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公益性地质工作论坛、调查与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学习与借鉴等。
  • 主管单位:自然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2-6995
  • 国内刊号:11-5172/F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29
  • 综合影响因子:0.851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评商业性地质找矿成果的供给现状-结合地质找矿实际谈供给侧改革

摘要:党中央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重从五大任务展开,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矿产资源领域,根据这五大任务,我们应当针对矿产资源供给的实际,特别是矿产资源供给的实际,厘清现状,查找问题,深化改革.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其矿产品的产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供给,由于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具有隐蔽性特点.所以对它的开采需要通过两大流程.
1-1

推进地质工作结构性改革

摘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引领地质工作发展,适应、服务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地质工作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提高地质工作供给的质量与效率,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调整公益性地质工作供给结构;以制度供给改革推进地质工作结构性改革,建立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明晰产权,培育和建设矿业市场主体.
4-8

基于供给侧的矿产资源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摘要: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弥补市场缺陷的必然选择.矿产资源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实现矿产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具体分为结构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平衡和矿产资源有效利用四个分目标.从供给角度,根据矿产资源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将矿产资源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分为多级储备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稳增长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宏观调控体系、国内矿产资源宏观调控体系和境外矿产资源宏观调控体系;依据调控政策的功能作用,矿产资源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可分成基本政策体系和核心政策体系.
9-14

广西地矿“十三五”规划路径

摘要:“十二五”广西地矿工作呈现出“2个提升2个转变”主要亮点,存在“4多4少”不足.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目标任务,广西地矿“十三五”发展应开辟“加减乘除”新路径,一是做好“加法”,着力提升履职能力;二是做“减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做“乘法”,发挥比较优势;四是做“除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15-19

地质勘查领域之行业政策、产业政策、部门政策辨析

摘要:长期以来,对地质勘查领域的行业政策、产业政策、部门政策的内涵与外延缺乏精准的界定,以致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碎片化”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越位、不到位现象.对此,行业政策要突出统一性;产业政策要突出多元性;部门政策要突出适应性,并发挥好中央、地方行业管理部门及各个社团、中介组织的参与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政策体系法制化的改革目标.
20-23

国土资源政策助力赣州市脱贫的调研与思考

摘要:赣州在国土资源开发扶贫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通过地质找矿提升区域发展能力;以地灾防治和搬迁避让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农业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全力保障民生发展用地;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规模化流转;积极利用试点发展地方经济.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的政策工具减少,扶贫效力呈递减趋势;部分扶贫政策操作起来困难,矿产资源开发扶贫的长效机制待确立,用地指标紧缺;新型地质工作还需加强等.建议:精准施策,狠抓落地延效;整合资源加大地灾扶贫移民及“一步城镇化”进程;转换矿产资源扶持思路,构建区域矿业经济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创新土地供给政策工具,积极探索国土资源支撑脱贫攻坚的新方式.
24-28

“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困境与制度破解-以广州市为例

摘要: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改造制度缺位、政府角色错位和改造目的迷失三方面.建议通过制度创新与优化来破解集体的难题,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城中村土地利用方式;从民主法治建设入手理顺政府权责,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感;从细节关怀体现城市共享,树立正确的城市化观念,以民生社保为抓手促进人的城市化,最终实现城中村改造的终极目标.
29-33

我国矿业结构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研究

摘要:文章聚焦于矿业内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联动关系,构建了耦合协调度、产业优势度两类模型,以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4类矿产为研究对象,测算了1997年、2005年、2012年三个时段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各类矿产采选业与加工、制造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以此探寻我国矿业结构耦合协调关系的空间差异特征、时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矿业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规律总体上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东部加工制造业发展持续向好,中部采选业发展领先、加工制造业逐步跟进,西部传统采选业占主导,东北部能源采选业优势丧失、金属采选业逐步领先、非金属矿业结构基本协调.
34-38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及综合效益分析

摘要: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供需形势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用地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模型对该区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土地供需日益严峻,到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短缺量最大将达13530.07h m^2;(2)长株潭城市群2000-2014年用地效益协调状况总体上呈由不协调向比较协调状态转变;(3)土地投入强度不断加大,土地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增长较快,社会效益则呈波动性缓慢增长态势.为此,需加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及保障能力,促进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9-44

新政策形势下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监管

摘要: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监管应适应项目工作特点与管理实际的需要,国家财政管理改革新政策、审计监督全覆盖与常态化、部门管理新要求等都使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监管面临新形势.同时,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监管面临监管保障不到位、监管组织机构有待健全、监管方式有待完善、经费拨付管理有待重视、预算准确性亟待提高、经费支出行为有待规范等突出问题.为此,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监管要加强沟通协调,争取财政支持;建实监管机构,健全监管方式;规范经费拨付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开展重点支出与重点领域研究;引入“互联网+”再造监管新模式.
45-49

对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与汇交问题的研究

摘要:文章依据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和相关规范要求,从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汇交范围等方面阐述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分析指出了立卷归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验收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强化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管理对策:(1)严格执行原始地质资料验收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项目跟进,主动收集验收资料;(2)加强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3)要规范编写原始文件目录以便于查找和利用.
50-54

有色金属勘探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与对策

摘要:当前有色金属勘探企业以事业与企业混合的机制方式运营,这种运营模式易造成商业性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性等问题.针对勘探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内外资源勘探企业运营模式,依据制度经济学原理、经济增长理论和资源勘探型企业的特点,提出有色金属勘探企业管理模式改良策略:(1)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树立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和成本考核;(2)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加强企业成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构建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制定风险评估整体目标,严控风险评估过程;(3)加强制度创新与新市场开拓;(4)建立完善的勘查后补助制度.
55-58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供需机制研究

摘要:运用调研分析法和经济学分析法,重点研究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供需机制,从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主体收益等供给驱动因素与人口、村镇产业结构、城镇化等需求驱动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供需机制对土地市场的调节作用及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研究发现,通过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我国人地矛盾问题的关键,而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数量有限,村镇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开发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途径.保证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市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对策建议:(1)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制度;(2)优化流转模式,提高改造效率;(3)平衡各利益方收益.
59-64

基于SWOT分析的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SWOT模型分析地勘单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提出了新常态下地勘单位发展的对策建议:积极推进地勘单位改革、打造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整合资源优化地勘产业结构、借力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65-68

青海铅锌矿开发利用现状研究及改进建议

摘要:对比国内铅锌矿,青海省铅锌资源以中小型矿为主,均含有伴生组分.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采矿技术欠佳,矿石损失率大,贫化率高;(2)采用直接浮选法,资源浪费严重,综合利用率低.青海铅锌矿开发利用改进建议:(1)加强宏观调控,采取企业综合整合,“以大带小”;(2)吸引外资,招商引资,加快矿业发展;(3)提高采选率,降低矿石贫化率,培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4)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开发手段,充分利用资源;(5)改变经营理念,实施循环经济及技能科技示范工程,“变废为宝”;(6)加强青海铅锌矿区及附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周边交通环境.
69-72