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

利培酮片合用舒肝解郁胶囊对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单用利培酮片以及利培酮片舍用舒肝解郁胶囊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验(TMT)、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患者的认知及大体功能。结果入组8周合用组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TMT-A及TMT-B完成时间、GAF分数(t=-3.117,2.851,2.870,-3.344,12.377,8.988,-18.308;P均〈0.01),单用组TMT-A及TMT-B完成时间、GAF评分(t=8.930,7.170,-18.976;P均〈0.001),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组8周3组间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TMT-A及TMT-B完成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25,5.456,3.066,6.006,3.285,136.141,P均〈0.05),合用组正确应答数、GAF分数高于单用组,持续错误数、TMT-B完成时间低于单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片合用舒肝解郁胶囊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用利培酮片治疗。
481-48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信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辑部声明

摘要: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现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独家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已在收取发表费时折减和换算为杂志赠阅。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486-486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

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催乳素血症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高催乳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立哌唑组)及对照组各43例,均维持原有治疗方案不变,治疗组加用阿立哌唑5mg/d,总疗程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周分别检测催乳素,同时观察记录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症状的变化,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催乳素较基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7,P〈O.01);对照组催乳素与基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74,P〉0.05)。治疗组催乳素下降率(77.2±8.5)%高于对照组(-2.9±13.4)%(P〈0.01)。治疗组患者闭经及泌乳等症状有改善;对照组症状无改善。两组PANSS总分均明显下降,与基线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相当。结论阿立哌唑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高催乳素血症安全、有效。
487-489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各30例,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6周末分别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结果6周末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PANSS分值均显著下降(t=9.96,10.14;P〈0.05),6周末氨磺必利组有效率86.67%,利培酮组有效率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周末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均出现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t=8.79,9.12;P〈0.05)。氨磺必利组有10例出现静坐不能,6例出现震颤,7例出现肌强直;利培酮组有4例出现静坐不能,6例出现震颤6例,4例出现肌强直。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疗效相当,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但在治疗过程要注意锥体外系副反应和泌乳素水平升高等情况。
489-490

阅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低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使用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给予阅读治疗。在干预前、后采用自尊量表(SES)、缺陷感量表(FI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ES、FIS、GWB、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后研究组SES、FIS、GWB评分明显增高,而SAS及SD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t=8.68,8.81,2.81,3.98,4.34;P〈0.01)。结论阅读疗法有助于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水平及幸福度,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
491-493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认知能力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认知功能状况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CCMD-3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诊断标准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予P300检测和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筛查实验,将两组结果加以分析、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z、Pz点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实验组Cz、Pz点P2、P3波幅明显延长(P〈0.05或0.01);②实验组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7个因子分及总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③Pz点潜伏期及波幅与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中7个因子分具有相关性:为Pz点潜伏期与各因子分及总分呈负相关(r=-0.348~-0.527;P〈0.05或0.01);Pz点波幅则与各因子分及总分呈正相关(r=0.337~0.523;P〈0.05或0.01)。结论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P300可在临床中用于评价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认知状况。
493-496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7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惠者进行评估。结果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因子及总分与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呈显著正相关(r=0.41,0.51,0.37,0.34,0.49;P〈0.001),与自责呈显著负相关(r=-0.36,-0.44,-0.32,-0.21,-0.38;P〈0.01),与回避呈显著负相关(r=-0.16,-0.19,-0.18,-0.16,-0.20;P〈0.05);问题解决和自责两种应对方式能够很好地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F=39.68,P=0.00)。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且问题解决和自责两种应对方式可作为生活质量的预测指标。
496-497

躯体化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P300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8~60岁之间符合CCMD-3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和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测定,将两组测定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1、P2、N2、P3波潜伏期明显延长(t=2.62,2.51,3.10,3.07;P〈0.05或0.01),实验组P2、P3波幅明显降低(t=4.58,4.04;P〈0.01);实验组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中7个因子分及总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t=2.37,2.64,4.14,8.12,2.14,6.08,2.66,5.12;P〈0.05或0.01);实验组潜伏期及波幅与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中7个因子分及总分值具有相关性:潜伏期与各因子分及总分值呈负相关(P〈0.01),波幅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P300可作为评价躯体化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客观指标。
500-502

独立学院大学生精神疾病调查及干预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精神疾病发病特点,为开展校园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独立学院5年制23590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校园心理干预系列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环境与中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1);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单因子分≥3.0预警人数平均比例4.2%;以专科诊断为依据,精神疾病67例,占入学人数的0.28%;大一年级发病52例,占总病例的77.61%;在疾病发现环节,辅导员报告40例,占总病例的59.70%。结论实施校园心理干预策略,可降低大学生精神疾病复发率和因精神疾病退学、休学,保障大学生精神疾病患者接受教育的权利。
503-505

