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

帕利哌酮对强迫症治疗的增效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年龄在23—56岁之间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酞普兰组)及研究组(西酞普兰合并帕利哌酮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4、8周末分别应用耶鲁一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价疗效,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将两组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Y—BOC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研究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5)。两组各时期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有效率为6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结论帕利哌酮对强迫症治疗的增效作用明显且安全。
1-2

朋辈式心理辅导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朋辈式心理辅导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朋辈式心理辅导模式进行护理,在入组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评定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并于出院6个月统计依从服药的例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ITAQ总分、SDS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干预组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的ITA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5);干预组的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的SD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出院6个月干预组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的ITA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干预组的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的SD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5)。出院6个月干预组有43依从服药(87.8%),对照组有32例依从服药(65.3%),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6.87,P〈0.01)。结论将朋辈式心理辅导理念运用到精神康复护理中,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态度,提升对疾病的自知力,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同时改善其社会功能。
3-4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6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组)与55例无酗酒史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SCL一90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及偏执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SQ评分比较,研究组的应对方式不成熟,以退避(t=9.18,P=0.000)、幻想(t=10.30,P=0.000)、自责(t=8.73,P=0.000)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躯体化(r=-0.370,P〈0.05)、敌对(r=-0.386,P〈0.001)、偏执(r=-0.196,P〈0.05)与解决i~.-1题呈负相关,抑郁(r=0.298,P〈0.05)、焦虑(r=0.298,P〈0.05)、精神病性(r=0.314,P〈0.001)与自责呈正相关,敌对(r=-0.413,P〈0.001)与求助呈负相关,精神病性(r=0.516,P〈0.001)与幻想呈正相关,强迫症状(r=0.532,P〈0.001)、人际关系敏感(r=0.582,P〈0.001)、恐惧(r=0.615,P〈0.001)与退避呈正相关。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受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5-7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摘要:目的评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258例,均为男性,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病状态,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病情、病程、住院时间、躯体疾病、抗精神病药等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受教育程度较高、无躯体疾病及服用新型抗精神病药者生活质量总分显著较高(t=2.052,3.425,3.004;P〈0.05或〈0.01);而年龄越大、未女昏/离婚/丧偶者、住院时间较长、副反应明显者生活质量总分显著较低(t=3.394,2.337,2.855,2.184;P〈0.05或〈0.01);@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越高,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越低(r=0.326,0.371,0.318,0.206;P〈0.05或0.01)。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着多因素的影响。
12-14

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精神病人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分析。结果52例意外事件中外逃占26.92%,骨折占26.92%,自杀及自残占13.46%,噎食占15.38%,吞食异物占11.54%,烫伤占5.77%。其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疾病因素及非疾病因素两类。结论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高,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在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从安全意识、责任心、护理技巧等方面加强培训;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16-18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7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疗效与不良反应相似,但艾司西酞普兰组起效较快;治疗1周,两组HAMD评分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组降分较多(t=2.486,X2=4.88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作为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19-20

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与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41)与阿立哌唑组(n=40),分别以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定疗效与生活质量,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8周末均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GQOL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与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2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

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50名口腔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3名有效样本中,74.3%的患者有牙科焦虑的产生。卡方检验的结果发现,女性群体中牙科焦虑的发生比率明显高于男性(r=4.519,P〈0.05);年龄为30岁以下组高于其他年龄组(,=8.153,P〈0.05)、对就医环境不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的患者牙科焦虑的发生比率相对较高(r=9.7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对就医环境非常不满意以及不满意,该三项因素进入回归方程(P均〈0.05)。结论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的发生比率较高,性别、对就医环境的满意程度是其产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25-26

中老年胃溃疡患者自测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胃溃疡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Version1.0),对成宁市67名40岁以上中老年胃溃疡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中老年胃溃疡患者在自测健康总分、自测心理健康、自测社会健康上存在差异(t=0.015—0.640,P〈0.05);②在睡眠质量上中老年人的自测健康总分、自测生理健康、自测心理健康、自测社会健康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6.041~32.298;P〈0.05);③每周参加运动次数不同的中老年人在自测健康量表总分、自测心理健康、自测社会健康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3.492—7.795,P〈0.05)结论男性、睡眠质量较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中老年胃溃疡患者对自我的健康状况认知良好。
27-29

