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激光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激光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 31-1339/TN 国内刊号
  • 0258-7025 国际刊号
  • 1.5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激光是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4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激光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激光制造、简讯

中国激光 200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型大焦斑钛宝石激光放大器腔型的设计与实验研究257-261

摘要:为了克服放大自发辐射在飞秒激光放大器中对放大脉冲的影响,将增益介质掺钛蓝宝石晶体从腔内束腰位置处移至腔内光斑最大处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设计并实验了此种新型大焦斑直线形折叠腔。计算了腔内的光斑尺寸与腔结构参数的关系,得出了腔内光斑尺寸分部图,系统实验了输出功率与腔结构参数:曲面镜半径,输出耦合镜透射率,腔长等的关系,并进行了理论验证。本文为进一步将其做成新型、高效、低噪声再生放大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氙灯抽运Nd:GdVO4晶体的脉冲激光性能262-264

摘要:利用闪光灯作为抽运源研究了Nd:GdVO4晶体的脉冲激光性能。激光晶体样品尺寸为4mm×4mm×6mm。当输出镜透过率T=15%,抽运能量为6.32J时,激光器静态输出能量为31.7mJ。对T=7%的输出镜,抽运阈值为0.13J。用厚度为1.5mm,小信号透过率为54.7%的Cr^4+:YAG晶体片实现了激光器的被动调Q运转,测得动态和静态激光能量输出之比约为1:3。在T=15%的输出镜透过率下,当抽运能量为3.89J和6.32J时,分别得到了脉冲宽度为48.0ns和39.2ns的单脉冲输出。

高消光比超短脉冲产生的实验研究265-268

摘要:实验研究了一种高消光比短脉冲的产生技术。利用色散补偿光纤线性压缩由增益开关分布反馈激光器出射的光脉冲。而后利用电吸收调制器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同步调制光脉冲。利用这种方法在实验上产生了重复频率为10GHz,脉宽为10.4ps,抖动小,高消光比,无基座的短脉冲。此种技术可以应用于40Gbit/s的光时分复用系统中,同时也说明电吸收调制器具有同号脉冲整形功能。

一种基于集成光学声光可调谐滤波器的近红外光谱仪269-272

摘要:研制成功一种基于集成光学声光可调谐滤波器(IAOTF)的新型近红外光谱仪。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光谱仪的特征方程及分辨率,然后用三个中心波长不同的增益开关分布反馈激光器(DFB)的耦合光源进行了发射光谱的实验测量,最后通过傅里叶逆卷积的方法进行了光谱数据的恢复工作,从而进一步将该光谱仪的分辨本领提高到0.6nm。

激光辐照硅、锗材料形成表面波纹的实验研究273-276

摘要:用光学显微镜分别测量了1.06μm激光辐照硅、锗材料形成表面波纹的形貌特征。在激光辐照材料形成初始表面波纹之后,后继激光对最终波纹的增长起正反馈作用。当激光功率密度略大于材料损伤阈值时,材料表面呈现周期性的波纹结构;当激光功率密度远大于材料损伤阈值时,材料熔融区内出现无规则的随机分布波纹。激光辐照硅、锗材料产生的波纹结构与材料的性能、表面状况和实验中使用的激光参数密切相关。同时,分析了表面波纹结构对激光光束传输特性,以及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破坏效应的影响。

飞秒、皮秒激光烧蚀金属表面的有限差分热分析277-280

摘要:为描述飞秒激光烧蚀金属表面过程,对双温方程进行了约化。用有限差分法对飞秒、皮秒脉冲激光在金属表面烧蚀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一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在飞秒领域对双温方程约化的合理性。计算模型对电子与光子耦合系数的大小对金属表层电子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不同脉宽、不同能流及功率密度大小的因素。发现电子与晶格耦合系数影响材料表面电子的温升及电子与晶格温度耦合时间;与皮秒激光比较。脉冲功率密度是影响电子最终温度的主要因素;飞秒激光烧蚀金属材料的厚度可达到表层厚度(吸收系数的倒数)量级。

红外复合宽带波片的研制281-283

摘要:波片延迟片是光学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重要光学器件。通常所指的λ/2和λ/4波片是对某特定波长而言的,当光波波长偏离该特定波长时.其位相延迟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光谱整形、激光调谐和光通讯等领域中经常使用宽带波片,它在一定带宽内的延迟量是相同的。国内大多数的厂商一般只能生产单波段波片(带宽仅±40nm),本文用计算机仿真设计了红外宽带高精度复合波片,采用石英晶体材料加工出来的复合波片性能与设计指标符合得较好。波片适用范围为1200~1650nm,中心波长为1390nm,λ/2波片的位相延迟量范围为180.0°±3.6°,λ/4波片的位相延迟量范围为90.0°±3.6°,即相位延迟误差λ/100。

在PPLN-OPO中伴生四波混频的研究284-288

摘要:提出了在周期极化LiNbO3-光学参量振荡(PPLN-OPO)中伴有四波混频(FWM)的发生,论述了PPLN-OPO中的抽运光λ3(1064nm),信号光λ1(1500nm),闲频光λ2(3660.55nm),信号光λ1的倍频光λ4(750nm),满足FWM的频率匹配与准相位匹配的条件,初步建立了PPLN-OPO-FWM的过程理论体系,进行了光学系统装置的实验,理论分析与实验结论相吻合。

