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容积与磁共振波谱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容积与氢质子波谱(1H-MRS)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急性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海马容积测量和磁共振波谱检查,采用相除法标准化海马容积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的比值对照分析。结果急性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容积不同程度缩小,其中31例急性型创伤后应激障碍者海马容积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NAA峰高度降低、Cho峰增高,NAA/Cr比值不同程度减小、Cho/Cr值增高,31例重度患者NAA/Cr值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ho/Cr值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容积缩小程度与NAA/Cr降低幅度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容积缩小、NAA丢失严重,提示神经递质N-乙酰天冬氨酸-谷氨酸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441-1443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为防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抑郁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并与4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总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增加,正确应答数明显减少,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治疗8周末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减少,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增加,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前,患者组WCST非持续性错误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5),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无相关(r=-0.10,P〉0.05)。治疗后,WCST上述5个指标与血清BDNF水平及HAMD总分均无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受损及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1446-1448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8例,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检测体质量、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和PANSS分值。结果治疗后利培酮组体质量增加,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治疗后体质量、血糖血脂改变不显著。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糖血脂影响轻微,有利于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提高生活质量。
1449-1450

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躁狂评定量表(BRMS)总分≥16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17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5分的82例诊断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或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和8周末采用PANSS、HAMD、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4套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以PANSS、HAMD、BRMS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治疗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显效率57.5%,有效率95%,对照组10%,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2.07,P1=0.04;t2=-29.64,P2〈0.01);研究组HAMD显效率85%,有效率95%,对照组60%,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5.63,P1〈0.01;t2=-6.57,P2〈0.01);研究组BRMS显效率85%,有效率95%,对照组10%,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14.89,P1〈0.01;t2=-17.75,P2〈0.01)。故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在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且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培酮组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51-145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将32例抑郁症患者,经6次MECT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MECT前后的血清BDNF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MECT治疗后的血清BDNF水平(28.25±3.98ng/m1)高于治疗前(23.86±3.53ng/m1)(t=7.41,P〈0.01),HAMD评分(14.34±2.61)较治疗前(32.13±2.72)降低(t=27.34,P〈0.01);并且MECT的疗效与血清BDNF变化呈正相关(r=0.680,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Y=81.711+0.174X,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1)。结论 MECT治疗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变化可能是MECT抗抑郁疗效的相关指标。
1456-1458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流变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流变的影响。方法抽取正在服用利培酮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分别于入组时、入院后8周末测定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血浆粘度等指标。并于疗前和疗后8周进行血脂检测。结果利培酮组血沉方程K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疗后8周TG升高,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1)。甘油三酯与全血高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低密度脂蛋白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利培酮对血脂有一定影响,利培酮可升高血沉方程K值,临床上对服用利培酮出现血脂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流变的变化,及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458-1460

氟伏沙明合并利培酮治疗儿童强迫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合并利培酮治疗儿童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6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合并利培酮组(简称合用组,n=48)和单用氟伏沙明组(简称单用组,n=48),治疗6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在一般人口学资料、病程、Y-BOCS、SDS、SAS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末,合用组使用氟伏沙明平均剂量(150.37±23.92)mg,单用组氟伏沙明平均剂量((153.61±21.3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合用组的显效率(66.7%)高于单用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P〈0.05);合用组Y-BOCS评分(12.66±4.41)较单用组(14.53±4.1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组SDS评分[(41.12±5.69)vs(42.58±6.32),P〉0.05]及SAS评分[(45.83±7.76)vs(48.37±9.13),P〉0.05]与单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第2、4、6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氟伏沙明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儿童强迫症可提高疗效,安全性较好。
1460-1462

米氮平与多塞平治疗广泛性焦虑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米氮平与多塞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口服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口服多塞平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78.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87,P〉0.05)。两组HAMA评分治疗1周末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t=5.93,9.51;P〈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54,P〈0.05),且程度较轻微。结论两组抗焦虑效果同步,疗效相当,但米氮平较多塞平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1462-1463

31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日常生活用具自杀未遂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31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日常生活用具自杀未遂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1999-2011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运用自编自杀未遂登记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分析。结果年龄低,文化水平低,无业下岗患者多;经济收入低,家人关心少。1月内发病5例(16%),吞异物18例(58%),不安心住院12例(38%),幻觉、妄想11例(35%),冲动控制障碍14例(45%),PANSS因子分均提示偏重。6例(19%)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SDS、SAS显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发生率高(83%),与精神症状有关。结论自杀未遂者弱势群体多与精神症状有关,早期住院患者与不安心住院患者应引起重视。
1465-1466

