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 部级期刊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

  • 11-5172/F 国内刊号
  • 1672-6995 国际刊号
  • 1.2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自然资源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评述、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学习与借鉴、资源产业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特约专稿
矿产品使用强度与矿业发展新阶段4-14

摘要:矿产品使用强度是相对于人均GDP的矿产品消费量,用于表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矿产品消费指标,它同工业化进程和产业成熟度密切关联。通过使用强度指标,可对一个特定阶段的矿业发展特征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将中国粗钢和一次能源的矿产品使用强度数据与美国及其他代表性国家对比,探讨了我国的矿产品使用强度现阶段转换特征,预测了我国2015—2030年的使强度指标,并对“新常态”下我国矿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业权价款的财产属性及其相互联系与区别15-18

摘要: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体现的是作为自然资源资产所固有的价值,是一种自然资源权益;矿业权价款体现的是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所创造的价值,是一种资本权益。自然资源权益与资本权益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体现在这两种权益虽然性质不同,但其价值基础共处于一个矿产资源资产的实体之中。因而这个资源资产价值,已不是纯自然资源生成,而是物化了人类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二者的区别则主要表现在价值来源不同、权益的主体不同、权益的实现环节以及权益价格的形成机制不同。为此,要建立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的矿产资源国家权益金制度。

典权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19-22

摘要:农地流转“三权分置”理论以“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合理内核传达出“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保障农民根本权益、活化土地资源利用”的正确理念,为农地流转法律瓶颈之解决提供了重大参考。其关于农地产权的制度架构本身没有问题,但逻辑用语却存在法理障碍,在法律上难以清楚表达。传统典权制度可在保持基本制度架构的同时,借由理念指导为“三权分置”提供法律范畴的外观依附。典权“有买卖之实而无买卖之名”的制度功能使其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度构建模式,既能够解决公有制条件下私权主体进入土地市场的难题,又能够让农民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基础上更好地获得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的权利,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可借助于典权实现其制度架构。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资源产业经济
新疆如何实现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23-28

摘要:研判所处历史方位和矿业走势,剖析新疆矿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是研究新疆资源问题的基础和前提。2016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矿业复苏支撑动力不足,同时我国矿业发展面临新的危机,急需新的发展动力。新疆矿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明显,但存在近产地远市场、属于输出型经济、深处内陆运输成本高昂、加工业比例少后续产业链较短、集中配套程度低等劣势。当前新疆矿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的效率较低,应通过实施“提高投资效率、产业和金融资本结合、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五大举措推动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

煤炭矿山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多元化的思考29-34

摘要:近年来,煤炭矿山企业的“三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结合矿区、煤种和经济区域特点,探索绿色开采模、“煤-电-化-冶-建-运”循环经济产业链、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低质煤炭资源的煤化工产业链等多元化产业典型模式。应对单一煤炭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科技创新促进煤炭矿山资源产业多元化:①提高煤炭回采率,为产业多元化提供资源保障;②强化煤层气和瓦斯抽采,实现煤系能源利用产业化;③推动多种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延长产业链;④加大示范区、试点建设,树立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典型。

我国采掘业产业转移测度及空间格局变化趋势35-37

摘要:文章选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五大行业的工业销售产值为评测指标,对中国经济区划的四大板块2005-2014年采掘业产业转移进行测度,同时利用变异系数研究省域尺度下采掘业空间格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2005-2014年我国采掘业产业转移的整体趋势是由东部和东北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向西部地区转移尤为显著;②西部地区是采掘业产业转移最主要的承接地;③在省域尺度下2005年以来我国采掘业空间格局呈现出一定的分散趋势。建议:(1)实施区域差别化产业政策,引导产业有序转移;(2)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优化资源开局;(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资源产业转型升级。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精准脱贫攻坚路径分析——以赣州地区为例38-40