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及社会支持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急性应激反应与社会支持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883名驻海岛官兵作为研究组和1184名非海岛某部队官兵作为对照组,采用军人睡眠问题测量问卷、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与军人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数据应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①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障碍总分t=-7.65,各因子分t=1.60—12.91,P〈0.05);②驻海岛官兵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急性应激障碍总分t=3.79,各因子t=2.70—5.37,其中除睡眠情况因子外,其余各因子P〈0.05);③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52,P〈0.01)及一般情况均呈负相关(r=-0.05~-0.52,P〈0.05);④驻海岛官兵睡眠障碍总分及各因子与急性应激障碍总分及各因子呈正相关(r=0.19~0.60,P〈0.01);⑤社会支持和性别是影响海岛官兵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t=-13.389,2.199;P〈0.05)。结论驻海岛官兵睡眠质量及应激反应均较差,应有针对性的为驻海岛官兵开展心理干预。
29-31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一2011年12月间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去势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外,予以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由专职护士分别于干预前、术后7天及1个月(门诊复查时)与患者进行访谈,填写问卷进行评定。结果术后7天干预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及认知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45,P〈0.01;t=2.39,2.08,2.51;P〈0.05),而SAS及SD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2.57,2.44;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改善前列腺癌去势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32-3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职业群体心理

某装甲部队职业性下腰痛官兵心理状态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现代军事训练及作业条件下,患有职业性下腰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某部官兵正常组150人,下腰痛组120人,采用自编被试官兵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试,并进行统计学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下腰痛组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及焦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44,2.050,2.130,3.342;P〈0.05);下腰痛组中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自责及求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093,2.614,2.932,1.953,2.454;P〈0.05);③不同的文化程度会影响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并且差异显著(F:4.15,5.84,5.13,5.02,4.98,4.01,7.25,3.12;P〈0.05);④不同的军龄会影响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并且差异显著(F=3.24,3.02,5.13,8.24,5.36,10.88,9.67,3.87;P〈0.05)。结论下腰痛官兵的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34-36

海军新兵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性

摘要:目的考察海军新兵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性,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和《成人心理弹性量表》对204名海军新兵开展调查。结果①海军新兵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顺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②独生与非独生新兵在成熟型及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t=.2.71,2.63;P〈0.01),不同文化程度海军新兵在成熟型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t=-2.16,P〈0.05);③不同文化程度海军新兵心理弹性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t=-2.10,P〈0.05);④海军新兵的心理弹性水平与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8,P〈0.01),而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7,P〈0.01);⑤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对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变异解释率为23%,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的变异解释率为22%,结论海军新兵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海军新兵更多地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39-42

护士人格特征的元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护士人格特征作为招募、聘用、晋升和评价护士工作的重要人格特征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护理工作更佳的岗位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9篇均使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有关护士人格特征的研究报告,用元分析方法对报告的数据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分析。结果①平均效果值在_0.92—0.94之间,即是以成年女性常模为标准,除人格因子兴奋性(旬.92)和敢为性(-o.61)外,显示以往的护士16PF人格特征研究结果高于常模(P〈0.05);②高乐群性(0.89)、高恃强性(0.94)、高幻想性(0.83)、高紧张性(0.81)和低兴奋性(-0.92)成为护士职务人员的主要人格特征;(D职别效应(r:0.06)和年龄效应(r=-0.01)不显著,而护龄效应与兴奋性(r=0.41)、持强性(r=0.42)、敢为性(r=0.40)、幻想性(r=0.41)和紧张性(r=0.40)因子呈正相关(P〈0.05)。结论我国护士的主要人格特征表现在高乐群性、高恃强性、高幻想性、高紧张性和低兴奋性,且护理工作环境影响对护理人员的人格可塑性。
42-45

