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情绪和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幸福感进行调查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其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6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和100名非病人亲属(健康群体)的情绪和幸福感进行评估,比较两群体间的差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进行4周的心理干预,比较患者亲属的情绪和幸福感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并与非病人亲属相比较。结果①与非病人亲属相比,患者亲属的幸福感较低并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②心理干预4周后,患者亲属的焦虑、抑郁情绪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t=6.06,7.09;P〈0.01),幸福感指数有所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1);③患者亲属经过4周心理干预后,幸福感仍低于健康群体(t=2.74,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幸福感较低,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幸福感。
324-326

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社会干预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 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 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 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326-328

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DOL I)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 SS分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226;P〉0.05)。阿立哌唑组生活质量除生活条件维度外,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均高于舒必利组,且有显著性差异(t=2.963,3.041,2.984;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副反应少。
328-329

网络成瘾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方法根据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 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筛选出网络成瘾者50人,并抽取控制组被试50人,运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比两组数据。结果①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16.67,P〈0.01),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上也低于对照组(t=17.2,20.61;P〈0.01);②在艾森克量表比较中网络成瘾者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5.86,-34.18;P〈0.01),在内外向性方面网络成瘾者明显偏内向性(t=13.95,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
331-333

社区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2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随访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针对患者个体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随访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社区随访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333-335

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产后精神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洛沙平治疗产后精神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产后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6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6周有效率分别为90.5%和92.92%,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和体重增加洛沙平组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洛沙平治疗产后精神病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339-340

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两组于治疗开始,半年,1年,2年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 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 RS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疗效、生存质量、用药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综合评定对比。结果干预组的PAN SS、SDSS、M RSS、TESS量表指标在治疗各阶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全病程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社会功能,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全面促进患者康复。
341-343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等对12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20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对照。结果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SF-36总评分、躯体功能(PF)、躯体健康所致的角色限制(RP)、社交功能(SF)和情感问题所致的角色限制(RE)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99,4.41,5.92,7.79,4.04;P均〈0.01);社会支持少、病程短、年龄轻、无业、独居的患者生活质量差(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SRS、工作、婚姻、TESS(P〈0.01~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343-344

综合医院医生神经症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各级综合医院医生对神经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神经症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安市3所不同级别综合医院371名医生进行神经症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0%以上的医生听说过广泛焦虑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45.6%~69.0%的医生能够列举出不同神经症临床表现。能对神经症做出诊断、治疗及能列举出治疗药物的比例分别为37.7%、32.1%和41.0%。三级医院医生神经症知识知晓率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P〈0.01)。神经症知识的来源以广播、电视或录像、报纸、杂志为主。结论综合医院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对医生神经症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生早发现神经症患者的能力,以使患者能够早诊断和早治疗。
345-347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职业心理研究

武警心理健康与人格、防御机制、自我感受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人格、防御机制、自我价值感、社会支持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6PF心理健康因子、DSQ及自编社会支持和自我感受的自陈式问卷法进行测量。结果 16%官兵有心理健康问题,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值与军人差异检验中最小(t=-3.20,P=0.008)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变量相关的最小r值为0.18,对应的P为0.004;依次进入SCL-90总分回归方程的分别是不成熟型、紧张、兴奋、中间型、忧虑、同级支持、下属支持、理想现实差距,R均方为0.466;进入自我感受各因子的回归方程的人格因子、防御机制、社会支持因子有所不同。结论人格因子、防御机制因子、社会支持以自我感受因子与武警官兵的心理健康有关。兴奋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人格因子,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以及同级和下级支持、个体理想和现实差距感对武警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更大;稳定性与成熟和不成熟、上级支持通过影响理想和现实差距感继而影响心理健康。
350-353

驻疆维稳警察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某暴力事件后驻疆维稳警察的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20名维稳警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PSET总分与SCL-90中的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部被测人员中有17人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占总人数的5.31%;心理应激评分与SCL-90中的躯体化等各因子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与抑郁因子相关程度最高(r=0.629,P〈0.05)。结论驻疆维稳警察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
357-359

