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_职业心理、论著_疫情心理、论著_儿童心理、论著_青少年心理、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国际刊号:2096-4811
  • 国内刊号:11-5257/R
  • 出版地方:河北
  • 邮发代号:18-285
  • 创刊时间:199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89
  • 综合影响因子:1.249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 2010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精神卫生研究

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摘要:目的观测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1β、TNF-α的水平并和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比较,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IL-6(63.24±15.67ng/1)、IL-1β(33.24±17.27ng/1)、TNF-α(29.24±15.67ng/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31.41±11.51ng/l)、IL-1β(18.36±8.17ng/l)、TNF-α(18.24±10.56ng/l);P〈0.05。帕罗西汀治疗后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免疫学标志之一;帕罗西汀抗抑郁的同时降低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
769-770

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浓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测定了48例AD和52例VD患者血清脂质代谢水平,并与10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1AD组TC、TG、LDL-C、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VD组TC、TG、LDL-C、LDL-C/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VD组TC、TG高于AD组(P〈0.05),LDL-C、LDL-C/HDL-C显著高于AD组(P〈0.01);4ApoA1和ApoB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TC、TG、LDL-C的增高和HDL-C的下降可能和痴呆发病有关,降脂治疗可能有助于AD和VD的防治。
771-773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在阴性症状方面,治疗2周后,阿立哌唑组即有明显改善(t=2.210,P〈0.05),且与奥氮平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021,P〈0.05),而在阳性症状方面,奥氮平组改善优于阿立哌唑组(t=2.016,P〈0.05),但在治疗4、6、8周后,两组总体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组在阴性症状方面改善较奥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t=3.302,P〈0.01)。在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组副反应较少。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好,阴性症状改善优越,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773-775

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其心理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29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脑诱发电位仪听觉Oddball范式检测,记录靶P300波的潜伏期与波幅;运用心理疾病预测量表(MDPS)进行心理症状评定。结果 1研究组靶P300潜伏期、波幅较对照组延长、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除家族及既往史、成长经历因子外,研究组的MDPS预测总分及心理症状各因子分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3研究组靶P300潜伏期与MDPS预测总分及心理症状各因子分(精神病性、抑郁、躁狂、神经症以及人格偏移)呈明显的正相关(r=0.443~0.593,P〈0.001),而P300波幅与其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辅助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P300与MDPS有明显的相关性。
775-777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西酞普兰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被试入组后随机分配到联合治疗组(rTMS+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和药物治疗组(西酞普兰单独治疗)。西酞普兰治疗范围为20~60mg/d,起始剂量20mg/d,在2周内渐增至40~60mg/d。联合治疗组治疗时使用rTMS真刺激,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额叶,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药物治疗组治疗时使用rTMS伪刺激。观察疗效6周。采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盲法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基本痊愈5(14.71%)例,显著进步13(41.18%)例,好转7(23.53%)例,无效7(20.59%)例。药物治疗组基本痊愈2(6.45%)例,显著进步6(19.35%)例,好转11(35.48%)例,无效12(38.71%)例。两组疗效比较以联合治疗组较好(χ2=6.036,P=0.049)。两组治疗前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在治疗2、4、6及8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侧额叶背外侧rTMS刺激结合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
778-780

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和西酞普兰对更年期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米氮平组和西酞普兰组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痊愈14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4例,无效1例,痊愈显著进步率86.67%;西酞普兰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5例,无效0例,痊愈显著进步率83.33%,两组疗效差异不显著(χ2=0.81,P=0.368)。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末的HAMD-17总分明显低于西酞普兰组22.2±6.7/25.4±7.1,t=-2.367,P=0.042。米氮平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和嗜睡;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主要是口干,睡眠障碍,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差别无显著性意义(χ2=3.86,P〉0.05)。结论西酞普兰和米氮平均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的安全有效药物。
780-781

河北省惊恐障碍患者的功能状况及治疗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惊恐障碍患者的功能状况及接受治疗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河北省18岁及以上人群共24000人,调查筛选工具采用改编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以《DSM-ⅠV-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ⅠD-T/P)病人版为调查的诊断工具,采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价功能状况。结果河北省惊恐障碍患者工作能力、日常生活、精神状况、社会交往、自我料理等功能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精神状况、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方面明显,受中等程度以上影响的比例分别为90.9%、76.4%和67.3%,并且有34.5%的患者希望自己死了才好,12.7%的患者出现自杀或自伤观念。因心理或精神问题去看过病的患者只有7.3%,在未看过病的患者中只有3.6%的患者意识到看心理医生会有用或可能有用。结论惊恐障碍患者社会和生活功能明显受损,容易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甚至产生社会功能残疾,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基层医师在向他们保证其没有躯体疾病的同时,应劝其接受充分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同时,要在普通人群中扩大宣传,普及有关知识。
782-783

躯体化障碍现实疗法的回访调查

摘要:目的评价现实疗法应用于躯体化障碍的远期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研究组(中西医病区)147例和对照组(心理病区)153例,研究组实施现实疗法,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病人出院后电话回访治疗效果,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2.503,P〈0.05),研究组GQOLI-74(除外物质生活维度)、FA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现实疗法远期疗效显著,较传统护理更有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784-785

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颅脑损伤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干预组(n=36)和对照组(n=32),比较和分析心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颅脑损伤患者比较,心理干预组症状明显改善,记忆力减退、脾气性格改变、抑郁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7.02,5.99;P均〈0.05)。结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使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
789-790