维吾尔族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对38例住院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及30例对照者(正常组)进行WCST测验。结果研究组正确应答数(115.37±11.67)、概念化水平百分数(60.375=19.37)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完成分类数(1.58±1.43)、总应答数(2.66±1.52)、错误应答数(55.00±13.31)、持续性应答数(32.11±14.71)、持续性错误数(8.76±14.91)、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64.29±15.81)等项目数值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维吾尔族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损害。
505-506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芪参复康胶囊治疗重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重性抑郁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芪参复康胶囊与单一芪参复康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芪参复康胶囊治疗组(试验组31例)和芪参复康胶囊治疗组(对照组3l例),进行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整体量表一疗效总评估量表(CGI)为疗效指标。结果①试验组有效率(87.10%)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2,P〈0.01)。第2,3阶段试验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CGI—SI总分均显著降低(t=6.23,4.81;P〈0.01)。治疗第1、2、3阶段,试验组HAMD、CGI—SI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03,2.88,3.1l;2.00,2.13,2.34;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芪参复康胶囊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起效快,且短期治疗疗效优于单一芪参复康胶囊。
507-509

抑郁障碍患者的人际问题特点

摘要:目的描述抑郁障碍患者的人际人格结构,比较他们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人际问题量表(IIP一32)测量36名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的住院患者,以某高校的1801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对照人群。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相比,在PA(主导/控制)、BC(报复/自我中心)、DE(冷漠/距离感)、FG(社交逃避)和HI(顺从/不自信)和总量表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4.O~4.83,P〈0.001);两组被试的人际关系环状结构图存在明确差异(t=一6.16~-2.39,P〈O.001)。结论抑郁障碍人群的人际问题要高于正常人群。
509-511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1/日给药,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为期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症状,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社会功能情况,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评定总体病情,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进行评估。实验设计为单臂,以自身为对照。结果经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后,研究对象的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545,P=0.000),PSP分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08,P=0.000),CGI—S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9,P=0.000)。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0%病人出现EPS,大多为轻度。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提高个人和社会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511-512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

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对产后抑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我国城市核心家庭妇女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以试图为产后抑郁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435名被试分别完成孕妇产后抑郁危险因素调查表以及SCL一90。采用卡方、t检验及Logist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6.2%的被试经历产后抑郁。卡方及t检验结果显示抑郁组非抑郁组间婴儿性别(X2=6.242,P〈0.05)、夫妻关系(X2=7.242,P〈0.05)、孕妇照顾婴儿(X2=8.022,P〈0.05)、婴儿健康(X2=8.282,P〈0.05)、产前情绪(X2=8.379,P〈0.05)、丈夫情绪(X2=6.233,P〈0.05)差异显著。回归结果显示不和谐的夫妻关系(Beta=0.940,P〈0.01)及丈夫负性情绪(Beta=0.882,P〈0.05)增加产后抑郁比率,孕妇花时间照顾婴儿(Beta=0.870,P〈0.05)、产前负性情绪(Beta=0.606,P〈0.05)及生女孩(Beta=1.166,P〈0.05)都会导致产后抑郁分值增加。结论不和谐的夫妻关系、丈夫负性情绪、孕妇产前情绪、花时间照顾婴儿以及生女孩都是导致产后抑郁增加的危险因素。
513-515

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特点及社会心理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特点及社会心理相关因素。方法采用PTSD筛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对198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有20%的癌症患者PTSD筛查量表3个分量表均分大于3;②不同居住地被试PTSD症状有显著差异,农村显著高于城市(t=2.240,P〈0.05);⑧不同癌症类型被试PTSD症状有显著差异,乳腺癌和子宫癌患者要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癌症(F=2.313,P〈0.05);④不同患病时间被试PTSD症状有显著差异,随着时间推移有上升的趋势(F=2.389,2.626,2.418;P〈0.05);⑤癌症患者PTSD症状与消极应对、精神质、神经质成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成负相关(P〈0.05)。结论有20%癌症患者的各类症状达到“中度”以上的水平,居住在农村的癌症患者PTSD症状更严重、乳腺癌和子宫癌患者的症状更少、随着时间推移癌症患者PTSD症状更严重。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影响癌症患者PTSD的重要因素。
515-517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一2011年9月于我院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86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可能影响抑郁的因素。结果所有研究对象中,有抑郁症状者119例(63.98%),无抑郁症状者67例(36.02%)。女性(OR=2.29。95%CI1.28~7.63,P〈0.05)、有并发症(0R=1.64,95%CI1.12~3.59,P〈0.05)、病程(OR=1.23,95%CI1.04~4.27,P〈0.05)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63.98%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抑郁症状,女性、有并发症、病程较长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
518-519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评估

童年期回忆问卷中文版(CR-C)的修订

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回忆问卷》中文版在初中生中应用的适合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河北省唐山市2所中学400名学生,分为样本一和样本二两部分,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自恋人格问卷为效标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关联效度分析。结果①因素分析表明《童年期回忆问卷》中文版有3个因子,冷漠拒绝、过誉和可信赖;②《童年期回忆问卷》中文版在初中生中应用具有较好的项目鉴别度(P〈0.05)、一致性信度(Cronbach’S=0.846,0.763,0.641)和重测信度(r=0.623,0.671,0.512);⑧童年期回忆与父母教养方式及自恋人格有不同的关联,冷漠拒绝与消极教养正相关,积极教养负相关,与隐性自恋正相关(r=0.317,P〈0.001);过誉与可依赖、积极教养正相关,消极教养负相关;过誉与显性自恋正相关(r=0.292,P〈0.001),而可信赖与自恋不相关。结论修订的《童年期回忆问卷》在初中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520-523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干预

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袁》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O.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5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