空军飞行员人格特征调查报告

摘要:目的评估空军飞行员的人格特征状况,为维护飞行员的心理健康,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与空军飞行人员年度健康大体检同时进行心理测评。结果飞行员16PF的基本人格因素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兴奋性(F),敢为性(H),自律性(Q3)和次级因素内向与外向型(X2)、心理健康(Y1)及专业成就因素(Y2)得分显著高于军人男常模(t=4.18,6.55,3.37,7.11,2.98,2.77,5.32,6.78,2.97;P〈0.001和P〈0.01);而基本人格因素怀疑性(L),忧虑性(0),独立性(Q2),紧张性(Q4)和次级因素适应与焦虑型(x1),创造能力因素(Y3),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Y4)得分显著低于军人男常模(t=6.20,5.77,5.81,4.26,5.56,24.88,17.26;P〈0.001或P〈0.01);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飞行员应用预测个性因素与次级个性因素的相关显示飞行员应用预测个性因素与次级个性因素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P〈0.01或〈0.001)。其中心理健康与内外向型成最大正相关,而心理健康与适应焦虑型成最大负相关。结论空军飞行员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对维护心理健康,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人格基础。
45-46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会心理学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现状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实施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保健。方法对河南省南阳200名农村留守妇女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妇女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6.40,21.22,33.25,12.30,9.32,11.91,21.41,8.81,31.14,5.30,6.67;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分(r=-0.316,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且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47-49

5·12地震后灾民死亡态度与安全感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灾民对死亡的态度及其安全感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死亡态度与安全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安全感一不安全感问卷》与《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526名被试进行测试。结果①灾民在死亡逃避(t=7.06,P〈0.001)、自然接受(t=33.71,P〈0.001)、情绪安全感(t=2.236,P〈0.05)和自我安全感(t=5.195,P〈0.001)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灾区被试,但在逃离接受(t=-28.89,P〈0.01)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灾区民众灾民;②年龄段在18~25岁与年龄段在46岁以上的灾民在死亡逃避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年龄段在36—45岁的灾民(F=5.14,P〈0.01);③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灾民在死亡逃避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受教育程度在中专、高中、初中文化的灾民(F=17.63,P〈0.05);④男性灾民在自我安全感维度上的得分差异高于女性灾民(t=2.80,P〈0。01);⑤在情绪安全感维度上,初中文化灾民的得分小于大专以上灾民、中专或高中灾民(F=4.19,P〈0.05);(9情绪安全感与自然接受呈正相关(r=0.238,P〈0.01),而与死亡恐惧(r=-0.312,P〈0.01)、趋近接受(r=-0.235,P〈0.01)、逃离接受(r=-0.305,P〈0.01)则呈负相关;人际安全感与死亡逃避(r=0.159,P〈0.01)、自然接受(r=0.251,P〈0.01)呈正相关,与逃离接受(r=-0.254,P〈0.01)呈负相关;自我安全感与自然接受呈正相关(r=0.182,P〈0.01),而与死亡恐惧(r=-0.210,P〈0.01)、趋近接受(r=-0.151,P〈0.05)、逃离接受(r=-0.275,P〈0.01)则呈负相关。结论灾区民众的安全感在4年的物质精神援助下已经恢复常态,加强生死教育更有利于安全感的提升。
50-53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发展心理学

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抑郁和总体幸福感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抑郁和总体幸福感现状。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西安市113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独居老年人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非独居老年人(F=0.000,P〈0.05),独居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显著低于非独居老年人(F=0.014,P〈0.05);②在总体幸福感的6个维度中,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在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维度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0.014,P〈0.05);③独居与非独居老年人抑郁和总体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674,P〈0.01);抑郁与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4个维度方面均呈显著负相关(r=-0.573,-0.661,-0.280,-0.480,P〈0.01)。结论居住背景是影响抑郁水平和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独居老年人抑郁水平高,总体幸福感水平低。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