私彩彩民的心理动机

摘要:目的了解私彩彩民的心理动机。方法通过访谈80名私彩彩民的方式,编制出《私彩彩民调查问卷》。对367名私彩彩民进行施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通过因素分析,私彩彩民的心理动机由6个因素构成:a与暴富;b空虚与消遣;c贫困与艰辛;d智慧与好奇;e投射与迷信;f自我安慰(方差贡献率27.35%,13.86%,6.38%,3.26%,4.67%,3.92%);②不同性别彩民在6个因素上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58,-0.61,-0.39,1.19,-1.06,-0.59;P〉0.05);③有无工作彩民在"贫困与艰辛"、"智慧与好奇"因素上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t=-2.94,2.93,P〈0.01);④不同年龄彩民在"与暴富"、"贫困与艰辛"因素上评分差异非常显著(F=5.10,5.54,P〈0.01),在"投射与迷信"因素上评分差异显著(F=3.67,P〈0.05),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51岁以上的彩民评分更高。结论与暴富因素是私彩彩民心理动机的主要内容;彩民的心理动机受工作情况、年龄因素影响,不受性别因素影响。
363-366

821名守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策略

摘要:目的了解海岛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提高对海岛官兵心理干预的水平。方法参加"为海岛官兵送健康"活动,分别到13个岛屿随机抽取守岛官兵821人为研究组,以岛外1922名官兵作为对照组,统一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其团体测评和个别访谈,而后对心理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SCL-90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t=28.51,P〈0.01);筛查各因子阳性的严重程度175/797人(21.96%)与对照组346/1924人(18%)比较(t=4.74~10.20,P〈0.01);研究组的心理适应能力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0~-0.444,P〈0.01);官兵的军龄、年龄与SCL-90的焦虑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103~0.302,P〈0.01)。访谈出的主要问题是婚恋问题;对身体和家人的担忧、恐惧等。结论守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岛外官兵,且与心理适应能力、年龄、军龄密切相关。
366-368

飞行员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飞行员特质焦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100名飞行员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 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统计处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AM OS路径分析。结果①飞行员心理健康(SCL-90)与特质焦虑(r=0.425,P〈0.01)、消极应对(r=0.366,P〈0.01)、社会支持(r=-0.288,P〈0.01)、积极应对(r=-0.275,P〈0.01)存在显著相关;②AM OS路径分析显示6条路径影响心理健康,其中特质焦虑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明显,影响因素排序:特质焦虑〉特质应对〉社会支持。结论提高高特质焦虑飞行员的社会支持利用度,改善其应对方式,有利于飞行员心理健康。
369-372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儿童少年心理研究

中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情况与欺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欺负行为问卷(中学版)和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问卷对山西省2所中学的2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4种身份的中学生只在道德氛围感知的关爱维度表现出了显著差异(F=3.259,P=〈0.05)其中未涉及者感知到的关爱程度显著高于受欺负者和双重涉及者。结论学校道德氛围中,关爱对学生欺负行为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感知到的关爱程度越高,中学生卷入欺负行为中的可能性就越小。
380-382

高职生自我表露特点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高职生自我表露的特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自我表露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山西省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264名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高职生自我表露有显著差异(t=-2.412,P〈0.05);②在年级、专业、独生子女上,高职生自我表露水平均无显著差异(t=-1.252,1.857,1.475;P〉0.05);③自我表露的城乡差异显著(F=5.619,P〈0.05);④高职生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呈弱相关,高职生对家人的自我表露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0.145,P〈0.05),高职生对恋人和朋友的自我表露和主观幸福感无显著负相关(r=-0.072,-0.086;P〉0.05)。结论高职生的自我表露呈现出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高职生的自我表露可以预测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383-385

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修订后的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493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初二和初三年级留守儿童的人际信任感明显高于初一(F=3.15,P〈0.05),男生的自信感水平高于女生(t=2.71,P〈0.01),但指向问题的应对得分上显著低于女生(t=-2.94,P〈0.01);②除情绪安全感外,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及其他因子与指向问题的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6,0.26,0.29;P〈0.01),安全感及各因子与指向情绪的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35,-0.15,-0.14,-0.30;P〈0.01);③人际安全感能正向预测指向问题的应对(t=5.67,P〈0.01),情绪安全感能负向预测指向情绪的应对(t=-5.53,P〈0.01)。结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密切。
385-387

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某高校4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对父母信任(t=-2.138,P〈0.05)和对支持利用度(t=-3.22,P〈0.01)上差异显著;②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243,P〈0.05)和主观支持(t=-3.235,P〈0.01)上差异显著;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80,P〈0.01)、主观支持(t=-2.22,P〈0.01)和对支持利用度(t=-2.75,P〈0.01)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t=3.30,P〈0.01);⑤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在对父母信任(F=11.893,P〈0.01)、对无关者信任(F=3.321,P〈0.05)和人际信任总分(F=9.964,P〈0.01)上差异显著;⑥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成显著负相关(t=-0.229,P〈0.01)。结论大学是个体人际信任形成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人际信任。
39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