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研究

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睡眠状况及生活事件的现状,并进一步研究患者的睡眠状况与生活事件的相关关系。方法在北京市某精神科专科医院选取神经症患者55名,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神经症患者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①神经症患者的睡眠均分要显著高于常模(t=3.360,P〈0.01);②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神经症患者睡眠状况有显著差异(t=2.776,P〈0.01);未婚的与已婚的神经症患者睡眠状况有显著差异(t=3.512,P〈0.01);③不同性别、独生与否、婚姻状况的神经症患者所受的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④不同类型神经症患者的生活事件与睡眠状况并无显著相关(r=0.041,P〉0.05)。结论①神经症患者比正常人出现更多的睡眠问题,睡眠质量比常人差;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神经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要优于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神经症患者;未婚的神经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要优于已婚的神经症患者;③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在经受了生活事件后,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对神经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并无影响。
385-387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人,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就住院时间、预后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获得的资料分类汇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出院时的BPRS总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5.02,P〈0.01),干预组的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60.4±1.8)天,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40.7±1.1)天,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服药依从性与复发情况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有明显改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提高其依从性,减少病情复发,有利于改善其社会功能。
387-389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表达及矫正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方法通过对100例住院和出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研究组50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健康教育外,进行每周2~3次专题讲解如何排泄不良情绪及矫正方法的场景演练,时间2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健康教育。①用自制的调查表了解患者2个月内所掌握的如何排泄不良情绪及矫正方法的情况,分别在矫正前,矫正4周,矫正8周调查评定;②用情感平衡量表了解患者2个月内负性情感和正性情感平衡调查评定。结果①研究组2个月内对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方法的掌握优于对照组(矫正前t=0.9367,P〉0.05;矫正4周后比较t=2.0982,P〈0.05;矫正8周后比较t=4.7336,P〈0.01);②研究组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得分之和显著高于对照组(矫正前t=0.9407,P〉0.05;矫正4周后比较t=2.0929,P〈0.05;矫正8周后比较t=5.2336,P〈0.01)。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的表达及矫正有助于正性情感增加,负性情感减少。
389-391

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6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IL-1β和TNF-α试剂合均购自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 ISA法)进行检测,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变化,比较其差异。结果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775、2.7594、3.0347和3.1969(P〈0.05或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明显,对血清中IL-1β和TNF-α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91-392

儿童精神病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精神病患者父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 S)对50例患儿父母进行量表测评后给予2周的心理干预,设对照组50例,对比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干预效果。结果患儿父母的SDS评分比较(t=29.85,P〈0.01)、SA S评分比较(t=37.05,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SDS评分组间比较(t=9.16,P〈0.01)、SA S评分组间比较(t=6.12,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病患儿其父母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心理干预可改善父母的心理状况。
393-394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6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出现的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6周有效率分别为90.5%和92.92%,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和体重增加利培酮组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394-396

长期服用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长期服用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其中女9例,男97例进行观察。对入院时及住院1年后患者的空腹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106例中,伴发空腹血糖增高者30例,占28.30%。与普通人群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服用氯丙嗪治疗达1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血糖增高的发生率为28.30%,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与体质量指数增加有关。
396-397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研究

抑郁症和高血压病共病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和高血压病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病对抑郁症的影响。方法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36例抑郁症和高血压病共病患者和36例同期住院的单纯抑郁症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病情特征、临床症状资料及治疗前、治疗后的HAM D量表总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症和高血压病共病患者的平均发病次数(t=2.90,P〈0.05)、平均病程(t=4.38,P〈0.05)、平均住院日(t=5.60,P〈0.05)及平均发病年龄(t=7.12,P〈0.05)显著高于单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和高血压病共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重于单纯抑郁症患者(t=4.98,P〈0.05),抑郁症和高血压病共病患者的出院疗效显著差于单纯抑郁症患者(χ2=6.02,P〈0.05)。结论抑郁症和高血压病共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重、治疗疗效差,易复发。
397-399

口腔患者牙科焦虑状况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当前口腔患者牙科焦虑的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使用Corah's牙科焦虑量表(DA S)以及访谈法对123名口腔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123名研究对象DA S得分的平均分值为(9.05±3.09)分,得分最高分为18分,最低分为4分,牙科焦虑症的发病率为11.4%;②DA发病率在性别和是否有牙科治疗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2χ=8.793,χ2=9.783,P〈0.05);③年龄、学历和系统性疾病不同的群体在DA S分值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5,2χ=5.970,χ2=2.533,P〉0.05)。结论口腔患者总的牙科焦虑状况并不严重,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存在对牙科治疗高度焦虑的患者;牙科焦虑症多见于女性和没有过牙科治疗史的患者。
399-400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黛力新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作用。方法 68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6例)和对照组(n=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黛力新,连续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 I)评定睡眠质量,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14天后睡眠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11%,对照组为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匹兹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神经功能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黛力新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出现的睡眠障碍,且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401-402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职业群体心理研究

心理行为干预对抗震救灾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抗震救灾条件下心理行为干预对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参加抗震救灾的某部80名官兵,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研究组)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对照组)。在执行任务的第31~33天起分别对研究组进行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表象训练等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卫生知识讲授,研究为期4周。应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hinese Psychosom atic Health Scale,CPSHS)于干预前后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CPSH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CPSHS总分干预后研究组(22.12±10.55)和对照组(27.75±13.34)分别较干预前显著降低[(32.99±15.83)、(34.84±17.86),t分别为3.47和2.24,P〈0.01和0.05],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焦虑、抑郁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研究组有效率48.65%、好转率91.89%均高于对照组的26.32%和71.05%(χ2=4.00、5.36,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是提高抗震救灾官兵心身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403-405

