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1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研究

不同性别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性别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是否存在差异,并分别探讨两组事件相关电位与临床阴性、阳性症状的关系。方法对60例(男32例,女28例)首发神分裂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并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进行精神症状评定。结果①两患者组的N 2、P 3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 3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F=6.049,13.717,9.998;P〈0.01);两患者组相比,P 3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②两患者组P 3波幅与PAN SS阴性分均呈负相关(分别为r=-0.557,r=-0.445);男性组P 2、N 2和P 3潜伏期均与阴性分呈正相关(分别为r=0.434,r=0.625,r=0.632),而女性患者组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即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不同性别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存在差异;男性患者的阴性症状与其认知功能可能存在着更大的联系。
897-899

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痴呆伴行为和精神障碍(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BPSD患者分为喹硫平组与奥氮平组,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2,4,8周末,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 SE)评定患者痴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BEHAVE-AD评分显著减少(P〈0.01),奥氮平组在治疗2周末起BEHAVE-AD评分较喹硫平组显著下降(P〈0.05)。喹硫平组在治疗8周末MM 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治疗前后MM S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8周末ADL评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少于奥氮平组(χ^2=4.03,P〈0.05),两组在锥体外系反应(EPS)、口干、嗜睡、体质量增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与奥氮平对BPS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奥氮平起效比喹硫平快,疗效比喹硫平显著,喹硫平在认知功能及药物的安全性方面优于奥氮平。
900-902

米氮平与马普替林治疗复发性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复发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复发性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米氮平组(30例)和马普替林组(30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郁量表(HAM 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 A)、副反应量表(TES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I-74)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周时两组疗效相当(χ^2=0.10,P〉0.05)。米氮平组显效时间早于马普替林组(t=2.43,P〈0.05),米氮平组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米氮平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马普替林组(P〈0.05或P〈0.01)。结论米氮平治疗复发性抑郁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902-904

行为矫正疗法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康复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矫正疗法促进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精神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60例入组病例进行3个月行为矫正疗法并配合正性强化措施,选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行为矫正疗法前后比较。结果行为矫正疗法后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行为矫正疗法前有显著差异(t=7.41,P〈0.01);NOSIE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退缩4因子均较行为矫正疗法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52,4.09,9.81,6.56;P〈0.01);激惹因子较行为矫正前有所降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t=2.25,P〈0.05);精神病表现及抑郁因子无明显差异(t=1.39,P〉0.05)。结论行为矫正疗法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懒散、孤僻、社会生活能力差的印象症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病人康复有积极作用。
904-905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帕罗西汀治疗及两者联合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96例轻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 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6周末评定减分值及疗效,6个月时评定再燃率。结果①治疗第2周末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7,P=0.052);治疗第4周末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P=0.036);治疗第6周末联合治疗组减分值高于其它两组,但3组HAM D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58,P=0.061);②3组第6周末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6,P=0.04);③6个月随访3组再燃率有统计学意义(U=112.6,P=0.04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是轻性抑郁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
906-907

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符合CCM 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70例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和氟西汀组各35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度洛西汀组和氟西汀组的缓解率分别为85.7%和78%,疗效差异无显著性(χ^2=0.85,P〉0.05)。两组的HAM D、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无显著性差异(χ^2=0.25,P〉0.05)。结论度洛西汀有快速抗抑郁作用且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908-909

度洛西汀与舍曲林对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疗效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舍曲林对老年抑郁症伴焦虑的疗效对照。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度洛西汀和舍曲林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 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 I-S)分别在基线、治疗1、2、4和6周末进行疗效评定比较,运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第1周末,HAM A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2.180,P=0.034),治疗第2周两组间HAM D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t=-2.643,P=0.027),其余时段未发现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且相当。结论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伴焦虑起效快且安全有效。
911-912

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治疗躁狂发作兴奋状态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治疗躁狂发作患者兴奋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6例严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和氟哌啶醇组各28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口服与氟哌啶醇合并异丙嗪肌注,观察2周。采用B ech-R afae lsen躁狂量表(BRM 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1、3、7、14天BRM 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治疗前及治疗各时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口服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且症状轻微。结论利培酮口服液治疗躁狂发作兴奋激越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是躁狂发作急性期的理想药物。
913-914

老年期痴呆患者一级亲属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一级亲属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48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亲属及与之相匹配的48例已婚健康受试者进行评定。结果老年期痴呆患者GQOLI-74维度评分和总体生活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1.97-1.98;P〈0.05或t=2.51-2.66;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尤为显著。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一级亲属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者差,并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
914-915