摘要:文章以江西省赣州地区为例,分析了地质调查支持服务脱贫攻坚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特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灾害地质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六大独特优势,从地质调查工作原则、顶层设计、中央和地方地质工作衔接及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地质调查支持脱贫攻坚的路径:(1)明确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工作原则;(2)切实做好精准脱贫攻坚顶层设计;(3)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做好有效衔接;(4)做好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示范,引导企业跟进建立示范基地。

新常态下地勘单位转型发展及深化改革新思路——以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为例41-44

摘要:新常态下,矿业经济和传统地质工作处于低迷状态。同时,地质工作面临“一带一路”战略等发展机遇。地勘单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走出一条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之路。地勘单位转型升级应重点从管理工作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着手,以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保障管理工作的提升。文章以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为例,介绍了其在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并进一步探寻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生态文明建设专栏
经济新常态下的矿山环境制度供给问题与思考45-48

摘要:矿山环境建设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矿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全球经济整体乏力,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矿业经济正遭遇难熬的“寒冬”。顺应矿业市场低迷的新周期,有待加强矿山环境制度供给侧改革:(1)健全完善矿山环境法律制度;(2)完善相关配套法规的责任协调机制;(3)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资金管理的规范化;(4)明确矿业权属制度,落实矿山环境治理责任主体;(5)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问题。

中国矿业经济区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49-54

摘要:结合矿业经济区的发展特征,选取中国30个典型矿业经济区为样本,构建矿业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评价研究中国矿业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现况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矿业经济区整体环境承载力现阶段仍相对较低;2003—2011年矿业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经历了由低到高的逐步“迁移”的过程,矿业经济区的转型发展效果不断显现;我国矿业经济区的发展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与环境承载力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将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统一,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学习与借鉴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油气资源状况与投资环境55-60

摘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是典型加勒比海岛国,国土面积狭小,油气资源以海上为主,油气产业尤其是LNG出口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收入来源,油气基础设施以海上管线和LNG输送为主,油气产业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完善,油气产业合作政策和财税制度与国际接轨,油气产业投资环境在加勒比海地区相对良好。由于历史、储量等原因,作为该国支柱产业的油气开采和LNG主要出口到美国、西班牙、南美诸国,近年来我国从该国进口的LNG也持续增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天然气法律法规及财税体制等对我国发展天然气工业将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技术经济研究
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析——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内涵初探61-64

摘要:基于对城市国土空间概念特征的梳理和对国土空间利用、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剖析,将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内涵界定为:城市边界划定范围内国土空间的利用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特定利用结果,包括利用结构、功能、布局、强度等,对城市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目标的支撑能力。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质量的评价标准应涵盖统筹协调、集约高效、生态文明、安全宜居、传承共享等五大方面。

基于项目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研究——以北京市14个土地储备项目为实证65-69

摘要:文章分三个环节构建了土地增值收益的测算公式,并以北京市14个土地储备项目为研究对象,实证测算了土地征购—一级开发—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过程土地增值收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比例。研究发现:(1)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原住民所得比例最低,原住民、政府、开发商的平均分配比例分别为24%、31%、45%;(2)不同项目土地增值收益在三方主体中的分配比例无明显规律;(3)在区域分配格局上呈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土地增值则越高”特点。三个环节土地增值收益获得主体所得收益差距较大,反映不同环节分配机制的差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缺乏固定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制度安排和衔接中暗含“争抢”机制。

新版预算定额对土地整治项目其他费用的影响——以宁夏土地整理项目为例70-72

摘要:新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颁布后,截至2015年底,宁夏共安排三类土地整治项目83个,总投资达22.09亿元。通过比较分析83个子项目新旧两版预算定额标准各项其他项目的变化比率,新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造成项目其他费用上升幅度在4.51%~37.74%之间,平均值19.76%,对取费方式和计费基数发生变化的可行性研究费等9项费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设备购置费占工程施工费的比例上升,可使可行性研究费、设计与预算编制费、招标费、工程监理费和项目工程验收费变化率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