黑龙江省农民心理和谐状况的人口学变量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民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心理和谐状况。方法采用中国农民心理和谐问卷对黑龙江省2300名农民进行调查,得出黑龙江省农民心理和谐的总体情况及其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心理和谐状况。结果黑龙江省农民心理和谐平均分为3.30分。在农民类型变量上,在村农民心理和谐总体情况与两栖农民存在显著差异(F=5.111,P〈0.01);在村农民社会环境(F=4.485,P〈0.05)和生活环境情况(F=3.949,P〈0.05)与两栖农民存在差异;在社会地位变量上,中上层与下层农民、中层与中下层、下层农民在心理和谐(F=3.420,P〈0.01)和自我状态(F=4.519,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均收入变量上,年均收入10001元以上分别与1000元以下、1001~3000元、3001~6000元,1000元以下与1001~3000元,6001~10000元与1001~3000元农民在自我状态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5.749,P〈0.001)。结论黑龙江省农民心理和谐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心理和谐总体情况及其各维度存在差异。
405-408

某进藏工作团体状态-特质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研究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工作人群的状态-特质焦虑、抑郁特点。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某进高原工作的团体111名人员进行团体测评,将抑郁、焦虑得分与一般人群比较;以性别、年龄、海拔和进入高原次数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进藏工作团体SDS、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一般人群(t=16.09,P〈0.000;t=11.50,P=0.005;t=4.17,P=0.034);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进藏工作团体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男性:t=9.90,P=0.003;t=4.34,P=0.032;女性:t=3.37,P=0.031;t=2.02,P=0.045);2男性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3.05,P=0.003;t=5.34,P=0.000);3SDS和T-AI得分存在年龄差异(F=6.95,P=0.001;F=6.45,P=0.002),随年龄的增长,SDS和T-AI得分呈现倒"V"型变化趋势,"40~49岁"组得分最高;4SDS、S-AI和T-AI得分均存在显著的海拔组间差异(F=3.90,P=0.011;F=18.78,P=0.000;F=7.29,P=0.000),随海拔的升高,SDS得分呈现下降趋势,S-AI和T-AI得分呈现倒"V"型变化趋势,"3000~3500m"组得分最高;5SDS、S-AI和T-AI得分均存在显著进藏次数组间差异(F=3.32,P=0.023;F=9.49,P=0.000;F=10.17,P=0.000),随进藏次数的增加,SDS、S-AI和T-AI得分呈现横"S"变化趋势,进藏3次组得分最高。结论高海拔环境对进藏工作人员抑郁、焦虑情绪产生明显影响,这种情绪反应呈现明显的性别、年龄、海拔和进藏频次特点。
408-411

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与特质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与特质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替代性创伤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91名灾难救助者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救助者在替代性创伤上行为反应这一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t=-2.335,P〈0.05);②灾难救助者消极应对分量表得分,除了认知反应这一维度外,与替代性创伤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81,P〈0.05);积极应对分量表得分除认知反应和生活信念外,与替代性创伤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286,P〈0.01);③社会支持总分与情绪反应呈显著负相关(r=-0.252)。结论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灾难救助者,其创伤程度较低;而倾向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灾难救助者,其创伤程度较高;灾难救助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则其情绪反应越少。
412-413

新兵利他主义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新兵利他主义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性的哲学量表中的利他主义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对56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处理采用秩变换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 an相关分析及Am os路径分析。结果新兵利他主义在受教育程度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新兵利他主义与个性因素(r=0.115~0.321,P〈0.01)、SCL-90总分及因子(r=0.109~0.262,P〈0.01)存在显著相关;新兵利他主义正性与负性事件总分、负性工作学习事件存在显著相关(r=-0.099,-0.084,P〈0.05);Am os路径分析显示存在3条显著路径:①心理健康→个性→正性利他主义;②个性→负性利他主义;③心理健康→个性→负性利他主义。揭示个性对新兵利他主义的直接效应(β=0.38,P〈0.001)及其在心理健康与利他主义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β=0.12,0.19,P〈0.001)。结论新兵利他主义受心理健康、个性、生活事件因素的影响,且个性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414-417

广场集体舞蹈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广场集体舞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坚持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老年人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0,P〈0.01);除强迫症状、敌对、恐怖等项目外,各因子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其它因子项上老年女性得分较高,男女性差异显著(P〈0.01)。结论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老年男性作用更为明显。
417-419

高原军人睡眠质量对选择反应时间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对高原军人的视觉选择反应时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和EP-204反应时间测定仪,对108名驻扎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地区的军人进行了测试。结果有45名被试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得分大于7,占41.7%,设为A组。63名被试得分小于7,设为B组。将两组的反应时间水平进行比较,A组平均反应时间成绩为(0.78±0.19),B组为(0.68±0.08),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3.07,P〈0.01)。结论睡眠质量对反应时间可能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419-420

职场排斥与抑郁: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职场排斥与抑郁的关系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这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以246名职场人士为研究对象,施测了职场排斥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结果①职场排斥与抑郁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22,P〈0.01),职场排斥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r=-0.273,P〈0.01),自我概念清晰性与抑郁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433,P〈0.01);②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职场排斥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2.3%;③使用Bootstrapp ing法检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其结果仍表明中介效应显著。结论职场排斥对员工的抑郁程度存在显著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部分是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