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

丙戊酸钠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患者体质量、神经肽Y、瘦素影响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碳酸锂治疗对躁狂发作患者体质量、神经肽Y、瘦素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8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接受丙戊酸钠、碳酸锂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末体质量、神经肽Y、瘦素的变化。结果丙戊酸钠组体质量4周末显著高于0周(t=2.078,P=0.046),神经肽Y4周末显著高于2周末、0周(t=2.286,P=0.029;t=3.620,P=0.001)。碳酸锂组体质量、神经肽Y在各时点无显著变化(t=0.477~1.173,P=0.515~0.256;t=0.873~1.237,P=0.424~0.193)。两组的瘦素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均无显著性(t=1.148~1.355,P=0.259~0.185;t=0.895~1.292,P=0.431~0.190)。4周末丙戊酸钠组神经肽Y变化值与体质量增加呈正相关(r=0.396,P=0.022)。结论丙戊酸钠可致躁狂发作患者体质量增加和神经肽Y、瘦素升高,但以前两者为著,且神经肽Y的升高与体质量增加有相关性。
1601-1603

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与氟哌啶醇肌注后换用利培酮口服液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在兴奋激越控制后以利培酮口服液替换氟哌啶醇肌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65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3例随机分入研究组,利培酮口服液(2~6m/d)合并氯硝西泮(2~4mg/d),第8天起氯硝西泮逐渐减量,共观察49d;32例分入对照组,前7天氟哌啶醇肌注(10~20mg/d),第8天起逐渐替换为利培酮口服液(2~6ml/d),共观察49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兴奋激越项目(PANSS-EC)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在入组时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第49天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4,P〉0.05)。治疗前后比较,两组PANSS总分从治疗第7天起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27,2.39;P均〈0.05),从治疗第14天起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40,4.30;P均〈0.01);两组PANSS-EC评分从治疗第7天起下降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01,8.44;P均〈0.01);两组治疗同期PANSS总分、PANSS-E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9~1.82;P均〉0.05)。研究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3~10.46;P均〈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安全地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激越。用氟哌啶醇肌注控制兴奋激越后直接换用利培酮口服液,也能保持疗效。
1604-1606

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失调态度和自动思维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态度和自动思维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功能失调态度问卷(DAS)、自动思维问卷(AT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对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同时采用DAS和ATQ对65名正常对照者作评估。结果患者组ATQ分和DAS总分及其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和认知哲学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ATQ分与DAS总分(r=0.424,P〈0.01)及脆弱性(r=0.398,P〈0.01)、吸引和排斥(r=0.246,P〈0.05)、完美化(r=0.492,P〈0.01)、强制性(r=0.247,P〈0.05)、寻求赞许(r=0.307,P〈0.01)和自主性态度(r=0.340,P〈0.01)因子分呈正相关;ATQ分与CDSS分呈正相关(r=0.369,P〈0.01);DAS总分与PANSS总分(r=0.267,P〈0.05)、阴性症状分(r=0.251,P〈0.01)及CDSS分(r=0.465,P〈0.01)呈正相关,控制CDSS分后,DAS认知哲学因子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的相关性仍具显著意义(r=0.250,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负性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态度,刻板的认知方式与阴性症状存在相关,提示认知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1608-1610

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记忆广度(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WCST卡片总数(t=3.93,P=0.000)、持续错误(t=2.09,P=0.039)、随机错误(t=3.78,P=0.000)、WMS-RC总分(t=2.37,P=0.020)、记忆商数(t=4.20,P=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在上述WCST、MS数字广度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WCST卡片总数、持续错误、随机错误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而WMS-RC总分、记忆商数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1611-1613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治疗2、4、8周末采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评定疗效,并同时观察2组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BEHAVE-A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2组在治疗2周末起BEHAVE-AD评分有显著下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治疗8周末,喹硫平组有效率为93.3%,利培酮组有效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1613-1614

综合服务团队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干预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服务团队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由综合服务团队对研究组进行1年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服务。在入组时和1年末分别对两组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SSforPM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分析复发指标。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1年干预后前后2次评估样本间PANSS量表阳性分减分(Z=-3.352,P〈0.01)、精神病因子分减分(Z=-2.862,P〈0.01)有显著性差异,阴性分减分有显著性差异(Z=-2.491,P〈0.05);再次评估时两组样本间PANSS阳性分减分和SSRS总分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01,P〈0.05)。结论综合服务团队干预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及康复,减少复发,帮助其获得更多社会支持。
1615-1617

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疗效。方法对73例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和西酞普兰组,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周末度洛西汀组疗效优于西酞普兰组(t=-2.312,-2.278;P均〈0.05);治疗6周后度洛西汀组有效率为88.88%,西酞普兰组为86.4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疗效与西酞普兰相似,起效时间快于西酞普兰。
1618-1619

