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激光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 31-1339/TN 国内刊号
  • 0258-7025 国际刊号
  • 1.5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激光是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激光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激光制造、简讯

中国激光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激光杂志激光器件
顺序放电高重复频率TEA CO2激光器1-4

摘要:研制了一台高重复频率顺序放电TEA CO2激光器,由共用光学谐振腔的两节相同放电组件组成,单组件的有效增益体积为2.5 cm×2.5 cm×55 cm.激光器允许以不同的双脉冲时间间隔和不同的脉冲重复频率工作并产生高峰值功率输出双脉冲.当两组件以200 Hz重复频率同步放电时,激光器输出平均功率为1.1 kW;当两组件以400 Hz重复频率顺序放电时,输出平均功率为550 W,双脉冲时间间隔为2.5 ms.在同一脉冲重复频率下,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随双脉冲间隔的增大而减小.实验还测量了不同双脉冲间隔下,激光器的输出双脉冲波形.

双端抽运的30W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5-8

摘要:报道了双端抽运连续输出的掺Yb3+双包层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实验采用了中心波长在975 nm附近的两种输出形式的半导体激光器(LD)作为抽运源,测量了不同抽运条件下的输出功率特性和光谱特性.在仅尾纤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抽运下获得了斜率效率为42%,峰值波长为1103.8 nm的9.2 W激光输出;在仅准直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抽运下获得了斜率效率为57%,峰值波长为1104.4 nm的20.0 W激光输出;当两个半导体激光器在双端同时抽运时,获得光纤激光最大输出功率为30.6 W,输出峰值波长为1108.4 nm,以及49%的总体光-光转换效率.

LBO倍频1.8W连续671nm红光激光器9-12

摘要:Nd:YVO4晶体中掺杂的Nd3+除了1.064μm的受激辐射跃迁外,还可产生1.342 μm波段的弱辐射,经腔内倍频,最终可输出671 nm的红色激光.报道了一种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阵列端面抽运Nd:YVO4晶体,腔内采用Ⅰ类临界相位匹配LBO(LiB3O5)晶体倍频,实现波长为671 nm的全固态红光激光器瓦级输出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采用短三镜折叠腔结构,通过对激光晶体热透镜焦距的估算,用计算机优化设计选取了合适的谐振腔参数,在芯径为400μm的光纤耦合808 nm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阵列抽运下,当注入功率为8 W时,获得了波长为671 nm的红光基模稳定输出.最高输出功率达1.8 W,光-光转换效率达22.5%.

连续波500W全固态Nd:YAG激光器研究13-15

摘要:研制了全国产化全固态半导体激光器(LD)抽运模块,Nd:YAG激光输出功率达500 W.介绍了优化抽运模块结构参数的程度.从增益分布特性等方面,介绍了研究其输入-输出功率特性的实验装置,随着抽运功率的增加,Nd:YAG激光输出以斜率效率47%线性增加,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75 W,光-光转换效率达26.1%.采用He-Ne激光探测法实验测量了该抽运模块中的热透镜效应.通过测量热焦距,分析了其热透镜效应:热透镜焦距与抽运功率成反比,抽运功率很小时,热焦距大,热透镜效应很小,被Nd:YAG棒的修凹面补偿,所以此时热焦距较大,热效应不显著.随着抽运功率的增大,热焦距减小,热透镜效应越来越显著.

中国激光杂志激光物理与激光化学
铯原子A型塞曼子能级结构中的电磁诱导透明16-20

摘要:采用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分别作为探测光和耦合光,作用于铯原子6^2S12F=3-6^2P32F’=2简并二能级系统,借助探测光的吸收光谱观察到了由简并二能级中A型塞曼子能级结构导致的电磁诱导透明(EIT)现象。同时研究了不同耦合光的强度和失谐对电磁诱导透明的影响。由于在多普勒展宽背景下圆偏振光对塞曼子能级间的光抽运,从而不同塞曼子能级上布居出现明显的差异,电磁诱导透明的作用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对于在扫描探测光频率时由于存在速度选择机制使探测光通过铯气室后的吸收谱线发生的畸变作了定性分析。

