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1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CMD-3的失眠症患者72例,药物组36例,服用佐匹克隆,联合治疗组36例,以佐匹克隆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SCL-90评分躯体化(t=2.682,P〈0.01)、人际关系敏感(t=2.685,P〈0.01)、强迫症状(t=2.983,P〈0.01)、抑郁(t=2.045,P〈0.05)、焦虑(t=2.650,P〈0.01),联合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匹兹堡睡眠质量(t=2.366,P〈0.05)、入睡时间(t=2.398,P〈0.05)、睡眠效率(t=2.176,P〈0.05)、睡眠药物(t=2.060,P〈0.05),各因子联合治疗组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1281-1283

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20例躁狂发作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对照组(碳酸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各做1次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试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言语流利性测验等10项神经心理测查及B ech-R 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作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BRM 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7,P〈0.01),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94,P〈0.01),研究组有效率98.3%,显效率71.7%;对照组有效率96.7%,显效率68.3%。两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t=0.38,P〉0.05),碳酸锂组副作用比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多。经12周治疗,从各项神经心理测查均值的变化趋势看,研究组与对照组从8周开始有逐渐好转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敲击测验,动作能力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WCST完成类别数等认知功能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好于对照组(t=1.82,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副作用小,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更彻底。
1283-1286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 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在入组时和治疗第2、4、6、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评定疗效(以减分率评定出痊愈、显进、进步和无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疗效稍优于帕罗西汀组(t=0.249,P〉0.05)。两组痊愈、显进、进步、无效例数分别为19,5,4,2和17,4,5,4,显效率分别为93.3%和8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前者对伴有焦虑、失眠、运动性激越效果更好,部分不良反应也低于后者。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转躁现象。结论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前者稍优于后者。
1286-1287

阿立哌唑辅助治疗抗精神病药引发的高催乳素血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对利培酮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长期住院,且服用利培酮治疗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合并阿立哌唑5m g,阿立哌唑10m g,安慰剂(对照组)进行4周对照研究。分别于治疗第0、1、4周末测定血清PRL水平,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5m g组(F=28.625,P〈0.01)、阿立哌唑10m g组(F=61.412,P〈0.01)治疗第1周末、第4周末PRL血清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第1、4周末PRL血清水平均无显著变化。3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总体发生率相当,对利培酮的疗效均无不良影响。结论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可显著降低利培酮引起的催乳素水平升高,安全性较高。
1288-1290

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P物质与抑郁症患者所伴发的躯体疼痛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疼痛组)颈外静脉血的血浆P物质水平,评定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与30例不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①疼痛组HAMD 17总分及焦虑因子分(28.6±5.5)、(11.8±3.4)均较对照组(25.4±4.8)、(10.2±2.1)显著增高(t=2.338、2.178,P=0.023、0.033);②疼痛组血浆SP水平(69.8±14.0)ng/L较对照组(60.5±11.6)ng/L显著增高(t=2.798,P=0.007);③疼痛组的血浆SP水平与HAMD 17焦虑因子分、VAS评分正相关(r=0.378、0.456,P=0.039、0.018)。结论 P物质可能参与了抑郁症患者所伴发的躯体疼痛症状的发生机制。
1290-1292

家庭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维持及病情恢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首发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随访组)和对照组(未随访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家庭教育,按顺从服药及被动执行两级评价患者服药依从情况,以及1年内精神疾病的复发情况。结果出院6、12个月时患者服药依从性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χ2=4.65,P〈0.05、χ2=12.06,P〈0.01)。复发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01,P〈0.01)。结论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疗效的维持及病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能够减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延缓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生活质量。
1292-1293

生物反馈训练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训练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人,治疗组进行生物反馈训练配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仅以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末,治疗组显效率86.21%,对照组显效率68.9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χ2=2.478,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2周末,HAMD及HAMA评分即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同期比较,在治疗第2、4、6周末HAMA、HAMD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辅助生物反馈训练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1295-1296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LQOL)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PGAR,LQOL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15,P〈0.01)。观察组的总生活质量状况显著高于对照组(t=8.119,P〈0.01)。结论家庭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1297-1298