一种新型材料的LB膜及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289-292

摘要:研究了一种包含西佛氏碱和萘酰亚胺的新型材料的LB膜的制备,并采用πA等温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谱对其LB膜的制备特性进行了表征。单分子膜的崩溃压力在30mN/m左右.对应的单分子的面积约为1.8nm^2,πA等温线的固相区较为陡峭,在空气-水界面上,能形成了较好的单分子膜.并可以较好的转移到固体基板上.转移比可保持在1±0.1的范围内。采用二次谐波产生的办法研究了LB单层膜的二阶非线性光特性。测量了二次谐波强度随基频光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其二次谐波信号的最大值在约60°的入射角处。这种化合物具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它的二阶非线性光特性起源于由苯乙烯形成的共轭π电子体系。

自发辐射因子对VCSEL在大信号调制下的分岔及混沌行为的影响293-296

摘要:在SIMULINK平台下开发了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的动态仿真模型,实施高频大信号调制情形下的动态仿真,避免了大信号近似处理,提高了计算精度。选择自发辐射因子为控制参量,定量分析它对VCSEL稳定性和分岔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参量条件下,自发辐射因子数值在5×10°~5×10°之间时,随着调制深度的加深,VCSEL峰值光子密度产生分岔,呈现双稳、多周期.最后回到单周期;当小于10^-5时,进人混沌状态的演变过程。同时分岔点的移动依赖于自发辐射因子的大小,调控自发辐射因子可以抑制系统的非线性行为。仿真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

在ZnO/Si衬底上ZnCdSe/ZnSe多量子阱的生长与光学特性297-300

摘要:在经NH3等离子体氮化的Si(100)衬底上。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的方法生长了ZnO缓冲层,经X射线衍射(XRD)测量,得到了单一取向的ZnO(0002)膜。在此ZnO缓冲层上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LP-MOCVD)方法生长了较高质量的ZnCdSe/ZnSe量子阱。通过不同阱宽的ZnCdSe/ZnSe量子阱生长和测量,得到了多级共振拉曼峰。从发光谱中可见,在1520nm附近有很强的发光,而在未覆盖ZnO的Si衬底上直接生长的ZnCdSe/ZnSe量子阱结构,其光致发光(PL)谱未见发光。可见,在氮化的Si衬底上覆盖ZnO膜生长的ZnCdSe/ZnSe量子阱质量较好。是一种在Si衬底上生长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有效方法。

GeO2介质膜空芯传能光纤的传输特性分析301-304

摘要:介绍了GeO2介质膜空芯传能光纤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Miyagi传输损耗公式。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实验得到的GeO2介质膜空芯光纤中HE11模在空芯光纤处于直线状态和弯曲状态下实测损耗值与Miyagi传输损耗公式经过插值运算得到的理论预测损耗曲线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给出了GeO2介质膜空芯光纤在其处于直线和弯曲状态下的输出能量分布特性。

808nm近红外激光辐照三种不同的离体人组织的光传输特性305-309

光子晶体光纤参量放大的理论模拟310-312

摘要:光子晶体光纤具有高非线性系数和非常灵活的色散特性,通过调节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参量,可在具有高非线性系数的同时对光子晶体光纤的零色散波长(λ0)进行调节。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的这些特性可实现在所需波长上的高效率的参量放大。本文采用厄密-高斯函数展开的方法,计算了六角形光子晶体光纤(HF)的零色散波长,发现当气孔间距在1.1μm和2.6μm之间时,光子晶体光纤的零色散波长在1.55μm附近,并给出了零色散波长时气孔间距和气孔大小的关系曲线。对光子晶体光纤中的参量放大(OPA)进行了理论模拟,计算表明在20m光子晶体光纤中,当峰值功率为10W时,参量放大的增益可达60dB,或可获得300nm增益带宽。

一种降低列阵波导光栅相邻信道串扰的方法313-317

摘要:阵列波导光栅(AWG)作为波长滤波器在光通信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串扰是影响阵列波导光栅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阵列波导光栅相邻信道的串扰,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种降低阵列波导光栅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阵列波导光栅的衍射特点性,通过调节阵列波导光栅的自由光谱范围(FSR)、罗兰圆焦距和阵列波导数目,使得各信道信号的输出极小值处于其它信道输出波导中心,无次极大处于其它波导中,从而降低了阵列波导光栅的串扰,特别是相邻信道之间的串扰。通过光束传播方法(BPM)的模拟了具有不同FSR的1×16阵列波导光栅,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将相邻信道之间的串扰降低约5.7dB。

脊形结构LiNbO3光波导调制器的扩展点匹配法分析318-322

摘要:将点匹配法扩展应用于脊形结构LiNbO3光波导调制器电极的准静态分析中。将调制器各区域的势函数表示为该区域中满足Laplace方程的一系列基函数的级数,匹配边界上有限个点的边界条件以确定出级数项的系数。通过势函数得到脊形结构LiNbO3光波导调制器结构中电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利用求得的电场可以得到调制器特性阻抗及有效折射率。所得的特性阻抗和有效折射率与采用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十分吻合。这一分析方法简便快捷,精度高,能够处理电极有一定厚度的多层光波导调制器结构。

熔锥平行排列3×3单模光纤耦合器的研究323-327

摘要:平行排列3×3单模光纤耦合器在光开关、光缓存器、光谐振腔、光滤波器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偏振态的演化和波长特性是耦合器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利用模耦合理论对平行排列3×3单模光纤耦合器的输出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光纤引线对耦合器的输出偏振态演化起主要作用.而耦合区的影响则比较小;通过理论推导模耦合系数,分析了耦合器的分光比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得出了输出分光比比较稳定的耦合器所需要的合适芯间距(对于我们研制的为12.5μm)。并采用可移动火焰实际研制出了具有长耦合区的平行排列3×3单模光纤耦合器,测试表明输入光波长在1.500~1.575μm范围内变化时.耦合器的输出分光比变化不大,理论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光学手册》简介32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