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0例经急性期治疗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工娱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集体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片法分类测验(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WAIS、WCST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2.861~4.953,P〈0.05或P〈0.01)。其中以联合集体心理治疗的联想学习、记忆商数、WCST正确百分数和随机错误数成绩较常规治疗为好(t=3.651~5.214,P〈0.01)。结论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1620-1621

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更年期失眠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更年期失眠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右佐匹克隆片1.5~3mg;对照组患者每晚睡前服用氯硝西泮片1~4mg。连续服用3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以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2%和82.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47,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6,3.71,5.98;P〈0.01)。结论右佐匹克隆治疗更年期失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氯硝西泮少。
1622-1623

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治疗结束后作1年的随访研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相关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BPRS、GQOLI-74总分及治疗依从性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0.01);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4%和92%,无统计学差异(P〉0.05);8周内两组间各时点BPRS总分无统计学差异。出院1年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及社会功能分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能较好地控制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小,治疗依从性好,尤其适合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康复。
1624-1626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52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4、8周末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各时段评分相近(P〈0.05或〈0.01);两组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相当(P〉0.05);研究组治疗2、4、8周末TE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疗效较好,安全性好。
1626-1628

城乡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司法鉴定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的城乡差异及相关的精神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自编犯罪学调查表对62例城镇精神分裂症凶杀案与72例农村精神分裂症凶杀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凶杀行为的主要原因均为幻觉、妄想,但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受教育水平偏低(t=6.09,P〈0.01)、外显精神症状较为突出(χ2=5.13,P〈0.05),被害人以邻居多见(χ2=3.46,P〈0.05);城镇精神分裂症凶杀案中无业人员多见(χ2=9.01,P〈0.01)。结论文化差异及经济、环境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凶杀行为存在影响。
1628-1629

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有兴奋状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组(合用组)32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32例治疗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合用组较单用组的BPRS评分显著降低(t=6.00,P〈0.01),治疗显著而快,不良反应少(t=2.80,P〈0.01)。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起效快,疗效好。
1630-1631

喹硫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喹硫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钠与单用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 61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进行双盲对照治疗,时间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分并分析。结果第1周末,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74.19%,单药组总有效率为40.00%,两者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第2周末2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BPRS评分比较,联合用药组在第1(t=2.12,P〈0.05)、2(t=2.45,P〈0.05)周末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单药组在第2周末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结论喹硫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钠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1631-1632

认知康复训练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作用。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多奈哌齐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分别对两组患者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痴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在治疗6月末,研究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显著升高(t=2.33,2.43;P〈0.05),研究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显著降低(t=2.23、2.14,P〈0.05),对照组MMSE及ADL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1.44,P〉0.05)。结论认知康复训练有利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1633-163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妇女婚姻质量、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妇女婚姻质量、负性情绪状况及相关性。方法对拟进行IVF-ET治疗妇女112人,进行Olson婚姻质量(9因子)及抑郁(SDS)焦虑(SAS)问卷调查分析。结果①IVF-ET妇女婚姻质量与常模比较,婚姻满意度(t=-2.660,P〈0.01)和性格相容性(t=-5.363,P〈0.01)两因子显著低于常模;解决冲突方式(t=2.548,P〈0.05)和角色平等性(t=2.299,P〈0.05)两因子显著高于常模,其余各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②IVF-ET妇女抑郁(t=2.377,P〈0.05)、焦虑(t=9.031,P〈0.01)得分显著高于常模;③婚姻质量各因子除角色平等性外都与抑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1);④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抑郁的因素依次为:夫妻交流(F=50.777,P〈0.01)和经济安排(F=32.989,P〈0.01),影响焦虑的因素依次为:与亲友关系(F=29.373,P〈0.01)和经济安排(F=19.248,P〈0.05)。结论 IVF-ET妇女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抑郁、焦虑情绪随婚姻质量的提高而降低。
1635-1637

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和认知态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与认知态度的关系。方法利用乳腺癌患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BR(V1.0)]、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对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认知态度的脆弱性、自主性、强制性、吸引和排斥维度都与生命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583,P〈0.01)、(r=0.521,P〈0.01)、(r=0.419,P〈0.01)、(r=0.329,P〈0.05);②认知态度的脆弱化(t=5.544,P〈0.01)和依赖性(t=-2.831,P〈0.01)维度可以更好地预测生命质量。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功能性失调态度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意义。认知态度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值得关注。
1637-1639

肺结核患者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进一步实施护理干预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对100例肺结核患者,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分析社会支持对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SD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10.513,P=0.000),阳性率56%;SDS评分与SSRS各因子分和总分显著负相关(r=-0.776、-0.462、-0.781和-0.833,P均=0.000)。结论肺结核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降低和缓解抑郁。
1639-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