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式与封闭式管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选取我院开放式病区和封闭式病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0例,并配对相应家属。观察期6周。在入组前及6周末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在第6周末,两组患者家属的SCL-90各因子分、SAS和SDS的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开放组各项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开放组BPRS评分较封闭组有明显的改善(t=3.757,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躯体化等方面。
790-792

自我管理教育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老年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我管理教育,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后进行生活量表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在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84,6.617,P均〈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793-795

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首先就664例就诊者的职业性别构成和病种构成进行分析;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就诊者进行评定,将就诊者分为有诊断有问题组、有诊断无问题组、无诊断有问题组和无诊断无问题组,并将就诊者的SCL-90得分情况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者女性多于男性,就诊比例较多的依次为退休人员、待业人员、学生、工人和教师。疾病分布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躯体化障碍、双向情感障碍为多见。就诊者的SCL-90评分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5)。68.37%就诊前有诊断者SCL-90各条目均高于常模,尽管31.63%就诊前有诊断者各因子分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的量表总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常模;62.61%的就诊前无诊断者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就诊者中心理健康状况异常与正常者分别为73.64%与26.36%。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者多数为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超过1/4的就诊者心理健康状况正常。
795-797

中药戒酒解毒汤与呋喃唑酮治疗酒依赖的3年随访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戒酒解毒汤与呋喃唑酮治疗酒依赖的远期疗效,观察和随访酒依赖患者的复饮情况。方法采用自然观察法,对中药戒酒解毒汤与呋喃唑酮治疗的酒依赖患者做3年随访观察,比较复饮率及复饮时间。结果治疗3年后两组的复饮率分别为64%和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但两组的复饮时间分别为13.4±6.2个月和9.7±5.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结论戒酒解毒汤可以延缓酒依赖患者复饮的时间,但戒酒是一项综合性治疗,尤其是持续的心理干预及家人的支持是避免复饮的重要保障。
798-799

惊恐障碍的非精神科误诊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惊恐障碍患者的误诊特点。方法自制统计表对55例确诊惊恐障碍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病程、曾误诊的疾病种类、重复就诊于非精神科次数、误诊期间诊治费用以及正确治疗后达临床治愈的疗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52.73%的惊恐障碍患者非精神科误诊时间长于1年;58.18%的患者就诊非精神科次数少于5次,14.55%的患者大于10次;误诊期间浪费的诊治费用有47.27%的患者超过5000元;确诊后住院治疗期90.91%的患者在2个月内惊恐发作消失。结论惊恐障碍的非精神科误诊率高,误诊时间长,医疗资源浪费严重,但确诊后经精神科治疗近期疗效较好。
799-80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身医学研究

初产妇产后育儿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初产妇产后育儿效能的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147名初产妇,分别在产后3天、6周、12周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育儿效能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产后社会支持问卷4部分。结果评价支持、情感支持和产后抑郁共同解释了产后3天育儿效能总变异的27.3%(F=19.297,P〈0.01);评价支持、信息支持和产后抑郁共同解释了产后6周育儿效能总变异的40.2%(F=28.324,P〈0.01)和产后12周育儿效能总变异的34.4%(F=20.907,P〈0.01)。结论产后抑郁和社会支持中的评价支持、信息支持是初产妇产后育儿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801-804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使用自测健康量表(SRHM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再次使用自测健康量表(SRHMS)进行评定,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3个维度(生理健康上t=2.772,P〈0.01,心理健康上t=7.779,P〈0.001,社会健康上t=6.403,P〈0.001)和总体心理健康得分上(t=7.035,P〈0.001)差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
804-805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职业群体心理研究

不同职业赴川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及其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职业对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替代性创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灾难救助者替代创伤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205名赴川救援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职业救援人员在认知反应(F=21.641,P〈0.001)、情绪反应(F=4.217,P〈0.01)、行为反应(F=3.347,P〈0.05)、生理反应(F=6.572,P〈0.001)及替代创伤总分(F=7.104,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信念因子上无显著差异;2替代创伤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202,P〈0.01)、主观支持(r=-0.197,P〈0.01)、积极应对(r=-0.249,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01,P〈0.01);但只有消极应对在回归方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结论学生和其他类志愿者创伤程度高于心理工作者、医护人员和教师,学生志愿者创伤程度最高,心理工作者创伤程度最低;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救援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越多,救援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高。
806-808

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山东省328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感和自我职业压力感得分为3.97±0.96/3.93±0.98;工作责任、考试考评和待遇环境压力的强度居前3位(3.80±0.78/3.72±0.94/3.71±0.89);2小学男教师的个人能力、人际关系、外部期望和工作责任压力显著高于女教师(t=4.75,P〈0.001;t=2.26,P〈0.05;t=2.77,P〈0.01;t=2.57,P〈0.05),女教师的学生因素压力显著高于男教师(t=-2.64,P〈0.01);3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考试考评、待遇环境、个人能力、学生因素、压力总分,角色任务、外部期望、工作责任、人际关系压力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F=6.78,9.50,7.22,6.11,9.02,P〈0.001;F=4.63,5.49,P〈0.01;F=2.72,3.80,P〈0.05),事后比较表明,教龄小于10年的教师压力最小,大于20年的教师压力最大;4小学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与职业压力总分相关不显著(r=-0.041,P〉0.05),与考试考评压力呈显著正相关(r=0.123,P〈0.05),与人际关系压力呈显著负相关(r=-0.159,P〉0.01)。结论小学教师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工作责任、考试考评和待遇环境压力最大;个人能力、人际关系、外部期望、工作责任和学生因素压力的大小受性别的影响;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职业压力逐渐增大;小学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人际关系压力越小,但考试考评压力增大。
80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