分裂症患者失匹配负波与P300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分裂症患者失匹配负波(MMN)与P300的相关性。方法 45例分裂症患者和3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事件相关脑电位检查,测量MMN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并采用分层多元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产生的MMN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697,9.099;P〈0.01),患者组产生的P300的潜伏期延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850,P〉0.01)。患者组产生的P300波幅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440,P〈0.01)。在P300波幅产生的过程中MMN波幅和Group疾病过程的效应被观察到。结论 MMN波幅和Group减少了P300波幅的产生。
1468-1470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剂与阿米替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剂与阿米替林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6例GAD患者分为盐酸文拉法辛组(28例)和阿米替林组(28例),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盐酸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对GAD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盐酸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阿米替林组。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GAD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1472-1473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提供治疗认知功能损害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为72%,阴性症状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B=0.151,Exp(B)=1.163),文化水平是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B=-0.282,Exp(B)=0.754)。结论阴性症状越重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度越高,文化水平越高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度越低。
1473-1475

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社区精神科医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了解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改善情况。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分组进行技能训练并布置作业,由家属督促患者完成。培训结束后兼职医师定期上门指导并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研究前后1年分别与社区中50例不经培训的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依从性、FIS、PANSS、MRSS、ITAQ评分比较。结果研究前两组服药依从性无显著差异(χ2=0.08,P〉0.05);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χ2=20.72,P〈0.001),其中完全依从率较前提高了19.6%,不依从率则降低了7.1%。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r=0.233,P〈0.05)、发病次数(r=0.401,P〈0.01)、住院次数(r=0.451,P〈0.01)、自知力(r=-0.241,P〈0.05)、PANSS总分(r=0.272,P〈0.01)、MRSS总分(r=0.207,P〈0.05)显著相关。结论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于稳定病情、降低精神残疾大有裨益。
1477-1479

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简表的临床应用

摘要: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近年来渐渐被业界所关注,其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可靠性也已得到认可。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抗精神病药治疗中主观舒适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论述。
1479-148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居家开放管理适应性治疗体系,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严格按照健康教育的五步程序系统进行为期4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4周后进行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在为期4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后,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7.637,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别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2.24或t=2.72,P〈0.05或P〈0.01)。结论对居家开放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可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1481-1483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研究

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原发性癫痫患者50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将其中SAS总分≥53分者作为焦虑组,将SAS总分〈53分者作为非焦虑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评定量表结果,并对原发性癫痫患者焦虑心理状态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焦虑组12例(占24%),非焦虑组38例(占76%),癫痫患者中有焦虑者与未合并焦虑者各量表评定有差异性。相关性分析显示SAS总分与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382,0.268,0.288,0.421;P〈0.05),与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抽象能力和定向力呈负相关(r=-0.382,-0.265,-0.266,-0.454,-0.266,-0.292;P〈0.05),行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PSQI总分(β=0.954)、PSQI子项目日间功能障碍(β=2.954)和MoCA子项目注意力(β=-2.424)。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中合并焦虑者与PSQI总分、PSQI子项目日间功能障碍和MoCA子项目注意力有相关性。
1485-1487

社会支持与孕妇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孕妇总体幸福感及影响因素,以便提高孕妇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00名孕妇和80名非妊娠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孕妇的总体幸福感与焦虑、抑郁程度及社会支持分别为(123.33±12.05;39.41±7.34;38.36±6.53;41.89±6.34),较非妊娠妇女增高(P〈0.05或0.01)。孕妇受教育程度、收入、社会支持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高学历孕妇的社会支持及总体幸福感均高于低学历者(P〈0.05~0.01)。结论孕妇孕期会得到更多社会支持,从而减少负性情绪对自身心理的影响,从而提高孕妇的幸福感,高学历者更为明显。
1487-1489

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探究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访谈和测量法对150多位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躯体化(t=3.563,P〈0.01)、强迫症(t=2.348,P〈0.05)、抑郁(t=5.255,P〈0.01)、焦虑(t=4.817,P〈0.01)、敌对(t=2.630,P〈0.05)、恐怖(t=2.321,P〈0.05)、偏执(t=2.928,P〈0.01)、精神性病(t=2.989,P〈0.01)因子得分与城镇老年人存在显著的差异;②民族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③民族地区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r=-0.441,P〈0.01)、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r=0.306,P〈0.05),另外来自家人的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结论①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②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社会支持是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1489-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