依从性问题的干预措施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依从性问题的干预措施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9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10个月,分别给予依从性干预措施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采用临床疗效观察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 D)评定疗效。结果①治疗第8末研究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545,P=0.019);②两组治疗后第2、8周末及10个月末HAM 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2周末研究组HAM 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2周t=3.67,P〈0.01;8周t=2.86,P〈0.01;10月t=2.28,P〈0.01);③治疗10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438,P=0.035)。结论依从性问题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916-917

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51.7%的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病耻感。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患者家属病耻感不同(χ^2=3.656,P〈0.05);不同疾病患者的家属病耻感无显著差异(χ^2=2.561,P〉0.05)。结论病耻感存在于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达半数以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家属更易产生病耻感。
917-919

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

摘要:目的通过难治性抑郁症与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与比较,探讨甲状腺激素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依据。方法选取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各3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TSH,T3,FT3,T4,FT4水平。结果难治性抑郁症组异常者18例,占56.25%,非难治性抑郁症组异常者5例,占15.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P〈0.005),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率明显高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表现为TSH上升(χ^2=5.13,P〈0.05),T3下降(χ^2=5.14,P〈0.05),FT4下降(χ^2=5.14,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有56.25%可考虑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合并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有价值的可选方案。
919-920

安全感重建在强迫障碍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感重建在强迫障碍患者心理治疗中的理论探索与应用。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不安全感自评量表(Self-Rating Feeling of Insecurity Scale,SRFI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强迫症患者进行测查,主要实施安全心理重建的心理治疗方法,至少随访1年,对31例效果良好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强迫障碍患者在应用"安全感重建"的治疗方法前后SRFIS(总分t=5.453,P〈0.01,各因子t值分别为2.215,3.012,3.145,3.037;P〈0.05);SCL-90(总分t=8.787,强迫因子t=3.000,P〈0.0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总分t=-3.373,强迫因子t=-2.672,P〉0.05)。结论不安全感心理是强迫症的本质症状,安全感重建在强迫障碍的心理治疗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患者接受程度高,疗效好。
921-923

2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二版(WHO-DA SⅡ)为评定工具,由2名5年精神科工作经历的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对2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精神残疾程度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以三、四级为主,占79.7%。WHO-DA SⅡ得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r=0.24,P〈0.01)、病程(r=0.33,P〈0.01)呈正相关,与住院次数无明显相关。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WHO-DA SⅡ得分低于未使用者,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不同职业、不同学历、不同婚姻状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WHO-DA SⅡ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率和缓解率,有利于减少和延缓精神残疾的发生。
923-924

延安市心理疾病的分析:流行率、特征性和干预机制

摘要:目的调查延安市大于15岁心理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与病症特征,并对此制定干预防范机制。方法使用ICD-10为诊断工具和诊断标准,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延安市1区12县所登记的15岁以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中抽取2189人进行心理疾病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占精神疾病总量的60.33%,癫痫类精神疾病占20.13%,器质性精神障碍占9.18%。女性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高于男性(χ^2=14.36,P〈0.001),35~44岁之间患病比例最大30.09%(χ^2=535.84,P〈0.001),农村患病比例高于城市(χ^2=1214.69,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癫痫、器质性精神障碍,是3个重点心理疾病,加大力度给予治疗;开展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干预,更大程度的降低外因引起心理疾病。
925-927

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药物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措施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t=0.25,P〉0.05),经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干预组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药物组相比明显降低(t=6.51,P〈0.01)。结论家庭心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疗效,改善其社会功能,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
928-929

1000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心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ECT)对精神病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1000次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率为68.2%,以窦性心动过速改变为主;心电图改变与年龄有关,45岁以下较4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的次数有显著性差异(χ^2=9.88,P〈0.05);10年以下较10年以上病程的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易引起心电图的改变,需常规监测心电图,对年龄大者更需加强监测。
930-931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首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首次癫痫发作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19例和丙泊酚组18例,采用标准的MECT治疗程序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首次癫痫发作情况。结果依托咪酯组癫痫脑电发作时间为(84.5±50.2)s,丙泊酚组发作时间为(50.0±15.6)s,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55,P〈0.01)。结论丙泊酚对MECT首次癫痫脑电发作持续时间的抑制作用强于依托咪酯。
9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