国产双包层掺镱光纤实现440W的连续高功率激光输出20-20

摘要:高功率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由于在效率、散热、光束质量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目前国际上激光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近一、二年来,单根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快速提升。同时,在应用方面,国际上光纤激光占整个激光市场的份额也以很快的速度发展,预计2007年将会达到20%,其中在激光材料处理的应用中将达到24%,在激光的空间和军事应用中将会达到59%。

体光栅二维耦合波方程解析解的再探讨21-25

摘要:针对完全重叠型的体光栅,在布拉格衍射范畴内给出二维耦合波方程的完整推导,并给出方程组的闭形式解析解.该解析解能够解决完全重叠型的均匀光栅的普遍衍射问题.研究了二维有限尺寸体光栅的衍射性质特别是衍射效率与光栅二维尺寸及介质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无吸收的光栅,参考光束相对物光束越宽,衍射效率将越高.当介质的吸收不可忽略时,对于耦合较强的光栅,参考光尺寸的增大反而会引起衍射效率的下降.为了获得最优的衍射效率,应当根据介质的吸收率合理地设计光栅的几何尺寸.

自由电子抽运X射线激光的理论探讨26-30

摘要:X射线激光是激光物理与等离子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X射线激光研究多采用毛细管放电、高功率激光的多脉冲和短脉冲等抽运方式,而且绝大多数研究局限于软X射线波段.借鉴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组成结构,提出一种产生X射线激光的新方案:用钨制成毛细管的空心电极取代自由电子激光器内的摇摆器,内充特定金属蒸气,如铜蒸气之类,使自由电子激光器变成自由电子抽运X射线激光器.运用电子碰撞电离、强流粒子束平衡体系理论方程与等离子复合特性等理论对这种新型X射线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方案的可行性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与探讨.

发光二极管的时间与空间相干性研究31-34

摘要:由相干度理论和准单色光理论出发研究了发光二极管(LED)的时间相干与空间相干特性,并采用时间分辨为亚飞秒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对LED的相干度进行了测量记录.由记录所得的干涉图计算得到LED的发射光谱、相干时间及时间相干度;并通过比较其可见度和时间相干度推算出其空间相干度;最后提出由空间相干度计算LED发光面积的方法和使用LED光源测量材料中超快弛豫过程的可能性.分析了实验中的误差并提出修正方法,为采用LED作为稳态与时间分辨光谱光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中国激光杂志实验技术与元件
内腔倍频被动调Q Nd:YVO4/KTP激光特性的研究35-38

摘要:实现了激光二极管(LD)抽运Nd:YVO4/KTP,GaAs饱和吸收体被动调Q绿激光运转.测量了GaAs不同厚度情况下的脉冲重复率、脉冲宽度、单脉冲能量及峰值功率随抽运功率的变化关系.在抽运功率3.22 W下,300pm厚的GaAs获得了381 kHz的高重复率,53.2 ns的脉冲宽度,0.18μJ的单脉冲能量.通过求解内腔倍频GaAs调Q工作原理的耦合波方程组,所得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相符.

2004年全国全固态激光技术与应用会议在四川绵阳召开42-42

摘要: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和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承办的2004年全国全固态激光技术与应用会议,于2004年11月20~22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山国际酒店举行。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收到论文116篇,100余人作了报告。

低气压毛细管放电特性研究43-48

摘要:利用一台毛细管快放电X射线激光装置,研究了预脉冲作用下氩气和氦气在10~120 Pa压强范围内对毛细管放电的击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只有10~15 kV放电电压才能将内径为3 mm,长度为90 mm的毛细管中10~120 Pa的氩气击穿,同时电极表面的形态对击穿电位也有较大影响.对预、主脉冲作用下毛细管放电规律及Z箍缩过程中阻抗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长度的氩气柱在箍缩过程中的阻抗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长度、不同放电电压情况下,毛细管阻抗均达到最小值5 Ω左右,同时电流达到峰值.该结果为在相同放电电压下,对不同长度毛细管放电获得相同的电流峰值提供了可能.

