暖、理解"对心理韧性除积极认知外其他维度都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7.722,4.641,3.719,3.250,3.581;P均〈0.01)。结论: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高师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感情温暖、理解"是保护性因素,采用这种教养方式有利于心理韧性的形成;父母教养方式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是危险因素,采用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心理韧性水平的形成。母亲的"感情温暖、理解"对高师生心理韧性形成的影响是最大的。
1490-1495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所高等院校400名大学生,对其施测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结果: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和心理求助史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疾病污名得分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546,P〈0.05),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耻辱忍受性和人际开放性上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216,-2.740,-2.853;P〈0.05);大一学生的心理疾病污名化程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F=3.627,P〈0.05),大四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上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F=12.313,P〈0.001);有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自我认知维度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t=2.335,2.703;P〈0.05);求助态度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与心理疾病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0.295,P〈0.05)。结论:消除心理疾病污名,提升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1495-1499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的相关

摘要:目的:随着大学生恶性攻击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攻击性行为及其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研究试图探讨大学生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0名太原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被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攻击性问卷(AQ-CV)对其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的身体攻击性在性别(t=2.310,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某些因子对大学生攻击性中的某些因子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身体攻击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密切。
1499-1502

大学生复原力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亚洲复原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4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中介作用分析。结果:1复原力各维度及总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与积极应对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2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3个变量之间是循环往复的关系,任何一个变量均为其它两个变量的中介变量。其中,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大,最大为62.62%,其次是复原力,占总效应的比例最大为35.64%,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小,最大为8.96%。结论:大学生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3个变量之间是循环往复的关系。
1502-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