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状况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社会支持水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配对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1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制的《精神卫生健康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社会支持平均得24.1分,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分别为6.79、11.81、5.57分;再婚调查对象的平均得分高于未婚或离婚调查对象(P〈0.001),健康状况较好的调查对象得分较高(F=3.615,P=0.031),文化程度较低调查对象的得分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调查对象(F=3.815,P=0.025);调查对象社会支持状况对其健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加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的力度对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有积极的作用。
1298-1301

合并与非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抑郁症患者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合并与非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抑郁症患者(MD)的一般资料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贝克抑郁量表(BD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0名合并BPD的MD患者、30名非合并BPD的MD患者施测。结果共病与非共病组在生源地、婚姻、受教育年限无显著差异(P〉0.05),在年龄(t=18.02,P=0.000)、性别(χ2=8.483,P=0.005)、抑郁首发年龄(t=38.24,P=0.000)、抑郁发作次数(t=13.22,P=0.000)、自杀次数(t=13.89,P=0.000)有显著差异,用贝克抑郁量表(BDI)、SCL-90评估抑郁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与非合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
1301-1302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心理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开展心理干预研究。方法选用背景变量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自尊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在主观支持(t=4.426,P=0.037)上有显著性差异;有无工作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在客观支持上(t=4.781,P=0.030)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婚姻状况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在各项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美沙酮成瘾者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特征,提供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健康教育、家庭及社会帮教等有效的心理和行为干预措施。
1303-1305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 1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6例伴有攻击行为,对照组120例无攻击行为,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等方面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经t检验,χ2检验,在性别(χ2=6.54,P〈0.05)、发病年龄(t=2.71,P〈0.05)、诊断分型偏执型(χ2=4.32,P〈0.05)、诊断分型青春型(χ2=265.69,P〈0.05)、阳性精神症状(χ2=58.32,P〈0.05)、脑电图(χ2=10.65,P〈0.05)和病前性格(χ2=12.19,P〈0.05)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1305-1306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对待精神病人态度、方式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现阶段大众群体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同时调查比较大众群体对精神病人的态度和对待方式。方法在全市各区、县范围内对过路行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1036份。结果精神卫生基本知识平均正确率为53.35%,对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知识平均正确率为40.99%,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知识平均正确率为58.82%。40.9%的人担心精神病人做出具有伤害行为的事件,40.9%认为精神病人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30.2%认为得病后不能再工作。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主要针对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治愈情况、应对方式等方面。
1307-1309

代币激励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代币激励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训练中给予恰当的鼓励、表扬。实验组训练中予以口头表扬及社会性支持语言,授课结束时予以代币激励法以示鼓励。在实验结束时,同步对两组患者进行上课率、作业完成率、知识掌握率进行测评。随访实验结束3个月内的药物依从性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作业完成率、知识掌握率、上课率均高于对照组(χ2=9.33,P〈0.01),实验结束后3个月内的药物依从性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00,P〈0.01)。结论代币激励法能提高作业完成率、上课率、知识掌握率,能提高药物依从性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
1309-1310

电话随访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80例出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由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院外的病情变化、进行疾病知识指导,每月1次,1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比较2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电话随访后治疗依从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的康复。
1311-1312

盐酸文拉法辛合并舒肝解郁胶囊与多虑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文拉法辛合并舒肝解郁胶囊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5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77例,对照组79例,治疗8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躯体形式障碍的起效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不良反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χ2=49.01,P〈0.01),依从性有显著差异(χ2=6.62,P〈0.01)。结论盐酸文拉法辛合并舒肝解郁胶囊与多虑平比较对躯体形式障碍起效快,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1312-1314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研究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未干预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SDS、SA 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促进乳腺癌化疗患者更多地运用积极的行为和认知应对方式,减轻负性情绪反应,主动配合治疗以改善生活规律,提高生活质量。
1322-1323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职业心理研究

武警官兵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武警官兵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625名武警官兵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①武警官兵的自我效能感总体状况良好;②武警官兵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③男性官兵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地方男大学生,而女性官兵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地方女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④通过相关分析武警官兵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各因子总分相关程度很高,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r=0.29,0.13;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r=-0.21,-0.18,-0.16,-0.17;P均〈0.01)。结论应对方式是影响武警官兵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1327-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