调Q激光自锁模与脉冲峰值功率的输出不稳定性49-52

摘要:从理论上解释了调Q钕玻璃,YAG激光器存在的模式自锁定现象所引起的调Q激光脉冲功率输出的不稳定性.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模式自锁定所引起的调Q激光脉冲波形的随机调制现象,实验采用预激光调Q与法布里-珀罗(F-P)标准具平板组合技术,获得了脉宽约为40 ns,脉冲能量为85 mJ的稳定调Q输出,其脉冲能量稳定度和脉冲功率稳定度分别为±2%和±3%,激光输出的谱线宽度为6.9×10-4nm.单纵模输出几率达到89%.采用上述方法,使自锁模式的调制现象得到有效地消除,从而使调Q激光器可以稳定地输出.

中国激光杂志光束传输
湍流大气中准直激光束的Strehl比与锐度53-58

摘要: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各种起伏条件下湍流大气中准直激光束的短曝光光斑特征,分析了Strehl比、能量Strehl比、峰值Strehl比和锐度(Sharpness)的统计特征,探讨了它们描述光斑质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能量Strehl比适于描述光斑的整体集中质量,而锐度能很好地反映局域内能量集中程度,可作为描述短曝光光斑质量的评价参量.不同光传播起伏条件下湍流大气中准直激光束的短曝光光斑的统计特征表明,湍流有助于提高准直光束的局域能量集中程度.

用于光子晶体光纤研究的超格子构造法59-63

摘要:提出应用'超格子构造法'研究光子晶体光纤(PCF)的传输特性.电场用正交完备的厄米-高斯(Hermite-Gauss)函数展开,有中心缺陷的周期性分布的介电常数用两组不同周期的介电常数分布迭加构成超格子,每组介电常数都用余弦函数展开,然后利用波动方程及厄米-高斯函数的正交性,得到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特性(模场分布、双折射、色散).模式双折射的大小可用以衡量该算法的精度.

大气相干长度的对比实验研究64-66

摘要:大气相干长度是在激光大气传输和自适应光学研究中对大气湍流介质进行定量描述的重要参量.介绍了利用激光大气闪烁测量反演大气相干长度和利用差分像运动测量法(DIMM)测量光波到达角起伏方差来确定大气相干长度的两种不同测量方法,并根据光波到达角起伏和激光大气闪烁这两种不同方法测量大气相干长度的仪器,在相同的近地面传播路径上进行对比实验观测,两者测量结果有时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其量级和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两种测量方法相互得到了验证.最后还对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

TE矢量高斯光束的二阶矩传输67-71

摘要:运用光束传输的非傍轴矢量矩理论,对TE矢量高斯光束的传输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束腰、横向发散角和光束传输因子的积分表达式.基于能流二阶矩定义的横向光束宽度在传输过程中服从简单的双曲线变化规律.数值计算表明,在高度非傍轴情形下,由于TE偏振导致两个横向存在不同的光束传输特性,且最大的横向发散度超过了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的发散度极限63.43°,接近于90°,这与波动光学理论相符合,其中x方向上的发散度略比y方向上的大.而对于傍轴情形,在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傍轴化条件下,TE矢量高斯光束的传输可简化为横基模傍轴标量高斯光束,稍有区别的是其光束传输因子始终保持略大于1,且永远不能精确地等于1.

中国激光杂志光通信及其元器件
铒镱共掺光纤二次谐波的产生72-74

摘要:报道了一种在光纤中激发二次谐波振荡(SHG)的简单方法:利用紫外脉冲激光在载氢后的高浓度铒、镱共掺的光纤上刻制布拉格光栅.从而打破了石英光纤二阶极化率为零的固有限制,形成了极大的永久的二阶极化率,周期性的结构辅助实现了相位的匹配.在实验中,利用波长为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LD)抽运该光纤光栅,在只有几毫瓦的抽运功率下,便观察到了显著的蓝绿光辐射,而且强度随抽运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在显微镜下对光纤光栅发光现象进行了观测并拍摄了数码相片,在相片中观测到光纤光栅纤芯处的蓝绿光辐射,而非光栅区没有发光现象,同时观测到了紫外光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